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台背回填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2025-09-30 01:37:12 责编:小OO
文档
台背回填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回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平整度,在工程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桥涵构筑物的台背回填质量。本文针对台背回填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台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

桥涵构筑物台背回填是路基工程中的关键部分,为保证桥头路堤稳定,在施工中应克服认为结构物回填工程量小、操作空间小而往往被忽视,致使回填材料不符合要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的现象。桥涵台背回填处在一个填土较高,土方量集中而施工面狭窄,工期紧迫的作业段,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由于作业面狭窄和回填土平面形状不规则,大型压实机械很难到位,分层碾压、密实度往往达不到要求。因此我们选择好的填筑材料并加强控制好填筑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桥涵台背回填的质量。

1回填材料

台背回填材料原则上应选用刚度介于路基材料刚度与桥涵台墙材料刚度之间且易于压实的材料。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桥涵台背回填未进行单项设计,加上回填材料的检验和控制不严格,回填前没有清除台背淤泥,松散或不易压实的腐植土,甚至将基坑开挖的淤泥堆放在台背处,致使台背回填上密下疏,压实质量难以保证而出现较大的沉降。

台背回填的填筑材料质量的优劣是沉降发生大小的内因,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对于非片石或非砂砾石的回填材料,要求用料粒径为5-10cm的匀细材料,填筑过程按每15-20cm的内分层填筑压实;手摆片石严禁抛填施工,对于砂砾石填料,一要对材料的粒径级配严格要求,二是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严禁含泥多的材料进场,夯实时以机械碾压配合灌水法综合施工。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透水性好易压实、固结完成快、后期压缩变形小的砂性土和砂砾土,也可使用改善土、加固土、碎石土和轻质填料等。总之,不同的填筑材料有各自的特性,填筑时要正确选择,因地制宜,保证填筑材料的质量。回填材料经检验合格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进场使用。为了克服填砂边坡松散、不易成型的弱点,便于边坡植草,台后回填部分横向外侧两边,各有1m路基土包封,并同路基顺接,长度为台背回填顺坡线路方向规定的范围。

2回填范围

2.1台后部分:顺线路方向长度,底部离基础0.5m,即离(基础顶面处)离台身3.5m,然后按1:1的边坡开挖台阶回填至与路面底基层底面交会处。

2.2垂直线路方向:至锥坡边坡脚(1:1.5),基坑回填厚度为2m,基础顶面至底基层底面距离为7.7m。

3压实度要求

3.1基坑:回填压实度要求为90%。

3.2台背部分:桥台台背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至路床顶面均为95%。

3.3台背回填处地表的处理:该处地表属路基填筑90%的压实底区域,先铺20㎝松的填料,然后一起碾压。

4检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灌水法进行检测。台后部考虑回填由基坑底向上回填宽度逐渐变化,因此,每层检查3~5点(具体点数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确定),锥体护坡每层检测1点。含水量每层检测1点。

5施工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5.1按设计要求先做好台背排水盲沟,然后才能回填。

5.2每层厚度原则上为15㎝。为便于检查每层填铺厚度是否均匀及方便施工,台背回填前,基础顶面开始,把每层填筑的厚度在台背墙上做上记号,标明填筑位置及相应的层次,以此为参照进行每层的施工。这样现场施工人员就能容易且较好地控制每层的填铺厚度,检查施工质量也较为方便。据此,回填分51层=7.7/0.15(填筑高度为7.7m)。

5.3与台背相接的路基端头,是控制的重点。要求在施工时,对路基端头的压实度进行复测,复测的目的就是确保回填部分与路基部分衔接好,消除隐患。路基端头每层检查3个点,两侧各一下,中间一个。如果临近台背的第一桩号检测不满足要求,继续向路基方向的下一个桩号检测,直至合格为止,这样就可确定台背回填的实际范围。

5.4因台背回填为砂砾料,为解决砂砾料顶层松散的现象,台背回填至最后时,顶层做30㎝厚灰量8%的石灰土进行封层,但回填总高度不变。考虑施工质量和工效,台背回填高度大、层数多,采用水冲法对台背回填料进行压实。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可连续作业,不影响工期。

6基底的控制。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底部的质量没有控制好,就会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要避免台背回填的不均匀沉降,首先要从地基处理着手。1.基底清淤必须彻底,严禁有杂物、浮土、腐殖土等存在。2.基底范围内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其稳定时,应在基底顶面或其它适当的位置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或换填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防止积水浸泡基底。3.基底土必须密实,若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一般不得低于90%。4.水田、湖塘等地段的基底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掺灰及其它土加固措施进行处理。5.对软土地基,由于现行地基处理方法一般未考虑到台背的过渡,往往构造物的处理与路基的分开,从而导致沉降无法避免。6.做好桥涵台背路基的排水工作,避免路基水流对基底的浸泡和冲刷。

7台背回填的厚度控制

回填厚度与压实机具有关,一般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的厚度不宜超过15cm;用18-20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的厚度不宜超过20cm。当台背路基压实作业面狭小,作业空间受到时,为了保证不损坏构造物,大型机械不能使用,必须选择小型振动压路机和振动夯实机相结合进行压实,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层层压实。

8台背回填的填筑的范围控制

第一,要有足够的长度实现过渡段的技术要求;第二,要从施工作业的方便、压路机的压实宽度进行控制;第三,要控制好台背填土与已填路堤的良好结合所需长度。在多年的实践摸索,现有可以参考的经济尺寸是,填料要求级配得当,沿纵向的填筑长度在基底处不少于2米(便于机具碾压),以2米为基准,对于台背填土与路基原状土相接处采用1:1的坡度相接,对于路基土为回填土部分采用1:1.5坡相接。为确保良好结合,一般采用挖台阶形式与路堤相接,每级台阶高度不得大于60cm。

9台背回填压实质量的控制

台背回填的压实质理是影响台背沉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排洪和通车净高的影响,台背路基填方一般比较高,工程量相当大,但是施工工作面狭窄,大型填筑及压路机械难以展开,因而能否控制好台背回填的压实质量是施工中的难中之难。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发挥大型机械的使用,并且在施工中大型机械受场地时可采用横向碾压,对于大型机械不能靠近台背时,可采用小型压路机,如手扶振动压路机,冲击夯等,但要确保不留有死角区。

10台背路基排水的控制

一种成功的做法是对基底做必要的处理后,填筑横坡为3%-4%的压实粘土拱,在土拱上挖一条成双向坡的地沟,地沟尺寸一般可采用(40-60)*(30-50)cm,然后在台背后全范围内满铺一层隔水材料,再在地沟四周铺设有小孔的硬塑料管,管径一般不小于10cm,小孔孔径为5mm,布成梅花形,间距10cm,然后在塑料四周填筑透水性材料,直到路基顶面。若采用盲沟时,则取消其中的塑料管,而用大粒径的碎石填筑地沟,并用土工布包裹盲沟的出口。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