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易经 如何保持住成功的优势
2025-09-30 01:35:28 责编:小OO
文档
易经:如何保持住成功的优势(图)

2010-03-09 10:18: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本期主讲:张国明沈阳市历史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沈阳市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易学特约研究员。沈阳大学《易经基础》主讲教师。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长久地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经》越来越受到中外科学界、文化界的重视,西方学者称之为“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六十四卦代表了什么?是我们的祖先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归纳起来,概括成的六十四种代表情境。六十四卦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作用?是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按图索骥,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清楚怎么应对。《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很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的卦也都是由自己画的。

我们就从成语典故入手为您通解《易经》的符号,探求《易经》的生存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法则。

易理应用

那么,如何对待成功,让自己保持住持久的优势创造更大的成就呢?

一、要清醒认识到自身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俗话说得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中华大地卧虎藏龙,过高估计自己的成就只能落得个贻笑大方的下场。

二、要清醒认识到自身取得的成就具有阶段性。自己目前的成就只是以前努力的回报,只是阶段性成果,我们还得向前走。对未来来说,现有的成就只是数字零,甚至是负数,为什么?因为成名后大家对你的要求更高了,审视你语言行为的眼睛更多了。你要想前行,只能比原来更加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要清醒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忙。取得成就固然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付出直接相关,但同时必须认识到“独龙难下雨”的道理。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成就与别人的帮助、提携是密不可分的。是众人拾柴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要清醒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就是抓住机遇的结果。成功了并不能表明自己真的才高八斗。要想到那些没出名的人并不是不如我们,可能只是没有各种机缘而已。小沈阳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小沈阳固然有本事,但不能不说他也同时拥有了很好的机遇。赵本山在小沈阳出名后,就曾经说过:小沈阳并不是他的弟子中最有才的一个。

五、要清醒认识到自己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会有负面影响。成就固然好,但任何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成就也不例外,它会给你带来名利,但同时也会带来麻烦。可能会有流言蜚语,可能会有负面新闻。名利也可能使你深陷名利圈而不能自拔。如果你恰巧有对手有敌人,还得提防敌人利用你懈怠的心理对你发动突袭。

六、要清醒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就本质是虚幻的。要知道自己成功后虽然成了“名人”,但名气本身并不能真正提升自身素质,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说到这里不禁想到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小品里的经典台词,“你白云是什么名人,那就是个人名。”、“咱就是农村小老头儿小老太太,小学还没毕业呢,咱写啥书啊!”这个小品形象而深刻地告诉人们:成名后不要把名气当回事,忘记那些虚浮的东西,做回本真的自己。

谦冲自牧

【卦图】

【卦名通解】

“谦冲自牧”这个成语不常见,但出处比较有名气,源自唐代名臣魏征写的《谏太宗十思疏》,词锋犀利,情辞恳切,提醒李世民要思虑十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思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里的“谦冲自牧”意为要经常考虑职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应当想到待人谦逊温和,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再溯源而上,“谦冲自牧”出自《易经?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是《周易》中一个卦名。谦卦,上卦为坤卦,代表平地,就人物来说代表没有名望的一般百姓;下卦为艮卦,代表高山,就人物来说则代表已经有地位、有成就之人。高山本应在平地之上,在谦卦中却位于平地之下,以人事来论则象征一个人虽有很大成就却能甘居人下,不居功自傲。

那么这个谦卦是吉是凶呢?看看卦象即知,《周易》的核心精神是上下交通、阴阳和合为吉,反之为凶。上卦地阴之气是向下运动的,而下卦山阳之气是向上运动的,正是阴阳和合、上下交通之象。就人事而论,有作为的大人物不以功名自居,继续以谦卑的态度深入群众之中,当然是好事呀,官民关系、名人与百姓的关系当然会和谐。因此谦卦是吉卦,卦辞说,“亨通顺利,君子会有好的结果”。谦卦不仅卦辞为吉,而且六爻爻辞都是吉辞,无一凶字,这在六十四卦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可以说,谦卦是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卦。有人说: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大可以保一国,小可以保一身,这就是谦卦。

【经典案例】水满则倾

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祭器,据说这是一种盛酒的器具。学生们看了觉得新奇,纷纷提出疑问。孔子没有回答,却问寺庙里的人:“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守庙的人一见这人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呀!”于是孔子仔细端详着祭器,口中不断重复念着:“座右”、“座右”,然后对学生们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它就会倾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又看着那新奇的祭器。孔子看出大家的心思,和蔼地问大家:“你们不相信吗?咱们还是提点水放到祭器里试试吧!”说着学生们就打来了水。往祭器里倒了一半水时,那器具果然就正了。孔子立刻对他们说:“看见了吧,这不是正了吗?”大家点点头。他又让学生继续往器具里倒水,器具中刚装满了水就倾倒了。孔子赶忙告诉他们:“倾倒是因为水满所致啊!”直率的子路率先发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孔子深深地望了大家一眼,语重心长地说:“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当用持重保持自己的聪明;功誉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说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易理启示】

孔子青年时期就已成为当时名满天下的文化大师,晚年传道授业之时,还时刻不忘加强自身修养,时刻不忘“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信条。一方面以自然为师,以百姓为师,周游列国,行万里路;一方面以书本为师,以《周易》为师,读万卷书。孔子晚年喜《易》,爱不释手,曾把《周易》读到“韦编三绝”的地步,并感叹:“再给我几年,从50岁开始学习《周易》,我就不会犯大错误了”。他最终成为万众景仰的一代圣人。白居易的事迹也很典型。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官至太子少傅)是中唐时期名动一时的成功人士,他的诗作在国内广泛流传,声名甚至远播朝鲜和日本等国。然而这样一位成功人士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深入群众,时刻不忘体察人民疾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被誉为“老妪能解”。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才能广泛流传,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逸豫亡身

【卦图】

【卦名通解】

“逸豫亡身”这个成语源自宋代名臣欧阳修写的《伶官传序》,原文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里的“逸豫亡身”意为:安逸自在、骄傲懈怠会导致不好的结果,甚至丧失生命。

再溯源而上,“逸豫亡身”出自《易经?豫卦》。豫卦是《周易》中一个卦名,与“谦卦”卦形相反,上卦为震卦,代表鸣雷,就人物来说代表有名望的成功人士;下卦为坤卦,代表平地,就人物来说则代表没有名望的一般百姓。鸣雷在平地之上,以人事而论则象征一个人有成就之后洋洋自得,到处夸耀。“豫”就是骄傲、怠慢、自视清高的意思。那么这个“豫卦”是吉是凶呢?上卦雷阳之气是向上运动的,而下卦地阴之气是向下运动的,正是阴阳不调、上下不通之象。以人事来说,有作为的大人物以功名自居,生起虚骄之心,对一般百姓开始不屑一顾,这当然是坏事,官民关系、名人与百姓的关系自然不和谐。因此“豫卦”是凶卦,“豫卦”卦辞告诫我们:要善于团结人,共同做事才会吉利,不要骄傲自满,一意孤行。

【经典案例】大意失荆州

关羽远征樊城曹军驻地时,为防备东吴大将吕蒙偷袭荆州,留下重兵防范。这时,陆逊给吕蒙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轻敌,届时荆州唾手可得。”吕蒙依计而行。不久,陆逊取代吕蒙的消息传来,关羽仰天大笑:“孙权怎么不长眼睛呢?用了陆逊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忽又听得报告:“陆将军派使者送来名马、锦缎等礼物,还有公函一封。”关羽拆开公函一看,里面尽是卑躬屈膝,乞求蜀吴两家永结同心的话,不由得纵声长笑。使者刚走,关羽即调出荆州精兵去攻取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一举攻破城防空虚的荆州,关羽被迫败走麦城,手下劝谏:“小路恐有埋伏,可走大路。”而关羽的最后一句话是:“虽有埋伏,吾何惧哉?”最后迎接他的是被俘、被杀的结局。

关羽的骄傲自大和刚愎自用是十分有名的,从他坐镇荆州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分析看,就潜藏着祸事。他先是与马超论武争高低,后又要和黄忠争名位,最后不按“隆中对”联吴抗曹的方针,意气用事,侮辱孙权,诋毁盟友,这些行为,对于一位镇守边疆的指挥官来说,是致命大忌,不论是本集团内部,或是东吴盟军,这都是不能容忍的,他的悲剧不但令自己丧命,还断送了蜀汉前程,致使蜀吴联盟,蜀汉精锐尽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易理启示】

多少誉满天下的学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关羽以马弓手的身份,“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之后的履历上写满了“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事迹,大兵压境之时临危不乱,缔造了“水淹七军”的神话,威震华夏,达到人生的巅峰,但如日中天的将军何以旋即“失荆州、走麦城”,最后竟落得壮志未酬、身首异处的结局?骄兵必败的警钟犹在耳畔!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在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