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根雕艺术制作过程
2025-09-30 01:50:54 责编:小OO
文档
根雕艺术制作过程

根雕, 艺术, 制作

根材的干燥

   根艺作品在制作前,为避免根材变色、变形、腐朽和开裂,需将湿度较大的根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这是制作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根材的干燥方法,大体上分为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两种。

  人工干燥办法很多,如火烤法、蒸气烘干法、水煮法、电热烘干法、炉烘干法以及物理辐射烘干法等等。特别是业余作者因受家庭条件,为了使根材干燥适度,尽快达到制作要求,一般都采用水煮法,并且可与根材除皮同时进行,它适用于可放入容器内的小型根材。水煮的时间大约5小时左右。经过水煮的根材,不仅得到了干燥,同时也能去掉表皮,有助于杀菌灭虫。采用烘干法,可在地面上挖一个1.5米深的坑,坑内放5厘米厚的锯末木屑,并用火点燃,让锯末形成“死火”(不能成明火燃烧),再将根材搭在距离锯末“死火”约9厘米高处的坑沿上,码成网状,根材上遮盖一层湿苫布或湿苇度。当坑内锯末木屑“死火”燃烧热气上升,烘烧根材约2小时之后,揭开遮盖物将根材翻动后再烘,经过几次检查和翻动,直到根材被烘烤均匀为止。在烘烤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根材被烤坏或起火。这种办法适合较大型根材的干燥。

  自然干燥法,是将根材放置在露天或仓库,以及温室、地道、走廊、车棚或墙后等处,在大气中进行干燥。应防止雨淋和日晒,一般都放置到背阴通风处,空气要流通,但又不能使空气流通过于剧烈。干燥过速,容易使根材出现裂纹和变形。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自然干燥的时间要根据根材干湿程度而异。总之,自然干燥是根艺作者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简易的方法,只要把寻觅来的根材放在通风阴凉处,让其慢慢地自然阴干即可使用

根材的去皮

根材在制作时,为了满足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有的需要除皮,将根材的的自然纹理、色泽和质感显露出来,以增强作品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1. 根皮的特点

  由于根材的种类不同,根皮的构造也各异。一般根皮可分为内皮和外皮两部分。内皮位于根皮的内层,是细胞有生长机能的部分。根艺作者从根材皮的厚度、质地、内皮构造和根皮内层表面的木射线情况,可看出黄柏椤、桂皮栎等根皮较厚,松木、云杉等根皮较薄;落叶松根皮质地较脆弱,红松根皮则呈纵向条沟状或凹点状,木荷则呈棕色、白色相间的蓝麻点状等等。有的根木表面平滑,如白兰、木荷等;有的根木表面是凹凸的槽棱,如元木、梨木等;有的表面呈现波状起伏,如白克木等。在去皮时应注意识别观察根皮的外皮颜色、开裂情况与形态、剥落类型与结构等特征。

  2. 根材去皮方法

  根材在自然干燥前去皮,其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人采用水泡法,使根皮膨胀后脱离木质。有些树种的根材一般水泡2~10天后,用刀除去外皮,再水泡一天后用钢丝刷在水中刷洗,直到完全将皮除净为止,再放到背阴处晾干即可。在福州地区,有人采取腐烂法去皮。将根木放在活水中或埋在泥土中4~6个月,可使根皮腐烂,并能防止裂纹、虫蛀。浸泡时要注间翻动检查。浸泡时间的长短,以根皮腐烂到可以脱落为止。湿皮去掉后,放到阴凉处阴干即可。一定要注意不可在阳光下曝晒。阴干后的根材纹理清晰,木质色彩美观。还有人采取火烧法去皮,把根皮烧焦再剥,尤其那些根节凸凹的腐朽部分,通过火烧后再除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刀或其他工具去皮,应注意不要损伤根木表面纹理。根艺生产工厂常采用机械去皮法,这种方法是将干透的根木用喷砂机或滚砂机去皮,效率较高,去皮也快,适合于根艺实用品批量生产。有些树木的根材则是在干燥后去皮。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去皮前都应考虑到根艺作品的创作设想。根艺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根材去皮,应区别于一般木材加工法。木材加工去皮,主要是利用木质部分,将其加工成各种实用的木制品,而各种根材去皮,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出根艺美术作品来。所以不宜将一般木材的去皮法用于根材去皮。

  3. 根材去皮与创作相连

  根材的去皮与不去皮,或去掉多少皮,与根艺作品的创作设想和表现形式紧密相连。有的作品将皮去掉,是为了体现根的木质纹理和内皮的形象。而有的作品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少去皮或不去皮。有些根艺作品的去皮处理,是为了体现根材肌理错落有致,节疤突出,纹理清晰,色泽光润,使作品主题思想更为突出,形式表达更加美观多样。特别是根艺实用品,如桌、椅、几架、凳等,将根材去皮进行制作,既实用又美观。有些作品不去皮,也同样是为了适应创作的需要。如根雕作品“寿星”,作者将其头部去皮,并用木雕手法刻出“寿星”面部形象,利用自然生成的根材皮部分当作“寿星”身躯和衣着,更显出根雕人物的自然美。又如“浴”作品,是取材于一个小山枣树根,经过简单造型,一点皮都没除掉,创作出一位女性浴后侧卧的形象,似如从泥中生出一样。总之,根艺创作中对根材无论是去皮还是不去皮或是少去皮,都是依据创作需要而定。宗旨则是有利于保持作品独有的艺术性和永恒性,更好地向人们展示根艺作品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根材防菌防虫

在根艺创作和制作中,要注意防止根木材料在抵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中可能受到的损害,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自身的天然性能和表面形态之美。

  1. 菌虫对根木的侵害程度

  根艺作品能否保存久远,取决于根材自身的腐朽因素和根艺作品的制作条件。根艺作品在良好的条件下制作,可能保持数千年,而在不良条件下制作,几个月即可损坏。根据各种菌虫对根材影响程度,可将根材分为三类:一类是耐久性强的树种根材。如红豆杉、红木、黄杨、洋槐、柏树等。二类是耐久性中等的树种根材,如松、云杉。雪松。柞木等。三类是耐久性差的树种根材,如桦木、杨木、椴木等。各种根木耐久性强弱,取决于根木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细胞腔中的内含物。如果根木中单宁、树脂、精油等对菌类毒性较强的物质含量高,则该根材的天然耐久性就强。在针叶树中,豆杉、落叶松、杉木、柏木等树种的根材天然耐久性较强,而冷杉、云杉、则较弱。在阔叶树中,香樟、楠木、栎木、洋槐、板栗等树种的根材天然耐久性较强,而桦木、椴木、杨木、枫香等树种根材则较弱。另外老树比新树的根木耐久性强。含水量在20%~60%的根木适宜于腐木菌的活动,影响根木的耐久性。因此干澡的根木或放入水中的根木都不易腐朽。一般来说,夏季寻来的根木比冬季寻来的根木容易腐朽,这主要是夏季使菌类滋生。长期放在室外的根木,如何有保护措施,容易受到菌类的侵蚀,会影响根木的耐久性。如何提高根木生虫,主要是新采来的、含水量较大的和腐朽的根木。这些害虫多指昆虫的幼虫,一般在根木干燥前就结束了它的周期性繁殖,根木干燥后便不再滋生第二代幼虫。但有些害虫,如白蚁能在干燥的木材内栖居繁殖,在多种根木或根艺作品中也常发现。危害根木的昆虫主要有天牛、小蠹虫、吉丁虫、扁蠹虫、象鼻虫、白蚁、树蜂、船蛆和团水虱等。不同种类的害虫给根木带来的危害性也不同。有的只危害根木带来皮表层,危害性较小;有的虽然虫蛀入木质,但其虫眼很浅,可以随时除掉;还有的蛀入木质深层,使根木遭受很大破坏。除这些直接危害外,菌害可能随虫害而发生。由于根木表层受到破坏,会引起真菌孢子侵入根材内部,使根木变色或腐朽。根木害虫的繁殖受气候即温、湿度的影响很大。昆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6℃左右,当温度升高或降低超出一定范围时,昆虫就呈夏眠状态,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定程度,即达到所谓致死的最高或最低温度范围时,昆虫就会死亡。

  2. 根材防菌防虫的具体方法

  根木湿存法 将寻觅来的根木,在尚未制作之前,在陆地上保持高度的含水率,以免菌虫害及裂纹发生。针叶树和耐腐朽性强的阔叶树根都可以采用湿存法。但是已经干燥或已染菌害和虫蛀的针叶树根,易开裂和湿霉程度严重的阔叶树根不得采用湿存法。湿存的根材,应当保留树皮作为保护层。在温暖的季节里采用湿存法,保存2~6个月后,即可使用,时间长些效果更好。根材堆密度愈大,根皮愈完整,气候愈湿润,保护措施愈周密,经常浇水和遮盖,其保存期限愈长,越能防止菌虫的侵害。

  根木水存法 将根木浸入水中,使其保持最高含水率,以防止菌害虫害及裂纹的发生。有些地方离海近,如把根木浸泡到海水中,容易受到海水里的船蛀虫的侵蚀,所以夏季只能浸入海水中1个月左右。湿霉程度大和具有强开裂性的阔叶树种的根材不宜采用水存法。根木带皮或志皮均可采用水存法,保存期不得超过一年。

  根木干存法 即采用覆盖和加防腐剂的方法来保护根木材料,覆盖有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永久性的有凉棚、板棚等。临时性的覆盖可以用板皮、板材、护板或其他物品遮盖,以避免根木被雨淋。

  干存法可加入防腐剂,以防菌类侵入。常用的防腐涂料有:

  碳硫化物混合液。采用7%~10%的碳酸钠溶液、5%~10%的硫酸铁溶液混合,涂抹在根材木质裸露部分,如根的断截面,被锯下的枝杈或节疤及腐朽部位等。但碳酸钠会使根木表面染成黄色,硫酸铁会使根木表面染成深灰色、蓝色,甚至黑色。对于那些外部变色,但又不影响创作使用的根材,可以采用这种防腐剂保管。

  石灰浆。 已经涂抹防腐涂料的根材,当防腐涂料硬化后再刷一层石灰浆,可用手工涂刷或机械喷浆。它的作用一是避免日晒,防止根材开裂,二是预防菌、虫害,三是防止端部涂料轮化。

  树脂涂料。有些根材用酚醛树脂涂抹,其用量约为每平方米端面1.5~2.5公斤左右。为了防止根木从截面上蒸发水分,并避免发生湿霉、青皮、腐朽和开裂等现象,可在树根截面上涂保护剂和保湿涂料,使其形成不透水的薄膜。常用的保湿涂料有焦油类(水焦油、桦皮焦油、松根焦油、煤焦油)、石油沥青类(石油沥青或加焦油混合剂)以及它们的膏剂。上述涂料皆为黑色,为避免日晒,应再涂上一层白色的灰水。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根艺生产厂家防腐防菌防虫害使用。

  杀虫剂。对于虫蛀根木的治理,要根据虫害种类、受害程度和根艺作品制作时的用途分别治理。如天牛、小蠹虫等的幼虫蛀蚀的根材,要迅速剥皮,或人工干存,喷洒5%浓度的重砷酸溶液,用气体杀虫剂如、硫磺熏蒸,浸泡水中或用开水浇灌虫卵等方法杀灭。也可将根材或已生虫的作品,表面涂一层酒精,再装入一个大塑料袋中,24小时后,即可把虫杀死。

根艺作品上色

 自古以来的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上,大多比较重视上色,使其光怪陆离,多姿多彩。常用的有棕色、黄褐色、梧桐树皮色、仿红木色、仿古董色和原木色等,根艺作品所需的根材色彩来考虑。根艺作品上色。常见的有三种方法:一是补色法,二是仿古上色法,三是保持根木自然色。

  1. 补色法

  有一些根木由于受真菌的侵害,或化学、物理等困素的影响,表面颜色变得有深有浅,在制作根艺作品时,应适当加以补色,使颜色统一。还有的根木出现病态,长出许多较深颜色的斑点,这是遭受虫害所致需要除斑补色。补色颜料种类很多,天然矿质颜料、化学颜料(即绘画颜料或工业染料)都可运用。具体补色时,要仿照根木本身色泽的深浅,将颜色调制适合后再往上补。补色,是为了使根艺作品表面自然色彩纺一、完整和协调,进一步突出根艺作品的自然美,当然也是根艺作者审美心理的体现。

  2. 仿古上色法

  中国的仿古根艺作品,早期出于北京、浙江和福建一带。随着传统木雕工艺的兴起,中国根艺美术品的仿古工艺,也在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进行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一些根艺作品呈现某种出土文物的色泽,带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这样的根艺色彩,颇有档次,深受人们欢迎。根艺仿古上色,一般要根据根材木质坚韧程度、干湿程度的不同,用色的多少以及上色的方法也不同,要因材施色。在用色上,一般都是以茶褐色为基调运用色调的深浅明暗变化,构成根艺作品的古朴色调,在颜料的选择上,也要因材而异,过去多用天然颜料,即矿质颜料。现在有的根艺作者用“红树皮”捣碎煎熬出浓汁,当作仿古色,有一种自然美的古朴味。也有人利用现代化学颜料,如中国画颜料、水彩颜料或工业上使用的染料以及木质家具使用的颜料等等,经过调配后使用。无论使用什么颜料,只要达到仿古色效果,达到作者的仿古表现要求即可。

  3. 保持自然色

  根艺作品在制作时,保持根材的自然色泽,同样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色彩欣赏的心理需求和作者对根艺美术作品创作时的一种形式美的追求。一件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时,是上色,还是保持自然色,要因材而定。如果这件作品的根材色泽很好看,纹理清新,就应当保持自然色,不必另上颜色,否则会弄巧成拙。如果根材仿古色处理也是必要的。根艺作品保持自然本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审美倾向,也是艺术欣赏者的一种爱好和“口味”。有些根艺作品虽然保持自然色,但不等于不要再进行工艺处理。按照作者的创作要求,进行严格的工艺处理,是为了让自然色体现得更充分,更完美。如在局部作适当补色,以弥补作品根材颜色的某些缺陷和不一致。另外,在上漆或烫蜡时,应注意选择无色的漆和蜡,使根材的木质纹理清晰可见

根艺作品打磨抛光

 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中,为了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使根艺作品显露出自然美的木质纹理的奇特形态,需要进行打磨抛光。

  打磨和抛光的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手工(采用砂布和木锉)打磨,二是机械打磨。这两种方法最好交替使用。因为根材大都是凹凸不平、变化多端的,全部使用机械打磨,容易损伤根体上有用的节疤或有形象的部位。先用0号砂纸或水砂来打磨抛光,使根体上的木纹显现出来。由于每件根材的表面特点和形态不同,所以采用的打磨方法也要因材而异。

  在根艺作品的制作中,打磨抛光这道工序,不能只是为了打磨而打磨,应该把打磨和抛光作为更好地显露根材的自然特色,显露“天工”的绝妙及“人工”的巧夺过程。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在打磨抛光时,就会注意根材哪些地方需要打磨,哪些地方需要粗磨或精磨等等,心中有数,就会运用自如了。否则就会把根材上有用的纹理和节疤磨掉,损伤根材的天然肌理和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使根艺作品丧失自然美的魅力。这样的作品即使表面磨得光亮耀眼,也达不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所以根艺作者在进行作品打磨抛光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具体作品具体对待。

根雕艺术制作过程

根材的干燥

   根艺作品在制作前,为避免根材变色、变形、腐朽和开裂,需将湿度较大的根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这是制作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根材的干燥方法,大体上分为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两种。

  人工干燥办法很多,如火烤法、蒸气烘干法、水煮法、电热烘干法、炉烘干法以及物理辐射烘干法等等。特别是业余作者因受家庭条件,为了使根材干燥适度,尽快达到制作要求,一般都采用水煮法,并且可与根材除皮同时进行,它适用于可放入容器内的小型根材。水煮的时间大约5小时左右。经过水煮的根材,不仅得到了干燥,同时也能去掉表皮,有助于杀菌灭虫。采用烘干法,可在地面上挖一个1.5米深的坑,坑内放5厘米厚的锯末木屑,并用火点燃,让锯末形成“死火”(不能成明火燃烧),再将根材搭在距离锯末“死火”约9厘米高处的坑沿上,码成网状,根材上遮盖一层湿苫布或湿苇度。当坑内锯末木屑“死火”燃烧热气上升,烘烧根材约2小时之后,揭开遮盖物将根材翻动后再烘,经过几次检查和翻动,直到根材被烘烤均匀为止。在烘烤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根材被烤坏或起火。这种办法适合较大型根材的干燥。

  自然干燥法,是将根材放置在露天或仓库,以及温室、地道、走廊、车棚或墙后等处,在大气中进行干燥。应防止雨淋和日晒,一般都放置到背阴通风处,空气要流通,但又不能使空气流通过于剧烈。干燥过速,容易使根材出现裂纹和变形。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自然干燥的时间要根据根材干湿程度而异。总之,自然干燥是根艺作者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简易的方法,只要把寻觅来的根材放在通风阴凉处,让其慢慢地自然阴干即可使用。 

刻艺轩 发表于 2010-3-6 18:41

根材的去皮

根材在制作时,为了满足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有的需要除皮,将根材的的自然纹理、色泽和质感显露出来,以增强作品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1. 根皮的特点

  由于根材的种类不同,根皮的构造也各异。一般根皮可分为内皮和外皮两部分。内皮位于根皮的内层,是细胞有生长机能的部分。根艺作者从根材皮的厚度、质地、内皮构造和根皮内层表面的木射线情况,可看出黄柏椤、桂皮栎等根皮较厚,松木、云杉等根皮较薄;落叶松根皮质地较脆弱,红松根皮则呈纵向条沟状或凹点状,木荷则呈棕色、白色相间的蓝麻点状等等。有的根木表面平滑,如白兰、木荷等;有的根木表面是凹凸的槽棱,如元木、梨木等;有的表面呈现波状起伏,如白克木等。在去皮时应注意识别观察根皮的外皮颜色、开裂情况与形态、剥落类型与结构等特征。

  2. 根材去皮方法

  根材在自然干燥前去皮,其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人采用水泡法,使根皮膨胀后脱离木质。有些树种的根材一般水泡2~10天后,用刀除去外皮,再水泡一天后用钢丝刷在水中刷洗,直到完全将皮除净为止,再放到背阴处晾干即可。在福州地区,有人采取腐烂法去皮。将根木放在活水中或埋在泥土中4~6个月,可使根皮腐烂,并能防止裂纹、虫蛀。浸泡时要注间翻动检查。浸泡时间的长短,以根皮腐烂到可以脱落为止。湿皮去掉后,放到阴凉处阴干即可。一定要注意不可在阳光下曝晒。阴干后的根材纹理清晰,木质色彩美观。还有人采取火烧法去皮,把根皮烧焦再剥,尤其那些根节凸凹的腐朽部分,通过火烧后再除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刀或其他工具去皮,应注意不要损伤根木表面纹理。根艺生产工厂常采用机械去皮法,这种方法是将干透的根木用喷砂机或滚砂机去皮,效率较高,去皮也快,适合于根艺实用品批量生产。有些树木的根材则是在干燥后去皮。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去皮前都应考虑到根艺作品的创作设想。根艺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根材去皮,应区别于一般木材加工法。木材加工去皮,主要是利用木质部分,将其加工成各种实用的木制品,而各种根材去皮,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出根艺美术作品来。所以不宜将一般木材的去皮法用于根材去皮。

  3. 根材去皮与创作相连

  根材的去皮与不去皮,或去掉多少皮,与根艺作品的创作设想和表现形式紧密相连。有的作品将皮去掉,是为了体现根的木质纹理和内皮的形象。而有的作品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少去皮或不去皮。有些根艺作品的去皮处理,是为了体现根材肌理错落有致,节疤突出,纹理清晰,色泽光润,使作品主题思想更为突出,形式表达更加美观多样。特别是根艺实用品,如桌、椅、几架、凳等,将根材去皮进行制作,既实用又美观。有些作品不去皮,也同样是为了适应创作的需要。如根雕作品“寿星”,作者将其头部去皮,并用木雕手法刻出“寿星”面部形象,利用自然生成的根材皮部分当作“寿星”身躯和衣着,更显出根雕人物的自然美。又如“浴”作品,是取材于一个小山枣树根,经过简单造型,一点皮都没除掉,创作出一位女性浴后侧卧的形象,似如从泥中生出一样。总之,根艺创作中对根材无论是去皮还是不去皮或是少去皮,都是依据创作需要而定。宗旨则是有利于保持作品独有的艺术性和永恒性,更好地向人们展示根艺作品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刻艺轩 发表于 2010-3-6 18:42

根材防菌防虫

在根艺创作和制作中,要注意防止根木材料在抵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中可能受到的损害,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自身的天然性能和表面形态之美。

  1. 菌虫对根木的侵害程度

  根艺作品能否保存久远,取决于根材自身的腐朽因素和根艺作品的制作条件。根艺作品在良好的条件下制作,可能保持数千年,而在不良条件下制作,几个月即可损坏。根据各种菌虫对根材影响程度,可将根材分为三类:一类是耐久性强的树种根材。如红豆杉、红木、黄杨、洋槐、柏树等。二类是耐久性中等的树种根材,如松、云杉。雪松。柞木等。三类是耐久性差的树种根材,如桦木、杨木、椴木等。各种根木耐久性强弱,取决于根木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细胞腔中的内含物。如果根木中单宁、树脂、精油等对菌类毒性较强的物质含量高,则该根材的天然耐久性就强。在针叶树中,豆杉、落叶松、杉木、柏木等树种的根材天然耐久性较强,而冷杉、云杉、则较弱。在阔叶树中,香樟、楠木、栎木、洋槐、板栗等树种的根材天然耐久性较强,而桦木、椴木、杨木、枫香等树种根材则较弱。另外老树比新树的根木耐久性强。含水量在20%~60%的根木适宜于腐木菌的活动,影响根木的耐久性。因此干澡的根木或放入水中的根木都不易腐朽。一般来说,夏季寻来的根木比冬季寻来的根木容易腐朽,这主要是夏季使菌类滋生。长期放在室外的根木,如何有保护措施,容易受到菌类的侵蚀,会影响根木的耐久性。如何提高根木生虫,主要是新采来的、含水量较大的和腐朽的根木。这些害虫多指昆虫的幼虫,一般在根木干燥前就结束了它的周期性繁殖,根木干燥后便不再滋生第二代幼虫。但有些害虫,如白蚁能在干燥的木材内栖居繁殖,在多种根木或根艺作品中也常发现。危害根木的昆虫主要有天牛、小蠹虫、吉丁虫、扁蠹虫、象鼻虫、白蚁、树蜂、船蛆和团水虱等。不同种类的害虫给根木带来的危害性也不同。有的只危害根木带来皮表层,危害性较小;有的虽然虫蛀入木质,但其虫眼很浅,可以随时除掉;还有的蛀入木质深层,使根木遭受很大破坏。除这些直接危害外,菌害可能随虫害而发生。由于根木表层受到破坏,会引起真菌孢子侵入根材内部,使根木变色或腐朽。根木害虫的繁殖受气候即温、湿度的影响很大。昆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6℃左右,当温度升高或降低超出一定范围时,昆虫就呈夏眠状态,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定程度,即达到所谓致死的最高或最低温度范围时,昆虫就会死亡。

  2. 根材防菌防虫的具体方法

  根木湿存法 将寻觅来的根木,在尚未制作之前,在陆地上保持高度的含水率,以免菌虫害及裂纹发生。针叶树和耐腐朽性强的阔叶树根都可以采用湿存法。但是已经干燥或已染菌害和虫蛀的针叶树根,易开裂和湿霉程度严重的阔叶树根不得采用湿存法。湿存的根材,应当保留树皮作为保护层。在温暖的季节里采用湿存法,保存2~6个月后,即可使用,时间长些效果更好。根材堆密度愈大,根皮愈完整,气候愈湿润,保护措施愈周密,经常浇水和遮盖,其保存期限愈长,越能防止菌虫的侵害。

  根木水存法 将根木浸入水中,使其保持最高含水率,以防止菌害虫害及裂纹的发生。有些地方离海近,如把根木浸泡到海水中,容易受到海水里的船蛀虫的侵蚀,所以夏季只能浸入海水中1个月左右。湿霉程度大和具有强开裂性的阔叶树种的根材不宜采用水存法。根木带皮或志皮均可采用水存法,保存期不得超过一年。

  根木干存法 即采用覆盖和加防腐剂的方法来保护根木材料,覆盖有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永久性的有凉棚、板棚等。临时性的覆盖可以用板皮、板材、护板或其他物品遮盖,以避免根木被雨淋。

  干存法可加入防腐剂,以防菌类侵入。常用的防腐涂料有:

  碳硫化物混合液。采用7%~10%的碳酸钠溶液、5%~10%的硫酸铁溶液混合,涂抹在根材木质裸露部分,如根的断截面,被锯下的枝杈或节疤及腐朽部位等。但碳酸钠会使根木表面染成黄色,硫酸铁会使根木表面染成深灰色、蓝色,甚至黑色。对于那些外部变色,但又不影响创作使用的根材,可以采用这种防腐剂保管。

  石灰浆。 已经涂抹防腐涂料的根材,当防腐涂料硬化后再刷一层石灰浆,可用手工涂刷或机械喷浆。它的作用一是避免日晒,防止根材开裂,二是预防菌、虫害,三是防止端部涂料轮化。

  树脂涂料。有些根材用酚醛树脂涂抹,其用量约为每平方米端面1.5~2.5公斤左右。为了防止根木从截面上蒸发水分,并避免发生湿霉、青皮、腐朽和开裂等现象,可在树根截面上涂保护剂和保湿涂料,使其形成不透水的薄膜。常用的保湿涂料有焦油类(水焦油、桦皮焦油、松根焦油、煤焦油)、石油沥青类(石油沥青或加焦油混合剂)以及它们的膏剂。上述涂料皆为黑色,为避免日晒,应再涂上一层白色的灰水。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根艺生产厂家防腐防菌防虫害使用。

  杀虫剂。对于虫蛀根木的治理,要根据虫害种类、受害程度和根艺作品制作时的用途分别治理。如天牛、小蠹虫等的幼虫蛀蚀的根材,要迅速剥皮,或人工干存,喷洒5%浓度的重砷酸溶液,用气体杀虫剂如、硫磺熏蒸,浸泡水中或用开水浇灌虫卵等方法杀灭。也可将根材或已生虫的作品,表面涂一层酒精,再装入一个大塑料袋中,24小时后,即可把虫杀死。 

刻艺轩 发表于 2010-3-6 18:43

根艺作品上色

 自古以来的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上,大多比较重视上色,使其光怪陆离,多姿多彩。常用的有棕色、黄褐色、梧桐树皮色、仿红木色、仿古董色和原木色等,根艺作品所需的根材色彩来考虑。根艺作品上色。常见的有三种方法:一是补色法,二是仿古上色法,三是保持根木自然色。

  1. 补色法

  有一些根木由于受真菌的侵害,或化学、物理等困素的影响,表面颜色变得有深有浅,在制作根艺作品时,应适当加以补色,使颜色统一。还有的根木出现病态,长出许多较深颜色的斑点,这是遭受虫害所致需要除斑补色。补色颜料种类很多,天然矿质颜料、化学颜料(即绘画颜料或工业染料)都可运用。具体补色时,要仿照根木本身色泽的深浅,将颜色调制适合后再往上补。补色,是为了使根艺作品表面自然色彩纺一、完整和协调,进一步突出根艺作品的自然美,当然也是根艺作者审美心理的体现。

  2. 仿古上色法

  中国的仿古根艺作品,早期出于北京、浙江和福建一带。随着传统木雕工艺的兴起,中国根艺美术品的仿古工艺,也在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进行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一些根艺作品呈现某种出土文物的色泽,带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这样的根艺色彩,颇有档次,深受人们欢迎。根艺仿古上色,一般要根据根材木质坚韧程度、干湿程度的不同,用色的多少以及上色的方法也不同,要因材施色。在用色上,一般都是以茶褐色为基调运用色调的深浅明暗变化,构成根艺作品的古朴色调,在颜料的选择上,也要因材而异,过去多用天然颜料,即矿质颜料。现在有的根艺作者用“红树皮”捣碎煎熬出浓汁,当作仿古色,有一种自然美的古朴味。也有人利用现代化学颜料,如中国画颜料、水彩颜料或工业上使用的染料以及木质家具使用的颜料等等,经过调配后使用。无论使用什么颜料,只要达到仿古色效果,达到作者的仿古表现要求即可。

  3. 保持自然色

  根艺作品在制作时,保持根材的自然色泽,同样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色彩欣赏的心理需求和作者对根艺美术作品创作时的一种形式美的追求。一件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时,是上色,还是保持自然色,要因材而定。如果这件作品的根材色泽很好看,纹理清新,就应当保持自然色,不必另上颜色,否则会弄巧成拙。如果根材仿古色处理也是必要的。根艺作品保持自然本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审美倾向,也是艺术欣赏者的一种爱好和“口味”。有些根艺作品虽然保持自然色,但不等于不要再进行工艺处理。按照作者的创作要求,进行严格的工艺处理,是为了让自然色体现得更充分,更完美。如在局部作适当补色,以弥补作品根材颜色的某些缺陷和不一致。另外,在上漆或烫蜡时,应注意选择无色的漆和蜡,使根材的木质纹理清晰可见。 

刻艺轩 发表于 2010-3-6 18:43

根艺作品打磨抛光

 根艺作品在制作工艺处理中,为了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使根艺作品显露出自然美的木质纹理的奇特形态,需要进行打磨抛光。

  打磨和抛光的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手工(采用砂布和木锉)打磨,二是机械打磨。这两种方法最好交替使用。因为根材大都是凹凸不平、变化多端的,全部使用机械打磨,容易损伤根体上有用的节疤或有形象的部位。先用0号砂纸或水砂来打磨抛光,使根体上的木纹显现出来。由于每件根材的表面特点和形态不同,所以采用的打磨方法也要因材而异。

  在根艺作品的制作中,打磨抛光这道工序,不能只是为了打磨而打磨,应该把打磨和抛光作为更好地显露根材的自然特色,显露“天工”的绝妙及“人工”的巧夺过程。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在打磨抛光时,就会注意根材哪些地方需要打磨,哪些地方需要粗磨或精磨等等,心中有数,就会运用自如了。否则就会把根材上有用的纹理和节疤磨掉,损伤根材的天然肌理和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使根艺作品丧失自然美的魅力。这样的作品即使表面磨得光亮耀眼,也达不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所以根艺作者在进行作品打磨抛光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具体作品具体对待。 

刻艺轩 发表于 2010-3-6 18:45

根艺作品上漆烫蜡

 根艺作品上漆或烫蜡,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防护。漆是一种粘性液体涂料,涂在根艺作品上,可以渗进根体内,并在表面结成坚韧而光滑的保护膜。蜡的功能也同样是起到一种作品的保存时间及使用寿命。同时也起到一种美化作用,是根艺作品制作中不缺少的一道工序。

  1. 漆的选择和使用

  根艺作品常用的漆和人造漆两类。使用天然漆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天然漆又称为大漆或生漆,是以漆树皮分泌出的乳状汁为原料,经过加工调制而成,是我国有名的特产之一。人造漆,常用的如清漆、虫胶漆为泡水,是一种由虫胶片溶于酒精而成的清漆。

  用于根艺作品上的大漆,有人在使用前,将大漆中加入适量生水搅拌,使其与空气接触,变为深褐色的粘稠状液体,经日晒后脱水,再将这种大漆与石蜡及松节油按比例混合调制。一般的调制比例和方法是:先将20%的石蜡熔化成液体后,加入30%的松节油,搅拌均匀,待温度不太热时,将其倒入50%的大漆中继续搅拌均匀,即成蜡油混合溶液。上大漆前,如需稀释,可再加松节油调和适度,便可使用。使用这种漆,大多是对根艺作品进行仿古处理。为了使作品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还可先将作品外表涂上红树皮汁和黄栀子水打上底色,待干后方可上大漆。第一遍漆涂施后,阴干两天,待八成干时,需用布擦去根艺作品上的浮漆,将其放置在阴湿地方,经过8~9天阴干,再进行打磨,随后上第二遍漆,如此多遍,直到涂漆面呈现出光亮异常的效果为止。

  为了使根艺作品给人一种古拙质朴的感觉,还有一种退光办法。即:将上漆后的根艺作品晾干后,以干磨或水磨去其根体上的局部或全部面积的漆的80%,留下20%后再上生漆一次。晾干后再进行干磨、水磨,去掉60%的漆,留下40%生漆。第三次上漆时,使用古董漆进行退光--须进行2~3次退光,每次上漆70%,最后一次上漆后,就不用退光了,待晾至八成干时,用布将其擦至透亮,再打上蜡即告完工。用这种办法上漆,根艺作品黑里透红,显得端庄凝重。 

  根艺作品上天然大漆外,上虫胶溶液漆也是一种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工艺要求,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上漆前,先将虫胶片放入酒精内浸泡,其比例为:150克虫胶片放入500克酒精内,浸泡24小时后,即可变成棕黄色或透明色溶液漆。在使用这种溶液之前,需再加适量的酒精进行稀释,稀释程度,可掌握在:涂抹一遍晾干后,似乎像没有上漆一样。因为是用酒精作为稀释液,所以干燥迅速,挥发很快,漆渗透力较强,涂抹后应立即用布打磨,大约需要反复涂抹和打磨20来次。其结果使溶液漆不仅是附着在根体表面,而且渗入根体,经过打磨发出的光亮,似如根体本身发光一般,非常自然、美观。随后再烫蜡上光,如锦上添花,效果甚佳。

  2. 怎样烫蜡

  根艺作品制作工艺中,有的只上漆不烫蜡,有的既上漆又烫蜡,也有的只烫不上漆。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达到作品的艺术要求,都是可行的。根艺作品烫蜡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湿上蜡、干烤蜡和热浸蜡三种。

  湿上蜡 可将蜂蜡或虫白蜡与汽油或松节油相溶,制成溶液。蜡与油以3 :2的比例调制。先将蜡在水中加热熔化,稍凉后按比例对入松节油,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可用油漆刷或排笔将蜡液均匀地涂抹在根艺作品表面,涂完放置背阴处晾干,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可用软布进行擦磨,然后再用干细布进行打磨抛光,直至蜡中的松节油在根体上全部挥发掉为止。经过一两天阴干后,再涂抹蜡液和进行擦磨,反复几次,可增加上蜡的强度和根艺作品的光泽。

  干烤蜡 将适量的石蜡干末放在根艺作品表面,用电吹风或喷火机或电焊等工具将蜡末烤化,并借其热度使蜡液逐渐渗到根体木质内。待烤一遍之后,即用布擦磨,使蜡能均匀地涂在作品上。然后再放上蜡末,加热烘烤并擦磨,反复几次后即可获得理想效果。如果一时还得不到这些工具,小件根艺作品干烤蜡时,可采用酒精灯或火炉烘烤的办法,也可取得同样的效果。

  热浸蜡 可将石蜡放入容器里加温液化,再将作品放进容器进行蜡煮,大约10~60分钟即可将其取出(具体时间要根据作品大小和根材质地而定),擦去蜡珠,防止蜡膜过厚。蜡煮时要掌握好蜡温,蜡温高一些,煮得时间长一些,便于蜡液渗入木质内。捞出后使用软布擦抹、打磨、抛光,即可得到预想的效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