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矩阵风险评价法
2025-09-30 01:34:08 责编:小OO
文档
矩阵风险评价法

R=L×S

R:危险源风险度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注:风险评价的结果宜为一个按优先顺序排列的控制措施清单,该清单包含了新设计的控制措施、拟保持的控制措施或加以改进的控制措施。

  选择控制措施时宜考虑以下方面:

  a) 如果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例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

  b) 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努力降低风险,例如使用低压电器;

  c) 尽可能使工作适宜于个体,例如考虑个体的心理和生理接受力;

  d) 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

  e) 措施用于保护每个人;

  f) 将技术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g) 对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的需求;

  h) 在所有其他何选择的控制措施均已考虑之后,作为最终手段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i) 对应急方案的需求;

  j) 主动性测量指标对于监视控制措施的控制程度是必要的。

  还宜考虑建立应急计划,提供与组织的危险源有关的应急设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