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备习题
2025-09-30 01:50:17 责编:小OO
文档
小专题二:常见气体的制备

1.下图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A )

 

2.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

B.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撤离水面,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内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3.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破裂。该同学认真分析后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没有进行预热;

③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④加热时试管口没加棉花;

⑤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就马上进行收集;

⑥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你认为该同学提出的原因可能正确的是(C)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4.小王利用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O2。你认为小王(C)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O2,因为O2能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O2

5.下列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A )

A.石灰石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浓盐酸

C.碳酸钠和稀盐酸        D.石灰石和稀硫酸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固定仪器;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⑤③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④③⑤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C)

A.煅烧石灰石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C.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D.碳在氧气中燃烧

8.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氯酸钾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这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它们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B.它们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两个需要加热,有一个在常温下即可进行

C.它们制取氧气时均需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它们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9.如图是实验室一些常见的装置,关于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错误的是(D)

A.甲装置既可以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乙装置可作为利用干燥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C.丙装置测量氧气体积时,瓶内装满水,气体从c端进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

D.若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依然无法收集到一瓶CO2

10.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B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可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代替石灰石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盐酸

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11.某同学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

A.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

B.该装置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C.可以用铝丝代替铜丝

D.该实验充分体现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

12.若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 防止漏气而收集到不纯气体 。

(2)伸入发生装置里的导管不宜过长的原因是 防止气体不易排出 。

(3)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

(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5)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使试管预热 。

(6)收集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 毛玻璃片 ,正放在实验桌上。

(7)实验结束后,若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

13.实验室常采用分解H2O2的水溶液(MnO2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

(1)写出用分解H2O2的水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2)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导管,b 集气瓶 。

②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C (填字母,下同);

A.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内

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③如果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 排水集气法 收集;

④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 。

A.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B.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

14.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和所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2)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的速度太快,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A、B、C都能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但装置C与前两者相比较,装置C的优势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取甲烷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DF(填字母)。

(5)若用装置D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如果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填“a”或“b”)端导入。反应前后催化剂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变大(“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15.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如下表:

制取氧气制取二氧化碳
(1)仪器 a的名称是 试管  

(2)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2KMnO4K2MnO4

+MnO2+O2↑

(3)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1)仪器 b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2)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  

(3)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6.在某省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中,设计了“氢氧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利用氢气与氧气的发生装置制取并储存纯净气体于气球中,A瓶中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催化作用,B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通过玻璃活塞K1、K2分别有序控制氧气和氢气的流量,先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②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③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K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答案合理即可)。

17.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为①和②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 水槽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或C (填序号,下同),若要收集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D 。

(3)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做了如图G所示的实验: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4)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据此我们推测出一氧化氮具有的性质是 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答出一点即可,但不可回答一氧化氮是一种气体)。

(5)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装置B、C均可用作发生装置,相对于装置B来说,装置C具有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的优点,图中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有 E或F (填序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