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品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2025-09-30 01:38:35 责编:小OO
文档
品质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在中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当时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已有20多年。从20多年的深入、持久、健康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的原则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原则

克劳士比理论的精髓包含在他所说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the Four Absolutes of Quality)和根据他在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的多学科环境中实施质量改进措施的经验总结出了“质量改进的14个步骤”。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是:

(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良好”或“很好”;

(2)生产质量的系统是预防结果,而不是检验的结果;

(3)质量的工作标准就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

(4)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靠指数。

品质的基本定义

品质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使用预先设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衡量和评测,再由市场、客户服务共同构成市场品质分析。

产品的品质是指产品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前者包括商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和生物的物性等自然属性,后者包括商品的外形、色泽、款式或者透明度等。

品 质 的 意 义

提高产品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决定商品使用效能和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商品的品质,力争以质取胜,作为非价格竞争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加强对外竞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出口贸易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出口商品的质,可以增强出口竞争能力,扩大销路,提高销价。而且还可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并反映出口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进口贸易中,严格把好进口商品质量关,使进口商品适应国内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和消费上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并确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 

为了使进出口商品的品质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在出口商品的生产,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品质的全面管理,在进口商品的订货,运输,接受等环节中,应当在各生产环节切实把好质量关。

由于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繁多,即使是同一种商品,在品质方面也可能因自然条件,技术和工艺水平以及原材料的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种种差别。这就要求买卖双方在商订合同时首先就品质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对出口产品品质的要求 

我国出口产品为了适应全世界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使其符合下列具体要求: 

1.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出口商品质量;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生产技术水平、生活习惯、消费结构、购买力和各民族的爱好互有差异,因此,我们要从国外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搞好产销结合,使出口商品的品质、规格、花色、式样等适应有关市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

2.不断更新换代和精益求精;

凡质量不稳定或质量不过关的商品,不宜轻易出口,以免败坏名誉。即使质量较好的商品,也不能满足现状,要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改进,提高出口商品质,加速更新换代,以赶上和影响世界的消费潮流,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适应进口国的有关法令规定和要求;

各国对进口商品的质量都有某些法令规定和要求,凡质量不符合法令规定和要求的商品,一律不准进口有的还要就地销毁,并由货主承担由此引起的各种费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各国对进口商品的法令规定和管理制度,以便使我国商品能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

4.适应国外自然条件,季节变化和销售方式;

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季节变化不同,销售方式各异,商品在运输、装卸、存储和销售过程中,其质量可能起某种变化。因此,注意自然条件,季节变化和销售方式的差异,掌握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使我国出口商品质量适应这些方面的不同要求也有利于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品质的表现方式

以实物表示品质

以实物表示品质,包括凭成交产品的实际品质(Actual Quality)和样品(Sample)两种表示方法,前者即指看货买卖,后者,即指凭样品买卖。

1.看货买卖

当买卖双方采用看货成交时,则买方或代理人通常先在卖方存放货物的场所验看货物,一旦达成交易,卖方就应按对方验看过的商品交货,只要卖方交付的是验看过的货物,买方就不得对品质提出异议。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远离两地,交易洽谈多靠函电方式进行,买方到卖方所在地验看货物诸多不便,即使卖方有现货在手,买方也是由代理人代为验看货物,但看货时也无法逐件查验,所以采用看货成交的有限,这种做法,多用于寄售、拍卖和展卖业务中。

2.凭样品买卖

样品通常是从一批商品中抽出来的或由生产,使用部门设计,加工出来的,足以反映和代表整批商品品质的少量实物,凡以样品表示商品品质并以此作为交货依据的,称为"凭样品买卖"(Sale by Sample)。 

在国际贸易中,按样品提供者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卖方样品(Sellers Sample) 

由卖方提供的样品称为"卖方样品"。凡卖方样品作为交货的品质依据者,称为"卖方样品买卖"在此情况下,在买卖合同中应订明:"品质以卖方样品为准"(Quality as per seller’s sample)。日后,卖方所交正货)的品质,必须与提供的样品相同。

(2)买方样品(Buyers Sample) 

买方为了使其订购的商品符合自身要求,有时提供样品交由卖方依样承制,如卖方同意按买方提供的样品成交,称为"凭买方样品买卖"在这种场合,买卖合同中应订明:"品质以买方样品为准。日后,卖方所交正货的品质,必须与买方样品相符。

(3)对等样品(Counter Sample) 

在国际贸易中,谨慎的卖方往往不愿意承接凭买方样品交货的交易,以免因交货品质与买方样品不符而招致买方索赔甚至退货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卖方可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交买方确认,这种经确认后的样品,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也有称之为"确认样品"(Confirming Sample)当对等样品被买方确认后,则日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必须以对等样品为准。

此外,买卖双方为了发展贸易关系和增进彼此对方商品的了解,往往采用互相寄送样品的做法,这种以介绍商品为目的而寄出的样品,最好标明"仅供参考"(for reference only)字样,以免与标准样品混淆。

凭说明表示品质 

所谓凭说明表示品质,即指用文字、图表、相片等方式来说明成交商品的品质,在这类表示品质方法中,可细分为如下几种:

1.凭规格买卖(Sale by Specification) 

商品规格(Specification)是指一些足以反映商品品质的主要指标,如化学成分,含纯度,性能,容量,长短粗细等,在国际贸易中, 买卖双方洽谈交易时,对于适于规格买卖的商品,应提供具体规格来说明商品的基本品质状况,并在合同中订明,规格买卖时,说明商品品质的指标因商品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商品,也会因用途不同,而对于规格的要求也就有了差异,由于这种表示品质的方法,明确具体,简单易行,故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的运用。

2.凭等级买卖(Sale by Grade) 

产品的等级(Grade Goods)是指同一类商品,按规格上的差异,分为品质优劣各不相同的若干等级。凭等级买卖时,由于不同等级的商品具有不同的规格,为了便于履行合同和避免争议,在品质条款列明等级的同时,最好一并规定每一等级的具体规格。

上述这种表示品质的方法,对简化手续,促进成交和体现按质论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3.凭标准买卖(Sale by Standard) 

产品的标准是指将产品的规格和等级予以标准化,产品的标准,有的由国家或有关主管部门规定,也有由同业公会,交易所或国际性的工商组织规定。有些产品习惯于标准买卖,人们往往使用某种标准作为说明和评定产品品质的依据。

国际贸易采用的各种标准,有些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凡品质不合标准要求的商品,不许进口或出口。但也有些标准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仅供交易双方参考使用,买卖  双方洽商交易时,可另行商定对品质的具体要求. 

在国际贸易中,对于某些品质变化较大而难以规定统一标准的农副产品,往往采用"良好平均品质"(Fair Average Quality, FAQ)这一术语来表示其品质,所谓"良好平均品质"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货而言,在我国实际业务中,用FAQ来说明品质,一般是指大路货而言,在标明大路货的同时,通常还约定具体规格作为品质依据。

4.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Sale by Descriptions) 

在国际贸易中,有些机器,电器,和仪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因结构复杂,对材料和设计的要求严格,用以说明性能的数据较多,很难用几个简单的指标来表明品质的全貌,而且有些产品,即使其名称相同,但由于所使用的材料,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某些差别,也可能导致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对这类商品的品质,通常以说明书并附以图样,照片,设计图纸,分析表及各种数据来说明具体性能和结构特点.按此方式进行交易,称为,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按这种表示品质的方法成交,卖方所交货物必须符合说明书和图样的要求,但由于对这类产品的技术要求较高.有时同说明书和图样相符的产品,在使用时不一定能发挥设计所要求的性能,买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要求在买卖合同中加订卖方品质保证条款和技术服务条款。

5.商标或品牌买卖

商标(Trade Mard)是指生产者或商号用来识别所生产或出售的商品的标志,它可由一个或几个具有特色的单词、字母、数字、图形或图片等组成。品牌(Brand Name)是指工商企业给制造或销售的商品所冠的名称,以便与其它企业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一个品牌可用于一种产品,也可用于一个企业的所有产品。

当前,国际市场上行销的许许多多商品,尤其是日用消费品,加工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等都标有一定的商标或品牌.各种不同商标的商品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一些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名牌产品,都因其品质优良稳定,具有一定的特色并能显示消费者的社会地位,故售价远远高出其它同类产品.这种现象特别是在消费水平较高,对品质要求严格的所谓"精致市场"(Sophisticated Market)表现得尤其突出,而一些名牌产品的制造者为了维护商标的声誉,对产品都规定了严格的品质控制.以保证其产品品质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商标或品牌自身实际上是一种品质象征,人们在交易中就可以只凭商标或品牌进行买卖,毋需对品质提出祥细要求。但是,如果一种品牌的商品同时有许多种不同型号或规格,为了明确起见,就必须在规定品牌的同时,明确规定型号或规格。

6.凭产地名称买卖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有些产品,因产区的自然条件,传统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在品质具有其它产区的产品所不具有的独特格和特色,对于这类产品,一般也可用产地名称来不表示品质。

上述各种表示品质的方法,一般是单独使用,但有时也可将其混合使用。

品质条款的规定

品质条款的内容及繁简,应视产品特性而定,常见的有下列一些规定方法:

1.交货品质与样品大体相等或其它类似条款;

2.品质公差(Quality Tolerance) ;

公差是指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为了明确起见,应在合同品质条款中订明一定幅度的公差。

3.规定一定的范围;

即对品质指标的规定允许有一定的差异范围.卖方交货,只要在此范围内都算合格。

4.规定一定的极限。

指对所交货物的品质规格,规定上下极限,即最大,最高,最多为多少,最小,最低,最少为多少,卖方交货只要没有超过规定的极限,买方就无权拒收。

正确运用各种表示品质的方法:

品质条款的内容,必须涉及表示品质的方法,采用何种表示品质的方法,应视商品特而定.一般地讲,凡能用科学的指标说明质的商品,则适于规格,等级或标准买卖.有些难以规格化和标准化的商品,如工艺品,则适于凭样品买卖;某些性能复杂的机器,电器和仪表.则适于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凡具有地方味和特色的产品,则可凭产地名称买卖.上述这些表示品质的方法,不能随意滥用,而应当合理选择。

品质条件是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1.要从产,销实际出发,防止品质条件规定偏高或偏低。

2.要合理规定影响品质的各项重要指标,对于一些与品质无关紧要的条件,不宜订入。

3.品质条件应明确具体。不宜采用诸如"大约""左右""合理误差"之类的笼统含糊字眼。以避免在交货的品质上引起争议。

高  品  质

简单的讲:一组产品合乎要求,零缺陷。

质 量 成 本

一个公司因质量缺陷或为防止质量缺陷所支付的成本,称为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的投入是会得到回报的,但在通常情况下,质量的回报不出现在投入的部门和投入的时间。质量成本可分为质量保证成本和质量运行成本。前者是指为取得顾客对本公司产品质量的信任所支付的成本,它往往是为以往的质量缺陷所支付的代价。后者是指当前发生的质量缺陷损失和防止其发生的代价的总和。质量运行成本可分为四大类:

1.预防成本。它包括了质量计划、过程控制、工艺改进、与供应商合作改进供应质量的费用等。

2.检验费用。是指为了确定所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标准而支付的费用。包括检查和测试仪器设备、人员的费用、开支以及因为破坏性检查造成的检验对象的损失成本。这里的检验包括物料的进厂检验、在制品的检验和产品的最终检验。

3.内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包括产品和服务交付用户之前的任何返工和纠正缺点的措施的费用。这些成本包括已经化在报废产品上的生产成本,以及返工、重新检验、折价和不合格品管理引起的额外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

是指以产品交付用户后所发生的故障相联系的成本。包括保修费用、产品责任诉讼费用、退货损失、过错和延误的损失、顾客投诉的处理费用。公司的外部故障损失是难以计量的,但可能是相当可观的。

质量差所引起的成本是无限的,它会使公司失去客户。因而在质量成本中,重要的是降低质量缺陷所引起的成本。而为了达到这一点,应当为保证所有工作都一步到位而支付必要的成本,也就是提高质量成本中的预防成本支出比例,降低内外部故障和检验费用的比例以达到质量成本总量的下降。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80%的质量事故应当归咎于可以通过管理加以改变的系统,只有20%是源于工人。执行成功的质量管理程序的最大障碍不在于工人,而在于公司的各级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工人的工作自豪感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对于提高质量是必要的,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管理上必须担负起应负的责任,管理者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质量就不可能提高。

一个组织如何联合和动员它的各种资源取得高水平的质量,基本方法是:经理们必须使质量成为企业文化的关键部份。

日本的一些质量管理讲习班,经常引用某一个造船厂的质量方针:

“我们将在这里造好船,

在有利润时,我们能造好船,

在亏损时,我们必须造好船,

总之,永远是造好的船。”

这是一个把质量作为公司根本目标的好例子,还有的公司质量方针是“我们提供无缺陷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对顾客及时的服务”,“质量第一”等。

我们奥斯腾公司的质量方针是:

精益求精,质量第一;

持续改进,完善体系。

这些声明不仅仅是作为广告词,而是公司的真实信念,因为这些质量方针体现的是整个公司的价值观。所以,一个公司颁布了自己的质量宗旨,应作为指导公司全体成员行动的纲领。

承认、甚至庆祝质量管理的进步,可以鼓励质量改进。公司的预算和其它决策也可以反映质量优先。

质量管理是一种集体运动,质量决不是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比如质量管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门或质管部的单独责任。质量是一步一步的加工到产品中去的。所有的检验和试验并不能增加成为产品的附加价值,检验的作用,只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确认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是把所测到的数值与标准比较,如果不符合程度超过许可的范围,被检验的物品即被判为不合格。这些不合格品可能被废弃,也可能发回相应的岗位返修。生产现场的员工可以提出生产系统存在的影响质量的问题和修改建议,也可以提出改进工艺的建议等。

显然,公司各部门在质量的形成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相互联系的。“团队精神”对于日常运作是很重要的,而在质量改进中也很重要。“下一个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是公司内部发扬集体主意精神,更好的为外部顾客服务的有效原则。

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由于专业背景和部门利益不同,往往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确定工作标准,而不管这些工作标准是否适合他们所服务的其它有关部门,及时沟通是克服这种部门偏见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靠性是质量的一个方面,可靠性可以延长产品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一致性和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如果一个饭馆的菜肴,有时候非常精美可口,而在另一些时候却非常糟糕,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哪位顾客倒霉,则这个饭馆的生意是不会好的。因此,不可控制的变动性是质量的大敌,质量缺陷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某一个控制指标偏离目标值。

在制程中许多质量方面的微小差异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工序间的差异积累成为系统差异,当系统差异未在许可范围内,则所生产的仍然不是100%合格品。

保持工序符合性是质量稳定的方法之一,建立作业标准是迄今已知的最好的工作方法的描述。作业标准的修订和修改都应在员工参与下进行,标准的任何变动都应当经过试验,工人变动时应当经过培训以了解作业标准并遵照执行。

全面质量管理是持续改进组织运营方式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不能进行持续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

由于系统、工艺、工序条件都有一个分布,因而产出的质量有时高于平均水平,而有时低于平均水平。在采集这些波动的数据时,必须了解这种自然变动的特性。如果不顾系统的固有差异,每次测到低于目标值时都把控制量调高,高于目标值时就把控制量调低,则过程一致性就会比不加控制时更差。

公司各部门可以通过采集和交换信息来保证质量和制造改进质量的机会。当发现问题或出现改进机会时,重要的是鼓励有关部门的人员相互协作、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一个公司都处在竞争市场上,他们的竞争对手每天都在进步,只有不断改进自己公司的工作,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一个公司必须改善其产品的质量,为此,必须有管理方法、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持续不断的改进。

综上所述,我们应做到以下6点:

1.建立持续创新和改善的目标;

2.提倡不能容忍病的做事方法;

3.用统计证据说明质量已经做进去了;

4.用统计方法发现问题所在;

5.驱除对指出问题和接受询问时的恐惧感;

6.鼓励敬业精神,积极培养员工责任心和技能。

课程小结:

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质量管理是一种集体运动,质量决不是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单独责任。质量是一步一步的加工到产品中去的。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和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追求质量的过程因此也必须是不断地寻求最有效的领导和管理系统的过程。

消费者认可品质,愿意为品质付钱。

问题:

1、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答:“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2、本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答:精益求精,质量第一;

持续改进,完善体系。

3、请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品质与自己的关系。

答: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