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
2025-09-30 01:50:32 责编:小OO
文档
一、家兔动脉血压调节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目的在于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和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支配血管的植物性神经,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同时由于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心输出量亦增加。

心血管中枢通过反射作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用阻力,从而调节动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肾上腺素对α与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它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两种受体中哪一种占优势。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受体α,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增加。其对心脏的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弱。静脉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时,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地引起心动过缓。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兔。

2.器材:四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电刺激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照明灯、铁支架、双凹夹、烧瓶夹、试管夹、气管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塑料动脉插管、放血插管、注射器(lml、5ml、20ml),有色丝线、纱布、棉花、1%戊巴比妥钠、1:1000肝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2.5U/ml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

1.实验记录装置 

将血压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将换能器电缆与二道生理记录仪的血压放大器输人插座相连(图6-18)。按照前述二道记录仪的使用方法调整记录仪。对血压放大器定标,校正选择开关拨至 13.3kPa(100mmHg),灵敏度置于50,记录描笔上移2cm。通过三通管向换器压力小室及动脉插管内注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并预先加压至 13.3kPa,检查有无漏液。 

四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装置

记录仪灵敏度一般置于 50或 100档,计时置 10s,走纸速度 0.5~lmm/s。

2.手术

动物的麻醉与固定:用l%戊巴比妥钠以30~35mg/kg体重的剂量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气管插管:剪去颈部的毛,沿颈正中线作5~7cm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分离气管。在气管下方穿一丝线,于甲状软骨下方2~3cm处作”“⊥”形切口,插入气管,以丝线结扎固定。

分离内脏大神经:将动物右侧卧位。在腰三角作一长4~5cm的斜行切口,逐层分离肌肉,直至见到腹膜,然后从腹膜后找到左肾,将左肾向下推压,在其右上方可见到一粉红色黄豆大小的肾上腺。沿肾上腺向上寻找内脏大神经.分离后穿

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降压神经。三条神经中,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经次之,降压神经最细,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一起。分别在各神经下方穿以不同颜色的丝线备用。分离时特别注意不要过度牵拉,并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

插动脉插管:静脉注射肝素(1OOOU/kg体重)以抗血凝。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并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交约3cm处结扎。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剪一小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注意此时血压换能器内的压力应保持在13.3kPa左右)。

记录血压:小心松开动脉夹,即可见血液冲进动脉插管。拨通二道记录仪“测量”开关,记录血压曲线。

(五)实验结果记录

观实正常血压曲线:辨认血压液的一级波和二级波,有时可见三级波。

夹闭颈总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右侧颈总动脉15s,观察血压的变化。

电刺激降压神经:以中等强度电流刺激降压神经15~20s,观察血压的变化。在神经中部结扎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与外周端,观察电压的变化。

电刺激迷走神经: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电刺激其外周端,观察血压的变化。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由耳缘静脉注入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3ml,观察血压的变化。

放血、补液:从右侧颈总动脉(或股动脉)插管放血20~5Oml,观察血压的变化。然后迅速补充37℃生理盐水,观察血压的变化。

(六)注意事项

1.注射量要准,速度要慢,同时注意呼吸变化,以免过量引起动物死亡。如实验时间过长,动物苏醒挣扎,可适量补充。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动脉插管与动脉方向一致,防止刺破血管或引起压力传递障碍。

3.每项实验前要有观察对照,施加条件时要手按“标记”,实验完毕后加以注释。

4.注意保护神经不要过度牵拉,并经常保待湿润。

5.实验中,注射药物较多,注意保护耳缘静脉。最后一项观察因放血后血压降低,血管充盈不良,静脉穿刺困难,应在放血前作好补液准备。

(七)思考题          (选择一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血压发生什么变化?机制如何?

2. 刺激兔完整的降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和外周端,血压各有何变化?为什么? 

3. 正常血压的一级波、二级波及三级地各有何特征?其形成机制如何?

4. 刺激内脏大神经,血压有何变比?为什么?

5.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6.为什么?液时血压有何变比?为什么?

7. 放血后及补为何预先切断迷走神经,再刺激其外周端?血压有何变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