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5-09-30 01:49:29 责编:小OO
文档
8 匆匆

教学要求:

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空虚、叹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一连串的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心感受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的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中一连串的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心感受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的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空虚、叹息”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词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间流逝的名言警句呢?(多媒体出示)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有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间给予他的触动。(板书题目:匆匆)

3.简介作者。(多媒体出示)

  朱自清(18—1948),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代表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诗言志辨》等。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词。

4.指导学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多媒体出示)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潸潸”形容流泪不止。为什么作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与悲伤)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什么是“挪移”?(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移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地移动。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挪”字:上下不平齐,左、右两部分要写得左窄右宽。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蒸融”这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理解词语。“蒸”就是蒸发,“融”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发融化”。

三 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1.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教师引导。

①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②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到了什么?(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2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等)在书上作批注。(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书中空白部分)

③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2.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2)重点句子点拨。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教师指导:这是一组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②第1自然段的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无奈等)教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板书: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④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来背)

(3)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2自然段。

(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多媒体出示)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板书:具体说明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①“八千多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②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八千多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

③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惋惜、留恋和无奈之情。 

(5)指导背诵:可以借助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也可以结合作者表达的对时间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

四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生字“挪、蒸”,交流“蒸”字的写法。

五 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教师小结:文章开篇就提出问题,但作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过去日子的来去匆匆,抒发了自己无法挽留时间的感慨及不甘心如此的反思,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教学反思:

  1.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感受时间飞逝的无奈,较容易和课文产生共鸣,为下文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授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内心感受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的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来去匆匆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 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多媒体出示)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哪些事情上了?

(1)引导学生用“……的时候,从……过去”的句式来说。

(2)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你愿意再读读吗?请你放声读,并把这段话背诵下来。(板书:跨过 飞走 溜走 闪过) 

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4.作者觉得八千多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事情中溜走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日子溜走了,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写你们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

(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对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人的灵性,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了。

5.学生自由练写。(多媒体出示)

  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三 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哪些感慨?

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的感慨。(多媒体出示)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板书:如轻烟 如薄雾)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对要有所作为的渴求。

3.时间如水,匆匆逝去。在浓烈的抒情气氛中,暗示出作者不满于自己徘徊的思想现状,不甘心如此度过一生,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追求与思索,使我们感受到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多媒体出示)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两方面来思考)

(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1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感慨。(板书:照应开头)

四 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赏析全文。

《匆匆》是朱自清笔下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思绪万千,带着饱满的情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句,以细腻独特的笔触和形象奇妙的构思,写出了自己无法挽留时间的感慨及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作者独具匠心,以问句展露内心的思绪,加强文章的语气与感情色彩。在看似不求回答的问句中,逐步深化主题。问而不答,将答案隐含在文中,显示出作品的含蓄之美,使我们不得不紧随着作者的思路去深入地思考人生问题。在作者不断地追问、反问、责问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2.同学们,时间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日子,我们该如何珍惜呢?(多媒体出示)(板书:时间宝贵 珍惜时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准确地表达出时间匆匆流逝的感慨而拍手叫绝。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