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
2025-09-30 01:38:24 责编:小OO
文档
1.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ITS研究的领域:

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2)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4)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

5)自动公路系统

6)电子收费系统

3.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

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舍弃车辆是不可能的。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4.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主要作用:

充分利用交通系统资源“削峰填谷”

提高交通的便捷性

提高交通系统的整效性

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降低污染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智能交通的优势:方便、安全、舒适、快捷

5.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应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效益提高        目标:

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减少交通拥挤,保持交通顺畅

提高运输网络通行能力

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并节约能源,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6.ITS对交通系统的正效应:

为交通出行者提供便利

为交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支持

带来了社会效应

7.ITS负效应:

1)对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产生了三种不良的效应现象:

信息过剩现象   过激反应现象  集聚现象

2)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

3)对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

8.智能运输系统集成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

1.挽救生命  2.时间和金钱的节省   3.能耗的降得以及改善环境

9.日本式最早进行ITS研究的国家。

10.信息发布形式:1.广播   2.VMS   3.互联网   4.车载GPS   5.手机

11.交通拥堵是最关键的诚实交通问题

12.我国大中城市存在的普通交通问题:

交叉口交通混乱,通行能力很低。

任意占用道路现象十分严重。

在路上任意停车,占用人行道和行车道。

在路上任意停车装卸货物,形成道路“瓶颈”。

行人不走人行道或无人行道可用,任意横穿马路。

机非混行现象严重,特别是在交叉口。

13.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分离原则:各行其道、通行权、优先权。

限速原则:设置最高行驶速度、最低行驶速度。

疏导原则。

节源原则。

14.交通管理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修路、分道行驶、车速、交通执法管理、交通信号控制。

本质:修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行能效率的交通管理,满足交通需求的增长。即“按需增供”

缺点:将交通拥挤地点转移

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TSM)让现有交通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TDM)

第四阶段:ITS

15.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灯控交叉口

16.交通拥堵环境下的延误: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灯控交叉口

17.交叉口通行延误:右转<直行<左转

18.无灯控制交叉口冲突点及通行规则:1.减速让行   2.停车让行

19.平面交叉口管理的目的:

减少冲突点。

控制相对速度,减少合流角度。

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

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

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20.平面交叉口的设置必须满足道路功能、适应交通流量及交通安全三方面的要求。

21.减少冲突点的措施:

信号灯设置

环形交叉口设置

立交设置

交通管制

22.道路交通标志的制定的依据:颜色、形状、符号。

23.GB5768—1999把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

24.主要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令标志、指路标志。

25.辅助标志设置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

26.交通数据采集和交通事故检测已经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中之重,应对其优先发展。

27.环形线圈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且最成熟的技术,准确率很高也很便宜。

28.雷达测速仪的基本原理:把雷达波发射到一个移动的物体上,根据反射回来的与目标速度成比例雷达信号,由测速仪内部的线圈将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一个频率变化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后得到目标的速度。

29.远程交通微波检测器(RTMS)基本原理:RTMS向行驶的车辆发射调频微波,波束被行驶的车辆阻挡而发生反射,反射波通过多普勒效应使频率发生偏移,根据频率偏移可检测出车辆通过,通过接收处理,放大后输出检测信号,从而达到检测交通信号的目的。

30.各种检测方式:环形线圈检测、视频检测、微波检测、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

31.交通流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

32.密度是瞬间值,密度用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来表示和定义。用观测比较容易的车道占有率来描述其分布特征。

33.密度的应用:交通管制、事故探测、评价服务水平等。

34.密度可以用来衡量驾驶员操作汽车的舒适性和灵活性

35.临时停车的基本要求:

   1)交通繁忙的干线应禁止临时停车,但在有商店、工厂等因装卸货物必须临时停车的地方,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临时停车(早8点前,晚18点后)

   2)在旅店门口、百货公司、交通枢纽等有较多车辆乘客上下车的地方,可允许临时停车,以供乘客上下车。

   3)为方便出租车乘客上下车,除规定不准停车的地方,可考虑临时停车方便乘客上下车。

36.停车位形式:垂直、水平、倾斜

37.交叉口的复杂性:A=nB+3nm+5nC  (nB分流点   nm合流点  nc 交叉点数)

38.冲突点包括:分流点、合流点、交叉点

39.某路面40s内有9辆车通过。小车4辆,通过时间平均0.6s,大车有5辆,平均通过时间1.1s。求时间占有率Rt.

     

时间占有率不仅与交通量交通组成有关还与其空间平均车速有关。

40.某路长450米,有5辆小车(车长5米)有9辆大车(车长10米),求空间占有率Rs.

   

  空间占有率不仅与交通量大小有关,而且与车辆的交通组成有关。

41.道路交通拥挤自动判别(ACI):

   1)拥挤判别率  2)拥挤误判率   3)拥挤平均判别时间

42.ACI算法能够在拥挤刚刚发生时就发出警报,能够对所有的交通拥挤做出正确的判断,且不会将正常的交通状态误认为是交通拥挤。

43.设有三辆汽车,分别以20、40、60km/h的速度通过路程长度为10km的路段,试求和

=1/3(20+40+60)=40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