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数乘小数教学实录
2025-09-30 01:32:35 责编:小OO
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实录

东台市实验小学   马银俊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九册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第1-3题 。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本节课准备完成例1、“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五1-3题 。

    为了呈现例1,教材首先出示了“小明”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觉,然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要先估计,再计算。

    其次,在学生进行估计后,教材重点组织安排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算式中的两个小数都可以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讨论:按整数相乘后,如何得到原来的积?    

    “试一试”也是利用例1的推论,求平面图中阳台的面积。教材通过直观图,继续呈现2.8×1.15的计算过程,但把其中的关键步骤留给学生完成,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和训练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上面两题中的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练一练”两题就是针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直接在乘积中点上小数点,并且让学生根据刚刚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复习引入,从而自然过渡到例1的教学。在教学例1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感知怎样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即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启发学生把“3.6×2.8”与以往学习的小数乘法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然后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以便为下一步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如何来计算“3.6×2.8”?学生讨论后,教者及时小结方法板书,并且通过课件演示算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动态感知,然后引入“试一试”放手让学生探究完成,小组进行汇报,借助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板书)

    此时为了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再一次让学生讨论:①刚才两题的

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③小数末

尾的“0”该如何处理?  

    讨论后汇报,及时通过课件展示结论,抽象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且强调以后在计算时可以直接使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小数乘小数”。接着不失时机地引入“练一练”的教学。运用课件出示第一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在课本上完成。第二题让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完成。强化计算的方法,强调小数末尾“0”要化简。接着出示诊断性练习三题,让学生当医生,找病因。进一步训练学生点好积中的小数点。分小组比赛,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计算的方法着重训练乘积中小数点的定位。

    最后再出示拓展练习,启发学生思考,引导探索找出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在数学探索活动中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乘法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

     2、出示口算练习。

       0.6×3     8×0.9   52×0.1    4×0.25   4.03×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安排口算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以便运用知识的迁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例1。

     ①让一个学生读题。提问:“根据图中的有关数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说说。

  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怎么求?运用什么面积公式?

     指名列出式子。板书:3.6×2.8

     ②“3.6×2.8”估计是多少呢?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结果大约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

     ③“3.6×2.8”与上一单元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再请一个学生回答。

     ④“怎样来计算3.6×2.8?”“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小组进行讨论。

     选小组代表回答。

    “可以当整数来计算。”

    “可以用已教的小数乘法的方法来估算。”

    “运用计算器来计算。”

     大家都很爱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那么究竟怎样来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点燃思维的火花。探讨3.6×2.8的计算方法,在于初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为下一步演示计算方法提供了一个依据。)

     ⑤综合学生的建议,用课件演示计算的方法,并进行板书。

         3.6       ×10           3 6

       ×2.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0 8      ÷100       1 0 0 8

    讨论:为什么最后的1008要除以100?不除以100行吗?依据是什么?

    根据讨论,进行小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了10,即乘了10×10=100,为了使计算的结果不变,积1008就要除以100。依据是积不变的规律。最后还要答题,以保持做题的完整性。

    二、讨论“试一试”。小明房间的面积会做了,阳台的面积又如何进行计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8×1.15

    “2.8×1.15”在计算时,怎样书写可以使计算过程简便一些?     

    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各自在课本上完成。

    课件出示演示的过程,把学生填写的与出示的过程进行比较,这道题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①把两题进行比较:课件上出示讨论题。“上面的两题的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末尾的‘0’如何处理?

    分小组进行讨论。

    让学生汇报,并及时进行补充。

   “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小数末尾的“0”可以化简。”

   “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有谁要补充的吗?”

   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老师,点积的小数点可以从左边点。”

   “不,应该从右边点。”    

   这时,班上明显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意见,点小数点成了矛盾的焦点,争论到了顶峰。

    这是我在备课中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我稍作冷静,对大家进行了安慰。

    ②“同学们,请安静,你们学习的态度,善于钻研的精神值得肯定。至于谁的说法有道理,先放一放。我们先来把两题的结果观察一下,好吗?”

    出示:10.08和3.220

   “把这两个数与各自的两个因数进行比较。第一题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呢?第二题呢?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得比较认真。”

   “老师,刚才我看错了,应该从右边点起。”

    我抓住时机,及时进行引导。“你知道,为什么从右边点小数点而不从左边点呢?”

   火候已到,我及时设置疑问。“你能说说积中点小数点的方法好吗?”

   大家纷纷举手发言。

    ③小结:其实大家都爱动脑筋,观察得也很仔细,学习就要这样认真才行。

    课件出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齐读)

   “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老师,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句‘能化简的要化简’。”

   “你说得真好,考虑得也很全面。”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请你站起来说说,好吗?

“在计算过程中,有简便的要用简便的方法”

“老师,还要补上: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结果是多少。”

   “你们真不简单!”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先设法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观察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感知确定小数点的方法。在教学时,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讨论、探究到了高潮,矛盾的焦点十分集中。我运用课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求知欲。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和计算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指名说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

    指名回答。然后,再在书上完成。

    2、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2题(当医生,找病根)

    ①“怎样进行改错,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

    ②先找出问题,指名改错。

    ③“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一练”第2题。

    分小组,比赛完成。

    请学生自评,然后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点积的小数点、小组比赛、反馈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积中的小数点的定位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1、 课件出示练习:

    用一根铁丝恰好能围成一个长方形。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8分米,长是宽的2.5倍,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2、读题后,让学生简要分析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拓展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3题。

    五、小结:

    1、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