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六修辞手法
2025-09-30 01:28:34 责编:小OO
文档
专题六  修辞手法

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代 ②比喻 ③借代 ④比喻

B.①比喻 ②拟人 ③比喻 ④借代

C.①借代 ②拟人 ③借代 ④借代

D.①比喻 ②比喻 ③借代 ④比喻

答案:A

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③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 反问 夸张     B.反问 比喻 借代

C.排比 借代 比喻  D.设问 反问 比喻

答案:A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我们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比喻 设问 对偶  B.设问 对偶 比喻

C.对偶 比喻 设问  D.对偶 设问 比喻

答案:D

4.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解析:D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 

5.从采用修辞手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解析:D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余句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答案:D 

6.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A.①排比、比喻 ②反复 ③排比

B.①拟人、反复 ②对偶 ③对偶

C.①比喻、反复 ②排比 ③比喻

D.①拟人、排比 ②反复 ③对偶

答案:D

7.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

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答案:A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正像自然史博物馆显示了世界的物质外观那样,首都艺术博物馆显示了人类精神的无数个小侧面。

B.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我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C.但是,看得见的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到首都艺术博物馆去寻找这把美的钥匙。

D.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解析:A项,作类比;B项,“漫长的黑夜”“灯塔”“航道”分别喻指“人生”“书”“人生及心灵的路途”;C项,“钥匙”喻指发现美的途径;D项,“明珠”比喻“西湖”。 

答案:A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B.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C.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D.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解析:B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A、C、D三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B 

10.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解析:B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A、C、D三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B 

11.下列句子在修辞手法使用上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B.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C.距离学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纺织厂里的机器声隆隆地响着,和着我的心跳的旋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解析:B项,拟人,不合氛围;C项,夸张过分;D项,比喻不当。 

答案:A 

12.从修辞效果看,下面横线上所填的文字最合适的一项是(  )

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作风浮躁的人是下不去、蹲不住的。即使是下去了,蹲住了,“身入”能“心入”吗?到头来,________。

A.还不是油锅里加水,看起来溶在了一起,实际上油花还是浮在水面上

B.还不是葫芦掉进井里,看起来是下去了,实际上还是浮在水面上

C.还不是水中的月亮,看起来沉在了水里,实际上还是高挂在天空中

D.还不是井底的青蛙,看起来沉到了水底下,实际上它还能浮到水面上来

解析: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 

答案:B 

13.修辞手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②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⑤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拟人,②比喻,③对比,④比喻,⑤对比。 

答案:B 

14.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会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B.双关 反语 双关 拟人

C.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答案:B

1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吸引人。

解析:C项,使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答案:C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