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PCB板的一些东西
2025-09-30 01:38:35 责编:小OO
文档
前言:在《菜鸟能看懂 史上最全主板供电用料解析》一文中笔者从处理器供电设计、用料两大方面,供电相数、相数设计、处理器辅助供电、电容、电感、MOSMET、耦合电容七个细节对主板供电用料进行了详细解析。在本文中,笔者将PCB层数、PCB颜色,防变型背板、 内存插槽设计、主板散热、接口布局六个方面,对主板PCB的设计进行详细讲解,供大家学习、参考。

?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PCB。PCB是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印刷电路板。不光是主板,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上都有PCB,其它的电子元器件都是镶嵌在PCB上,并通过你所看不见的线连接起来进行工作。PCB主要由玻璃纤维和树脂构成。玻璃纤维与树脂相结合、硬化,变成了一种隔热、绝缘,且不容易弯曲的板,这就是PCB基板。当然,光靠玻璃纤维和树脂结合而成的PCB基板是不能传导信号的,所以在PCB基板上,生产厂商会在表面覆盖一层铜,因此PCB基板也可以叫做覆铜基板。

? PCB的一个重要参数是PCB的层数,这个参数也一直是网友衡量主板优劣的一个标准。那PCB的层数是越多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以目前销售的H55主板为例,由于H55系列主板采用单芯片设计,主板布线相对简单,因此无论是华硕等一线品牌还是本土同路品牌,H55主板均采用了4层PCB基板。

6层PCB和4层PCB对比

? 那什么是PCB层数呢?概括来讲主板的板基是由4层或6层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PCB(印制电路板),其上的电子元件是通过PCB内部的迹线(即铜箔线)连接的。一般的主板分为四层,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层为“信号层”,中间两层分别是“接地层”和“电源层”。将信号层放在电源层和接地层的两侧,既可以防止相互之间的干扰,又便于对信号线做出修正。布线复杂的主板通常会使用6层PCB,这样可使PCB具有三或四个信号层、一个接地层、一或两个电源层。这样的设计可使信号线相距足够远的距离,减少彼此的干扰,并且有足够的电流供应。

华硕某高端主板上的PCB层数标识

? 虽然PCB层数能够让主板信号干扰减少,从某种程度上说提升超频性,不过所花费的代价是巨大的。如一款6层PCB的主板超频性能大概会比4层PCB的主板高5%左右,而价格却会高出30%以上!因此,除了极少数极端发烧超频主板外,4层PCB已经足够使用了。

小结:

 PCB的层数直接影响主板的电气性能,然而随着层数的增加,主板的成本出现了几何性的增长。4层PCB基板,在价格与性能之间找到了平衡,因此被主板厂商广泛采用。 

原文地址:http://mb.zol.com.cn/176/1769101.html

?

很多网友喜欢根据PCB基板的颜色来判断主板的优劣。事实上主板颜色与性能并无直接关系。PCB板表面的颜色实际上是一种阻焊剂(也称阻焊漆)的颜色,其作用是防止电器原件在焊接过程中出现错焊,同时它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防止焊接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线路氧化和腐蚀,减少故障率。

? 事实上颜色过深,往往会提高主板的检验和维修难度。以最早出现的黑色PCB基板为例。在洗PCB的过程中,黑色是最容易造成色差的,如果PCB工厂使用的原料和自作工艺稍有偏差,就会因为色差造成PCB不良率的升高。由于黑色PCB的电路走线难以辨认会增加后期维修和Debug的难度,一般主板厂商不会轻易用黑色PCB。因此我们看到,即使是军工、工业产品这样对品质要求极高的产品也只使用了绿色PCB基板。

主板布线清晰的褐色PCB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卖相

? 那为什么还要使用黑色PCB基板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增加产品的视觉效果。显然,主板厂商在维修过程中尝到了黑色PCB基板低色差的苦头,纷纷弃用了黑色PCB,转而使用了兼顾良好卖相同时又能清晰识别主板布线的咖啡色PCB基板。

小结:

? 颜色对于主板的性能没有丝毫的影响,黑色或是褐色PCB主板更多的是为产品的卖相服务。不建议用户将PCB颜色作为选购主板参考的因素。 

原文地址:http://mb.zol.com.cn/188/1881934.html

?

主板背板并非一开始就有,在Socket 478之前的年代里,几乎从未有此设计(或许在当时的一些中高端产品上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是散热器上会带有固定装置)。然而自从进入LGA775后,主板的背板设计开始流行起来,终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随着CPU的发热量增加,CPU超频的需要,为增强散热性能,散热器做的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过重的散热器,让主板难堪重负,PCB变形难以避免,而PCB变形直接增加了电路虚焊等问题发生的几率。因此设计者为保证主板的稳定,为主板提供了防变形背板。

超重的CPU风扇给主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PS:夭折的升技主板)

? 除了CPU风扇外,高性能显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此类显卡的重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由于主板在机箱中是竖立固定,而CPU风扇和显卡都是平行摆放,因此很容易对主板造成向下的引力,让主板在长时间使用下发生变形,甚至断裂。

显卡越来越重也让主板有了变形的隐患。

? 防变形背板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防变形背板存在材料等差异,因此虽然目前主板均提供了防变形背板,但用户在选购主板时仍需要挑选。

金属背板拥有更高的硬度,同时兼顾主板散热

? 防变形背板的材质、大小、薄厚都有严格的限定。以目前AMD平台主板为例,防变形背板的材质主要有金属和塑料两类。金属材质防变形背板,凭借着更优秀的硬度以及辅助散热性能,明显优越于塑料背板。不过由于塑料价格相对更低,有一定硬度时能对主板PCB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变形,因此采用也比较普遍。消费者在选购主板时,需要仔细查看。(PS:曾有主板厂商,由于塑料背板过厚,导致主板拱起,最终造成北桥芯片脱焊,因此建议网友尽量选择采用金属背板的主板。)

小结:

? 防变形背板承担着防止主板变形的重任,因此在选购主板时绝对不可忽略。金属背板拥有更优秀的硬度和韧性,同时兼顾散热性能,明显优于塑料材质的背板。建议用户优先选购采用金属背板设计的主板。 

原文地址:http://mb.zol.com.cn/188/1881935.html

?

之所以会加入内存设计,原因在于目前依然处于DDR2和DDR3的交替阶段。DDR3内存,凭借着更优秀的性能、更有利于日后升级,目前被广泛使用(C61,G41主板均升级为DDR3内存规格)。而DDR2内存,凭借更优秀的价格,在一部分主板上一直被沿用。因此,目前出现了同时支持DDR2\\DDR3内存规格的COMBO主板。COMBO可以说是内存交替时代特定的产物,为内存交替提供了良好的过渡。

双内存规格的主板具有良好的过渡性

? 那消费者选哪类主板好呢?我们不可一概而定。采用4条纯DDR3内存插槽的主板,后期升级空间更充足,性能更加优秀。采用DDR2/DDR3双内存规格的COMBO虽然升级空间受到局限,但有利于DDR2升级用户使用。具体选哪类主板,还需要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选购。

穿插式内存插槽设计有利于双通道内存散热

? 除规格外,内存插槽的位置也是用户选购主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主流的H55/880G主板均采用4条内存插槽设计,2条分为一组,即双通道。有些主板会将每组插槽采用穿插式设计,这样的优势是更有利于内存的散热。建议消费者选购这类主板。(华硕主板提供了一种单卡扣设计内存插槽,内存的安装更加便利。)

小结:

? 目前正处于DDR2\\DDR3内存的过渡时期,两类内存各有优势,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主板。由于穿插式内存插槽设计更有利于双通道内存的散热,建议用户优先选择。 

原文地址:http://mb.zol.com.cn/188/1881936.html

?

作为电脑所有部件的承载体,主板最容易受到发热影响,从而导致死机等问题的发生。因此无论芯片速度再怎么加快,主板设计再如何创新,散热一直是主板厂商的大课题,北桥和南桥的发热量不用说,而MOSFET之前也有提到,同样是“热度非凡”。因此,出色的散热设计,为主板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提供了保障。

MOSFET覆盖散热器已经成为了标配

? 增加散热的最好方式就是使用散热器。因此我们看到,除部分低端产品外,目前所有主板的南北桥芯片均会覆盖散热器。不过MOSFET散热片并非所有主板都有,由于MOSFET的发热量同样十分“庞大”,因此建议用户尽量选购带有MOSFET散热片的主板。

? 散热片本身的好坏就从两个部分去看,第一个是材质,一般主板都采用铜和铝材质。不过目前95%以上主板都采用了铝散热片,一些高端产品或许会采用铜质散热片,但毕竟较少。

大面积更有利于散热

? 另一方面则看散热面积,增大散热器面积是让温度快速挥发的较好方法,同时多散热鳍片也能扩大散热面积。目前不少主板在多鳍片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面积扩展,这都是为了更好的为芯片和MOSFET进行散热。

热管设计

? 谈到散热就必须说一下热管。从2006年开始,市场上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热管散热器,目前也有不少品牌在沿用。热管的散热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不同的主板芯片和MOSFET等位置不同,因此每个热管都需要单独开模,这样必然会增加制造成本。同时,由于热管散热器的体积都比较庞大,往往会影响散热器的安装。网友购买主板时同样需要留意。

散热锡条

? 除了增加散热器的方式外,很多主板还会增加主板背面的焊锡条的数量,来加强主板的散热。

小结:

? 主板散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主板能否长时间稳定运行,因此关键位置覆盖大面积的散热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金属防变形背板,散热锡条均有利于主板的散热,用户可优先考虑购买。 

原文地址:http://mb.zol.com.cn/188/1881937.html

?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主板布线是主板设计的灵魂所在。如果将PCB比做一个人的骨架,将电容、电感比做人的各项器官,那主板走线布局就是人的经络!一块用上“猛料”却设计粗糙的主板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由于主板走线和布局设计的形式很多,技术性非常强,因此这也是优质主板与劣质主板的一大分别。

工整的走线就像写的一手好字,是主板设计品质的标志。

? 判断走线的好坏可以从走线的转弯角度和分布密度看出。优秀的主板布线应该比较均匀整齐,从设备到控制的芯片之间的连线应该尽量短。走线转弯角度不应小于135度,而且过孔应尽量减少(因为每一个过孔相当于两个90度的直角,转弯角度过小的走线和过孔在高频电路中相当于电感元件),CPU到北桥附近的步线应该尽量平滑均匀,排列整齐,过孔少。对于电源走线则正与此相反。

  某些设计水平很差的主板厂商在设计走线时,由于技术实力原因往往会导致最后的成品有缺陷。此时,便采取人工修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因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导线,称之为“飞线”。如果一块主板上有飞线,就证明该主板的走线设计有一些问题。

测试用主板通常会存在飞线

  另外,在一块主板上,从北桥芯片到CPU、内存、PCI-E插槽的距离应该相等,这是主板设计的基本要求,即所谓的“时钟线等长”概念。作为CPU与内存连接桥梁的北桥芯片,在布局上是很有讲究的。例如,部分有开发实力的主板厂商,就在北桥芯片的安排布局上采用旋转45度的巧妙设计,不但缩短了北桥芯片与CPU、内存插槽及PCI-E插槽之间的走线长度,而且更能使时钟线等长。

  蛇行线是一种电脑主板上常见的走线形式。主板上的走线设计是一门专业学问,有人认为蛇行线越多就说明有越高的设计水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主板之所以会采用蛇行走线,一是为了保证走线线路的等长。因为像CPU到北桥芯片的时钟线,它不同于普通家电的电路板线路,在这些线路上以100MHz左右的频率高速运行的信号,对线路的长度十分敏感。不等长的时钟线路会引起信号的不同步,继而造成系统不稳定。故此,某些线路必须以弯曲的方式走线来调节长度。另一个使用蛇行线的常见原因为了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EMI)对主板其余部件和人体的影响。因为高速而单调的数字信号会干扰主板中各种零件的正常工作。通常,主板厂商抑制EMI的一种简便方法就是设计蛇形线,尽可能多地消化吸收辐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采用蛇行线有上面这些好处,也并不是说在设计主板走线时使用的蛇行线越多越好。因为过多过密的主板走线会造成主板布局的疏密不均,会对主板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好的走线应使主板上各部分线路密度差别不大,并且要尽可能均匀分布,否则很容易造成主板的不稳定。主板的布局则主要是从板上各部件(如集成电路芯片、电阻、电容、插槽等)的位置安排,以及线路走线来体现的。

小结:

? 主板布线是主板设计的灵魂所在,出色的主板布线设计,相比堆料优势更为明显。由于PCB分为几层,用户只能通过最上和最下两层PCB布线来简单识别主板的布线设计,辨别难度较大。因此用户在选购主板时,尽量选择品牌认知度较高的产品。 

原文地址:http://mb.zol.com.cn/188/1881938.html

?

主板的布局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安装、使用是否方便,因此是非常值得仔细研究的。

? 首先CPU插座的布局很重要,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安装CPU风扇,如果过于靠近主板上边沿,则在一些空间比较狭小或者电源位置不合理的机箱内会出现安装CPU散热器比较困难的情况(尤其在用户想换散热器而又不愿把整块主板拆出来)。同理,CPU插座周围的电容也不应该靠得太近,否则安装散热器不方便(甚至有些CPU大型散热器根本就没法安装)。

主板布局很关键

? 其次,主板上经常要被使用到的CMOS跳线、SATA等部件,如果不合理设计,也会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SATA接口尤其不能和PCI-E在同一水平线上,因为目前显卡都越来越长,很容易造成被阻挡掉。当然也有将SATA接口采用侧卧设计的方法,来避免这种冲突的发生。

? 布局不合理的情况非常多,再如PCI插槽经常因为旁边有电容阻碍,导致PCI设备无法使用等,这都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因此建议用户在购买电脑时,不妨在当场试验一下,避免因为主板的布局而造成与其他配件出现兼容问题。

ATX电源接口通常设计在内存旁。

? 另外,ATX电源接口则是考验主板连接是否方便的要素,比较合理的位置应该是在上边靠右的一侧或者在CPU插座同内存插槽之间,而不应该出现在CPU插座同左侧I/O接口旁。这主要是避免因为要绕过散热器,而导致一些电源的接线过短的尴尬,也不会出现妨碍CPU散热器安装或者影响其周围空气流通的问题。 

MOS散热片阻挡了处理器散热器的安装

 热管凭借着出色的散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中高端主板。然而不少采用热管散热的主板,由于某些热管过于复杂,热管弯曲程度较大,或者热管过于复杂,导致热管阻碍散热器安装的事情经常发生。同时有些厂家为避免冲突,热管被设计的歪歪扭扭犹如蝌蚪(热管歪曲后其导热率会迅速下降),对于板卡的选择,不应只看卖相,否则像那些卖相很好但设计很差的板卡不就是“虚有其表”了么?

小结:

 出色的主板布局,便于用户安装、使用电脑。相反有些“虚有其表”的主板,虽然外形夸张,但常常与处理器散热器、显卡等组建发生冲突。因此建议用户在购买电脑时,最好当面安装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总结:

? 在《菜鸟能看懂 史上最全主板供电用料解析》和本文两篇文章里,笔者以主板供电、主板做工用料、主板PCB、主板设计等四个方面为主,从主板本身做工设计等方面,全面解析主板相关技术分析及选购技巧。此部分没有太多诀窍,就在于细心观察,主板不像其他配件,设计和做工是其最大根源。偷工减料或设计不合理,用眼睛就能直接看出来,而“细节决定品质”,也正反映出主板不像其他产品,不能有半点马虎,不管品牌多么有影响力,产品本身所展现出来的才是事实。

? 在下篇主板解析文章里,笔者将从主板板载芯片、主板DIY设计、主板功能、主板BIOS等四个方面,跳出主板做工从功能、用途、实用性等方面对主板进行分析,敬请期待。 

原文地址:http://mb.zol.com.cn/188/1881939.html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