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广东省深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
2025-09-30 01:35:11 责编:小OO
文档
广东省深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燃烧是物理变化    B.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棉花里的纤维素是有机物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会出现乳化现象

【答案】A

【详解】

A、天然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B、塑料制品任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

C、棉花里的纤维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油污的作用,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会出现乳化现象,说法正确;

答案:A。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汞元素hg    B.五氧化二磷P5O2

C.钠离子Na+1    D.镁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答案】D

【详解】

此题考察常见的化学用语。

A、汞元素符号是Hg,故A错误;

B、五氧化二磷化学式是P2O5;故B错误;

C、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标在右上角,1省略不写,故错误;

D、镁在氧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物是氧化镁,条件、配平无误,故D正确;

故选D。

3.量取2 mL NaOH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量取液体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C

【详解】

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量筒稍稍倾斜,量筒口与瓶口要紧靠,药品瓶标签必须向着手心,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以免试管脱落,操作正确。

故选C。

4.硅和锗都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已知锗原子序数为32,相对原子质量为72.5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硅为非金属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C.①为72.59    D.锗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答案】C

【详解】

A、硅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此选项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此选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已知锗原子序数为32,则①为32,此选项错误;

D、根据原子的特性,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锗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C。

5.水是生活中最常见与最重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必须:水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剂

B.生活的必须:由汽油引起的大火用水来扑灭

C.实验的必须: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

D.实验的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

【答案】A

【详解】

A、水是人体中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汽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不能用水来灭汽油引起的火灾,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溶剂通常是水,还有可能是汽油、酒精等,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A.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Ⅱ丙中N的化合价-3价    D.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答案】B

【详解】

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Ⅰ化学方程式:;反应Ⅱ化学方程式:;

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不变,说法正确;

B、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Ⅰ化学方程式:,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2:1,说法错误;

C、反应Ⅱ丙是指氨气NH3,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可知:氨气中N的化合价-3价,说法正确;

D、由反应Ⅰ化学方程式:;反应Ⅱ化学方程式:可知: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说法正确;

答案:B。

7.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白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答案】A

【详解】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空气质量的2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乙图中,水下的白磷未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说明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P2O5固体,冒出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抗坏血酸是一种食品保鲜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都是氧化物

B.抗坏血酸由6个C原子、8个H原子、6个O原子构成

C.脱氢抗坏血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1:1

D.物质中,C元素质量分数: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

【答案】D

【详解】

A、氧化物是指某一化合物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B、抗坏血酸是由抗坏血酸分子构成的,1个抗坏血酸分子是由6个C原子、8个H原子、6个O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C、脱氢抗坏血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此选项错误;

D、抗坏血酸中C元素质量分数为:,脱氢抗坏血酸中C元素质量分数为: ,所以,物质中,C元素质量分数: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此选项正确。

故选D。

9.以下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红墨水中的色素过滤
B区分O2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C区分真黄金与假黄金放在空气中灼烧
D比较Ag与Cu的活泼性

把洁净铜丝放入AgNO3中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

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红墨水中的色素,此实验方案错误;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此实验方案正确;

C、黄铜是铜锌合金,黄铜中的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放在空气中灼烧,颜色逐渐变黑的是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此实验方案正确;

D、把洁净铜丝放入AgNO3中,会观察到铜丝表面有白色金属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所以,铜能置换出银,可用于比较Ag与Cu的活泼性,此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A。

10.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详解】

A、在一定温度条件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叫做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选项中没有给出温度条件,无法进行比较,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曲线越陡,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溶解度曲线越平缓,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说法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7℃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26g,即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D、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D。

11.小明在探究稀硫酸性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H2SO4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后,溶液变蓝

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

C.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

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

【答案】C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说法错误;

B、稀硫酸与X反应制取氢气,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X是锌,说法错误;

C、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法正确;

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是碱,不一定是氢氧化钠,说法错误;

答案:C。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钉是由铁合金制成的

B.根据甲图,铁钉生锈过程中O2体积不变

C.根据甲图,铁钉在潮湿环境更容易生锈

D.根据乙图,铁钉生锈过程中温度升高

【答案】B

【详解】

A、铁钉一般是由铁合金制成的,因为合金硬度大、耐腐蚀性好,具有优良的性能,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缓慢氧化,由甲图可知,有水存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体积逐渐减小,说明铁钉生锈过程中O2体积减小,符合题意;

C、由甲图可知,在无水时,氧气的体积不变,说明铁钉不易生锈,在有水时,氧气的体积逐渐减小,说明有水时,铁钉生锈,故铁钉在潮湿环境更容易生锈,不符合题意;

D、由乙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铁钉生锈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实验题

13.如图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1)X的名称______。

(2)用固体混合物制取O2,选用______装置(选填“A”“B”“C”)。

(3)用B装置制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用以下装置制取干燥CO2气体。

(4)制取干燥CO2气体,导管口a接______(选填“b”或“c”)。

(5)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铁架台 C  b 

【详解】

(1)X是铁架台,故① 填:铁架台;

(2)用固体混合物制取O2,就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选用固固加热型制取气体的装置C(不加棉花),故②填:C

(3)用B装置制O2的化学反应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故③填:+O2↑

(4)制取干燥CO2气体,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CO2从下端进入集气瓶中,因此导管口a接b,故④填:b;

(5)实验室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故⑤填:CaCO3+2HCl=CaCl2+CO2↑+H2O

三、科学探究题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丙装置作用______。

(2)如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探究反应后甲中黑色固体成分。

已知:Fe3O4不与CuSO4反应。

猜想一:黑色固体成分为Fe;

猜想二:黑色固体成分为Fe3O4;

猜想三:______。

步骤一:

加热/s

通入CO/s

样品
9030A
9090B
18090C
步骤二:向样品A、B、C中分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样品现象结论
A无明显现象______正确

B有红色固体析出,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______正确

C______,无黑色固体剩余

______正确

若通入CO时间为90s,要得到纯铁粉,则加热时间______s。

【答案】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黑色固体成分为Fe、Fe3O4混合物 猜想二 猜想三 有红色固体析出 猜想一 180    

【详解】

(1)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丙装置作用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2)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探究反应后甲中黑色固体成分:

猜想一:黑色固体成分为Fe;

猜想二:黑色固体成分为Fe3O4;

猜想三:Fe、Fe3O4混合物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Fe3O4不与CuSO4反应,样品A、B、C中分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A、无明显现象,说明产物只有四氧化三铁,则猜想二正确;

B、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有铜生成,即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反应后黑色固体中有铁;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黑色固体与足量硫酸铜溶液没有完全反应,说明黑色固体中有四氧化三铁,则猜想三正确;

C、猜想二、三得证,只有猜想一,即黑色固体是铁,铁和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红色固体析出,无黑色固体剩余,则猜想一正确;

由步骤一、步骤二可知:若通入CO时间为90s,要得到纯铁粉,则加热时间为180s。

四、流程题

15.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为CaCO3,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去制作CaCl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Ⅰ过程中MgO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此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滤渣①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4)X溶液为______(填化学式);

(5)NaCl在生活中的用处:______(写一例)。

(6)已知CaCl2与焦炭、BaSO4在高温下生成BaCl2和CO和CaS,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答案】使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完全反应  复分解 C NaOH 做调味品 

【详解】

(1)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均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故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使废渣中的CaCO3、Fe2O3、MgO完全反应;

(2)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反应过程符合“两交换、价不变、生成气体水沉淀”的特征,故而为复分解反应;

(3)废渣中的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故由流程图可知滤渣①的成分为C;

(4)由流程图可知加入X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与铁离子,滤液二结晶后得到了副产品氯化钠,故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式为NaOH;

(5)NaCl在生活中可用做调味品;

(6)CaCl2与焦炭、BaSO4在高温下生成BaCl2和CO和CaS,化学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

16.质量相等的两份Zn粉,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反应。

(1)配制盐酸时有白雾,说明盐酸具有          性。

(2)两种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图象如图所示,两种稀盐酸的浓度比较:Ⅰ%                Ⅱ%(填“>”“<”“=”)。

氢气的体积所对应的质量如下表:

H2(V/L)

1.111.672.222.78
H2(m/g)

0.100.150.200.25

(3)恰好反应完全,产生H2的质量为        g。

(4)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盐酸Ⅱ的质量为100g,求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挥发

(2)>

(3)0.20

(4)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设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详解】

(1)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形成酸雾;故填:挥发。

(2)根据生成氢气的图象可知,曲线Ⅰ要比曲线Ⅱ斜率大,反应完全的时间要短,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Ⅰ%>Ⅱ%;故填:>。

(3)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根据生成氢气的图象可知,恰好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2L,根据氢气的体积对应质量表可知,2.22L氢气的质量为0.20g,即恰好反应完全时,产生H2的质量为0.20g;故填:0.20。

(4)见答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