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体操队备战奥运会期间的训练课特征
2025-09-30 01:37:27 责编:小OO
文档
收稿日期:2000-10-09

作者简介:邵 斌(1965~),男,河南郑州人,上海体育学院体操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中国体操队备战奥运会期间的训练课特征

邵 斌1, 黄玉斌2

(11上海体育学院体操系,上海200438;21中国体操队总教练,北京100763)

摘 要:采用跟踪观察、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体操队备战第27届悉尼奥运会前4个多月的训练

课特征,进行跟踪研究。内容涉及训练课计划的制定、训练课的结构、训练内容的选择、训练负荷的控制、教练

员的执教艺术性等方面。结果表明,中国体操队大赛前训练课的有效实施,是该队夺得悉尼奥运会男子团体

及双杠、平衡木冠军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中国体操队;训练课;训练内容;训练计划;教练员;特征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01)01-0056-05

Features of Training Sessions for National Gymnastic Team

of China Dur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Olympic Games

Shao Bin 1,H uang Yu -bin 2

(11Gymnastics Dept.,Shanghai Institute of P.E.,Shanghai,200438,China;

2.G eneral Coach,Chinese National Gymnastics T eam,Beijing,100763,China))

Abstract :By following the tracks of the national g ymnastic team of China,investigation and

interv iew s,the authors carried out the study on the training session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gymnastic team before the 27th Olympic Games in Sydney.T he study contents include

the formulation of training session plan,the structure of training session,the choice of training

contents,the control of training load,the teaching arts of coaches and so on.T he result show

that the training sessions before the major competition w ere effectively carried out,w hich ensured

that the Chinese national gymnastic team w on the champions of the Olympic men .s team,parallel

bars and balance beam.

Key words:the Chinese national gym nastic team ;training session;training content;training

plan;coach;feature

受现代体操技术发展趋势和竞赛规则的影响,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训练课实施过程出现了许多新特征。特别是在训练课计划的制定、训练课结构、训练内容的选择、训练负荷的控制、教练员的执教艺术性等方面表现突出。为不断提高我国体操的训练水平,有必要对高水平体操运动员训练课实施特征的新变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广大体第25卷 第1期

2001年2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 hai Physical Education I nstitute Vol.25No.1Feb.2001

操教练员实施训练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中国国家体操队备战奥运会期间实施的训练课进行研究。

112 研究方法

11211 实地跟踪观察法

研究人员自2000年4月中旬~2000年8月底,连续跟踪国家体操队的训练全过程,详尽观察和分析了中国国家体操队训练课实施中的特征变化。

11212 调查访问法

第一阶段:1998年底就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课的实施特征中的有关问题,调访了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女队总教练陆善真等著名的教练员。

第二阶段:在2000年4月~8月间的跟踪研究中,再次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访。

2 结果与分析

本文拟从训练课计划的制定、训练课结构、训练内容、训练负荷的控制和教练员的执教艺术性五个方面,对训练课实施中的特征变化进行阐述。

211 制定训练课计划的特征

训练课计划是训练课实施的根本保障,合理、简捷、明了、有效、个性化,是现代体操训练课计划制定的显著特征。

训练课计划是根据周计划或阶段性训练计划而制定的,周计划或阶段性训练计划主要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课计划则是对周计划或阶段性计划的具体体现,也是衔接从计划到运动员实地训练的载体。从体操项目的特点来看,针对高水平运动员阶段性的训练计划是以重大比赛为中心进行制定的,科学、合理地预测在比赛中的优势项目是科学制定阶段性体操训练计划的关键。在这一框架之下,中国男子体操队训练课计划中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不同运动员训练安排的侧重面、教练员任务配合等,均是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从实战出发进行考虑的。训练课计划的制定,从教练员根据自己运动员的情况制定个性训练计划为主,向教练员制定统一训练计划为主与个性训练计划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些特征的显著变化可以从表1中得以真实反映。

表1 国家体操队训练课计划制定的显著特征

类 别

特 征

课计划制定的特点

围绕比赛,突出了实战性特征训练课计划的类型

教练组制定统一计划同时结合个性计划训练课计划的重点

以比赛中的优势项目(如:男子团体)为重,以单杠、自由体操等弱项为突破口,加大弱项的训练内容和比重课计划涉及的范围

训练内容、手段、目的、恢复手段、课应达到的硬指标(如:第一项单杠不做准备活动,必须成功)和软指标、晚间安排及作息要求教练员的分工安排

统一控制、分工协作结合自主训练突出个性,, 212 训练课结构构成的特征变化

通过分析发现,针对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实施的训练课结构构成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全面突破了原有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段式的课结构模式,代之而出现的是各部分的界线划分模糊化,各部分内容安排的差异性已不十分明显,比如在准备活动中可安排专项力量训练、技巧动作训练、专项辅助练习等;在动作技术学习的同时可安排循环性力量组合练习、负重辅助性练习等;在大强度成套训练安排之后,仍可安排与技术训练密切相关的辅助性练习、专项力量组合练习等(表2)。因此,在研究中,为能准确地描述体操训练课结构内容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这里把以技术训练为主的部分,称为主训部分;把主训部分之前以调动运动员机体能力,提高兴奋57第1期邵 斌,等.中国体操队备战奥运会期间的训练课特征

程度为主的部分,称为准备部分;把主训部分之后到课的结束,以专项辅助练习、专项素质练习、综合性循环组合练习及放松练习为主的部分,称为辅训收尾部分。

表2国家体操队训练课各部分的目的、组织形式及内容安排

训练课部分目的组织形式内容

准备部分动员机体进入训练状态集体与个人相结合跑跳、热身操、柔韧性、技巧动作、小

强度的力量练习主训部分提高技术形成竞技状态提高专项能

统一与分组相结合成套、分段套、单动作

力、心理抗压力和毅志力

辅训部分补充主训,放松恢复分组,体现个性化补成套失误,力量耐力,按摩,桑拿等213训练课计划的内容安排特征

随着竞技体操水平的不断发展,训练课内容的安排及其变更归因更多地是围绕实战来进行的。训练中,受所确定的优势项目、运动员的强弱项及技术风格和估计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内容的选择更加趋向于对比赛内容的模拟及对模拟中出现问题的内容进行补练。其中,对比赛内容的模拟主要体现在以强化成套能力为主的训练课中,对模拟中出现问题的内容进行补练主要体现在强化成套训练课的辅训部分和机动课当中。

身体全方位的热身练习是每次训练课的必修内容,男子体操队在每次训练课的准备部分,用25~30min的时间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练习。练习的内容涉及以下几类:一是以关节(涉及四肢及髋部的大小关节)活动为主的行进间练习;第二类是以跑跳为主的行进间练习;第三类是以伸展、按压动作为主的地上练习;第四类是以踝关节为主的抗压伸展性练习;第五是以上肢为主的轻负重力量刺激性练习(表3)。

表3国家男子体操队训练课准备部分的内容安排及相关要求

内容时间组织形式教学形式行进间的关节活动性练习约3min集体练习教练员带操

行进间的跑跳练习约7min集体练习教练员带操

伸展、按压类的地上练习约10min集体练习教练员带操

踝关节的抗压伸展性练习约5min分组同时练习分组协作

上肢的负重力量练习约5min分组同时练习各自机动

主训部分内容的安排,从周计划的安排看,周二、周四、周六是以成套动作训练为主;周一、周三、周五以单动作、个别连接技术的提高与精雕细刻为主;周日机动。

就辅训部分的内容看,在以成套动作训练为主的训练课中,辅训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有:第一,以补成套动作练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为重。第二,专项素质练习,以力量及力量耐力为主,补成套练习中出现的能力不足问题。第三,按摩放松练习、营养补充及桑拿浴等;以技术提高与精雕细刻为主的训练课,辅训部分与主训部分的内容呈交叉状,由于训练控制上采取的是分小组训练,执行的计划是在统一计划指导下的个性化计划。因此,内容表现为多样化,非一致性的特征,其中有提高技术的练习,有专项素质练习,有一般性的专项练习(如双杠的支撑摆动及下法、跳马的踺子上板起跳、鞍马的全旋等),有按摩放松等,总体上体现出了极强的个性化特征。

从训练学的角度看,训练课内容的安排是训练过程中最实质、最基本的组成因素,准备不同性质、规模比赛的训练课内容安排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奥运会体操比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比赛,也是各国体操教练员、运动员最为重视的比赛,为准备奥运会而安排的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具体的内容涉及技术训练、素质训练、能力训练、心理训练等。

除此之外,训练课内容安排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训练计划内容的安排与奥运大周期及阶段性周期的计划安排有着高度一致。

第二,阶段性周期中,训练课内容的安排应体现阶段性特点,应具有相对性,并与阶段性周期中比赛的性质相一致。

第三,训练课内容在准备期、竞赛期和调整期的安排上具有针对性,但成套动作的训练会贯穿整个训练周期

过程。

第四,训练内容的执行视不同的运动员会有较大的变更。

214 训练课负荷安排的特征

体操项目要求运动员要不断地以掌握难新动作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项目的优美性,因此,通常情况下体操训练课以安排中等强度的负荷比较适宜。当然,体操训练负荷的大小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密切相关,高级体操运动员训练水平高,身体承受能力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通常较大。另外,准备期是以攻克难度动作、发展竞技能力为主,负荷量的安排较大,强度则保持适宜水平;竞赛期是以运动员达到并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为目标,在负荷的安排上只有量的积累是无法适应比赛要求的,因此,要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的高强度要求,训练中应加大成套动作强度训练,同时在负荷量上相应减少;在调整期,虽然比赛已结束,但紧接着又是下一个训练周期的开始,因此,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必须保持较高的水平,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均应保持在中等水平,以确保运动员在下一训练周期的开始处在较高的起始点,这是促使运动员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也是为适应多赛事,保持运动员全年高水平竞技状态的有效方法。

总之,体操训练中负荷的安排是随准备期、竞赛期和调整期的不同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别是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之间关系的变化表现明显。从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变化特征,我们可以把我国男子体操队训练课负荷的安排归纳如下:

第一,准备期训练课表现为大负荷量,中等负荷强度;竞赛期训练课表现为大负荷强度,中等负荷量;调整期训练课表现为中等负荷量与负荷强度。

第二,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中,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变化是逐渐增加或减小的,呈现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变化的渐进性。

第三,在准备期、竞赛期和调整期的过渡中,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是由相对恒定状态向不恒定状态的转变,最后再次达到相对恒定状态的过程。

第四,一个完整的周期中,训练课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变化虽有高低起伏,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总体水平应保持在较高的程度上。

215 教练员有效控制训练过程的特征表现

教练员是课训练计划实施的中心环节,是训练监控过程的主控因素,由于体操课训练计划安排及变更的个性化特征日益突出,对教练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练员要科学有效地控制训练过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改变观念,形成全新的思维方式,探索先进的训练方法是教练员适应未来体操发展,培养尖子运动员的基本保证。运动员的成才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生物改造和生物适应的过程,是一项发挥教练员最大才能和挖掘运动员最大潜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必须具备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超前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透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对训练计划的变更作出正确决策。

第二,教练员要具备极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敬业精神,要能给运动员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崇高的威望,能在任何环境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做到沉着、冷静,遇事不慌,要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与运动员和睦相处。

第三,教练员要坚韧不拔、不断探索、勇于面对失败。

第四,发挥优势,形成具有独特的执教风格,是教练员挖掘自身潜力,真正发挥才干的有效方法。每一位教练员要能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训练模式,发挥自身训练优势。

研究发现,要执教高水平体操运动员,教练员必须充分发挥其在训练课中的主导作用,具体做到:

第一,从总体上对训练课实施的主体框架进行有效控制。训练课的主体框架流程(图1)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各环节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节,当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时,其它环节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教练员只有对各环节在训练课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可能发生的变更情况,进行全盘掌握和控制,才能有效地发挥教练员在训练课实施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从微观上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训练计划的变更进行决策,具体做到判别课计划与课实施过程的一致性。如果运动员的状态、训练环境发生变化,就应对训练计划的变更进行有效决策;如果确认变更的有效,则坚决进行实施。

59第1期邵 斌,等.中国体操队备战奥运会期间的训练课特征

第三,对训练项目、内容的安排、手段的选择都应体现出灵活性和机动性,要能通过合理的变更决策巧妙地绕过一些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图1 教练员控制训练课过程流程

3 小 结

合理、简捷、明了、有效、个性化是制定现代体操训练课计划的显著特征。

训练课构成已全面突破了原有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旧三段式的课结构模式,代之而出现的是准备部分、主训部分和辅训部分新模式,其中各部分的界线划分已变得较为模糊,各部分内容安排的差异性已不十分明显。

训练课内容的安排更具实战性,成套动作的训练会贯穿整个训练周期过程。

训练课负荷安排是随准备期、竞赛期和调整期的不同呈现动态变化,竞赛期合理安排成套动作的大负荷训练是培养竞技能力的有效手段。

全新的思维方式,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因材施教的能力和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是优秀体操教练员成功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俞继英,.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李志诚.教练员训练指南(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 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60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25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