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超长结构防裂施工方案
2025-09-30 01:45:35 责编:小OO
文档
超长结构防裂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地下室墙体按超长结构考虑,特制订以下裂缝控制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1工艺流程

进行预拌混凝土超长墙体施工期裂缝控制,必须建立全过程控制体系。该体系是在传统混凝土工程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施工期裂缝防治完善而成。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基于裂缝防治的结构及构造措施优化→混凝土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体积稳定性优化设计→混凝土拌制及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1.2操作要点

1.2.1基于裂缝防治的结构及构造措施优化

1.2.1.1 要求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较小的早期收缩变形及良好的抗裂能力;

1.2.1.2 较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是收缩裂缝的高发区,墙体中的钢筋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应充分考虑混凝土收缩而加强,应有足够的配筋率,钢筋布置宜细而密分布。水平构造钢筋宜置于受力钢筋外侧,当置于内侧时,宜在混凝土保护层内加设防裂钢筋网片。

配筋率及间距应考虑混凝土收缩变形规律,结合结构计算和工程经验确定。

建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ρsh(ρsh=Ash/bsv,Sv为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和ρSV(ρSV=Ash/bsv,Sh为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应小于0.2%。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1.2.1.3 墙中的预埋管线宜置于受力钢筋内侧,当置于保护层内时,宜在其外侧加置防裂钢筋网片。预留孔、预留洞周边应配有足够的加强钢筋并保证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1.2.2混凝土原材料优选

为控制预拌混凝土施工期间收缩裂缝的发生,预拌混凝土供应方应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优化选择。

1.2.3配合比体积稳定性优化设计

对要求施工期间不出现早期裂缝的结构(构件),预拌混凝土供应方应在优选原材料和常规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抗裂配合比优化设计,使混凝土除具有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具有抵抗收缩开裂所需要的性能。

1.2.4收缩、体积稳定性试验及评价

为提供有良好抗裂性能的混凝土,预拌混凝土供应方应在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收缩、体积稳定性试验及评价。

1.2.5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1.2.5.1为有效进行预拌混凝土施工期裂缝控制,混凝土拌制应有详细的技术要求,应严格记录每车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出站时刻、进场时刻、开始浇筑时刻、浇筑完成时刻,并分批汇总分析。

1.2.5.2在风雨.或暴热天气输送混凝土,容器上应加盖,以防进水或水份蒸发。冬期施工应加以保温。

1.2.6混凝土浇筑

1.2.6.1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不宜过大,严禁在搅拌机外二次加水搅拌。

1.2.6.2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振捣的时间和位置,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对已经初凝的混凝土不应再次进行振捣,避免破坏已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强度,应待其充分凝固、硬化后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1.2.6.3对于墙与板等截面相差较大的构件或结构,应先浇筑较深的部分,根据气候条件静停0.5~1.5小时后再与较薄部分一起浇筑,以防止沉降裂缝的产生。

1.2.6.4施工缝的留置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超长的墙体宜采用无缝跳仓施工技术,以有效控制其收缩、温度裂缝。

1.2.7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1.2.7.1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养护。墙体采用保温保湿效果较好的木模板时,可适当延缓拆模时间,或采用模板上口开小缝隙的方法,小水慢淋进行墙体养护。

1.2.7.2模板拆除除应符合强度及外观的限定要求外,还应考虑混凝土水化温升、温降变化规律及混凝土收缩变化规律、自然环境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情况,合理确定拆模时间。不宜在混凝土温度峰值时拆除模板及淋冷水养护。

1.2.7.3混凝土施工应根据天气情况,尽量避免雨中混凝土浇筑施工,防止刚浇筑完的混凝土被雨水浇淋。

1.2.7.4在干燥、高温、暴晒或风力较大的环境条件下浇筑的预拌混凝土或泵送混凝土,应加强覆盖或保湿养护。

2.材料与设备

2.1材料

2.1.1混凝土用水泥、骨料、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1.2在混凝土中宜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或磨细矿渣(部分替代水泥),掺量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粉煤灰或磨细矿渣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1.3掺加合适的外加剂有利于裂缝的防治。掺加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注意外加剂之间的相容以及与水泥的相容性。

2.1.4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纤维、有机聚合物,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掺加的纤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2设备

混凝土搅拌系统:搅拌机、磅称、小推车、铁锹、泥浆泵等,要求搅拌均匀、计量准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混凝土内部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洒水养护装置;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水平尺、轻便脚手架。

3质量控制

3.1应满足的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规范

除按上述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操作控制外,还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

3.2施工期裂缝质量控制

3.2.1新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过大,在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的同时应控制有合适的坍落扩展度,试验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进行。

3.2.2硬化混凝土质量控制

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墙体允许偏差表

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
垂直度层高≤5m

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层高>5m

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标高(层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混凝土施工完毕不应出现肉眼可见裂缝。

4安全措施

4.1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建筑工程安全规程》组织施工,执行《建筑机械使用规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项目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领导,项目安全员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的管理。

4.2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交底制和奖罚制。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逐级进行安全交底,并落实到书面上。从事施工的各级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级机械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无证上岗、酒后上岗,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追究当事人直接责任。

4.3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中,要注意观察模板及支架、混凝土输送泵管等有无过大变形或松脱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4施工现场用电必须有专人管理,严格遵守各项用电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非电工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用电作业。

4.5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加强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检查,确保作业标准化、规范化。

5环保措施

5.1环境管理目标: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符合施工环保要求。

5.2环境管理措施:在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加大施工现场文明管理与环境防治工作,具体如下:

5.2.1任务下达前,由项目工程师按国家或地方有关施工环保措施及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必要的培训。

5.2.2现场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混凝土运输车辆遗洒及施工现场的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出大门时必须清理干净。

5.2.3按国家、地方(行业)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要求,对混凝土运输及浇筑用车进行检修,并通过检测合格。

5.2.4认真执行国家、地方(行业)对减少施工噪声的要求,将混凝土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