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余映潮《让课堂阅读更高效》
2025-09-30 01:38:55 责编:小OO
文档
让课堂阅读更高效

□余映潮

原载2015年4月22日《中国教师报》

高效让阅读教学更高效的方法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反复研读课文,提取教学资源;设计清晰思路,安排学生活动;突现语言学用,注重技能训练;克制碎问碎答,着眼集体训练。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如何让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更加高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充分运用课文。课文不是教师用来提问的,但目前大量的语文课堂中,“碎问碎答”式教学方法仍然积习难改。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充分运用课文。所谓充分运用课文,就是不“就课文问课文”、不“就课文教课文”。教师不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无休止的散乱提问,而是要在细腻、多角度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字词认读、朗读背诵、归纳概括、精段阅读等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并依托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丰富实践活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应该组织起丰富的实践活动,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参与朗读、品析、讨论、听记、微文写作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在读写技能上得到训练与提高。教师设计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第一需要“安排任务”,第二需要“给予时间”,第三需要“集体训练”,让所有学生都有活动的机会与可能。

突出语言应用。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这是其本质特点。因此,语文的课堂,首先是语言应用的课堂,是语言积累、感悟、运用的课堂,不突出这一点,就忽略了语文课的基本训练要求。所谓的语言应用,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字词认读、句式学用、段落写作、文章读背、改写续写、口头阐释等多种语言表达实践的形式与机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解读了课文内容,又练习了语言表达,发展了语言能力。

关注技能训练。技能训练长期未能真正进入语文课堂,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在用提问的方式完成对课文的肤浅解读。其实,课标中说得很清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所谓“基本技能训练”,就语文的阅读教学来说,主要是训练学生概括、复述、批注、品词析句、解说道理、欣赏文句、阐释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等能力。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自主学习,这也是“教是为了不教”的基础。

重视集体训练。集体训练是面对所有学生安排的,有一定时间长度与思考力度的教学训练活动,是每一个学生都要亲身参与的课文读背、思考、圈点批注、课堂笔记、课中写作等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笔,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每个学生都在做与自身素养提升有关的事情。在语文教学中,“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如果用一段话概括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那就是:反复研读课文,提取教学资源;设计清晰思路,安排学生活动;突现语言学用,注重技能训练;克制碎问碎答,着眼集体训练。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