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2025-09-30 01:35:19 责编:小OO
文档
北兴中学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标准格式   

课     题目

月下独酌课型 新授备课时间2016年3月14日

上课时间  3月14日

班级4.3上课时间  3月14 日

班级4.3
课标要求与分析要求: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属于知识目标。学习水平:了解。 行为动词:了解 理解。学习内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分析:属于情感目标。学习水平:经历。行为动词:体会。学习内容:体会诗人的寂寞之情和正直品质。

教材分析本文是两首诗歌,是大诗人李白叩问明月抒情言志的文名篇。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升。
学情分析我所带的初四学生喜欢语文课,爱读散文爱抒情怀,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未系统接触托物言志散文,缺乏对此类文章阅读规律的把握与内化,同时涉世未深,缺乏良好的感悟生活的品质,所以凭借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共鸣,读出文章的本质,进而跳出文本,谈出自己对社会、对生命的思考是有一定难度的。
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教具多媒体
流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今天我们就来学李白的咏月诗《月下独酌》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

三、检查预习(3分钟)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2、走进作品: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四、自主学习(10分钟)

【基础知识】

1、划分层次。

全诗分三层。

(1、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2、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3、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2、将诗句改写为散文化的语言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

五、合作探究(15分钟)

探究一: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当时的环境(情景)。

春意浓浓,生机盎然,月色皎洁,花团锦簇,芳香怡人,宁静幽美。美酒佳酿,酒酣意浓。

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

明确:“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2、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 

明确:“独酌” 

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

探究二:月下独酌的客观环境

1、思考:李白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喝酒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喝酒的心情怎样?

明确:无人作伴,独自一人喝酒。郁郁寡欢。

2、酒喝不下去,李白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在一举手,一投足间,明月成伴,身影相随。何其洒脱,何其自在,活脱脱一副“谪仙人”的模样。

探究三:月下独酌的心理体验

1、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A: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

B: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C: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使他感到孤独。

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

A“永结无情游”—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绝不会后悔,绝不会向世俗低头。

B:"相期邈云汉“李白明白自己孤独的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

探究四: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说诗人为什么与明月、影子这些无情之物相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

探究五: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明确:“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1、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明确:“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2、“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 

明确:“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探究六:《月下独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七、拓展延伸(5分钟)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学过的含月的诗句,说说“月”这一意象的含义。

明确:“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

2、请大家说说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2)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八、当堂检测(5分钟)

1、《月下独酌》的作者被称为(      ),课外你还读过他写的诗《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                                   )。

2、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 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3 、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                     )

4、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孤独和苦闷的句子是:(                      )       

九、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或学生小结。(5分钟)

1.内容: 

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2.艺术技巧: 总之,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篇佳作。 

3.风格:清新飘逸。 

此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当然,这正是诗人对世俗厌倦、对现实失望的反映,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诗以乐写愁,以热闹写寂,以群写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板书设计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作业情况1、背诵这首诗。

2、“找找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想想李白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

3、“选择喜欢的诗句扩写一段话。”

教学后记李白诗歌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夸张与想象,而这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相契合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当时孤独苦闷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明月与影子展开自己的想象。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与诗人的想象做比较。这样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也能够使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月下独酌》的关键字是“独”,无论“月下”还是“酌”,都是围绕“独”字展开的。因此,教学上可以紧紧扣住“独”字,以“独”为线索展开教学。在《月下独酌》中,李白的“独”其实是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最终升华的过程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饮酒的最初愿望是派遣心中的“独”,是无可奈何之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酒酣之时,李白的心中经历了“独”与“不独”的矛盾斗争,李白为何感到矛盾纠结?理清这点,诗歌的整体思想感情就清晰了。最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最终选择与明月相约,实则是主动选择了一种孤独的精神生活。至此,李白内心的孤独经历了从“无可奈何之独”到“精神自觉之独”的升华,在这个近乎精神上的自我放逐的思想变化过程中,李白的人格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批注:该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完整具体, 能活化教学内容,使之生活化、课堂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清晰,体现出该教师教学能力非常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