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桩基技术措施及成品保护
2025-09-30 01:46:47 责编:小OO
文档
桩基技术措施及成品保护

    一、桩基

1、桩基础施工前应根据图纸尺寸及坐标位置,使用仪器测量定位,作出容易辨认的标记,并由甲、乙、监理三方共同确认。

2、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动。预制桩就位时应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一定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3、移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土一不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一般10米以内的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米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不得大于1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4、打桩:用落锤或单放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米,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打桩宜重锤低击,打桩顺序应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可根据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5、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如果桩顶不平,可以用麻袋和厚线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6、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时,填好施工记录。如果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太大,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如遇下列情况应暂停打桩,并及时向有关单位汇报和研究处理:

① 贯入度剧变;② 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严重回弹;③ 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允许偏差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1桩中心位置偏移有基础梁的桩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00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沿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150
2桩数为1~3根或单排桩100
3桩数为4~16根d/3
4桩数多于16根边缘桩d/3
中间桩d/2
7、成品保护

① 到达现场的桩强度应是100%的桩设计强度。

② 堆放场地要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③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④ 同桩号的桩应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不得随意堆放。

⑤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面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倍。

⑥ 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相碰撞和振动而产生位移。

⑦ 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⑧ 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