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小学语文桂花雨公开课教案
2025-09-30 01:38:00 责编:小OO
文档

教学内容7.桂花雨所需课时2
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进行看图写话练习。

4.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总体设计意图
在学生读通、读熟的情况下,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来达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  学  流  程环节设计意图
一、联系提示,引题。

1.学习30页课文学习提示,师生共读课题。

2.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重点:近义词  尤其  观赏  赶紧  桂子开花 十里飘香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品读相关句子。

1.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 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教  学  流  程环节设计意图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她收获着,快乐着。那份感情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四、小练笔。课本的31页插图描绘了小作者要桂花的情景,请你有简单的文字把它描述下来。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看图写话的小练笔,旨在促使学生进一步地读懂读细课文,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同时指导学生超越文本,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把看到的景物与摇桂花结合起来,进行自己的创造。

1.小练笔。

(1)课本的31页插图描绘了小作者要桂花的情景,请你有简单的文字把它描述下来。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2.随文形成的打油诗:

桂花盛开香扑鼻,摇花真像下香雨。泡茶做糕样样棒,故里香雨难忘记。

怎样的随文小练笔更好?本课我设计了两个随文小练笔,同学写作时各有选择,但写作后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很明显选择(1)的同学写得更好,选择(2)的同学,一下子找不到要写的内容,并且大多在课堂中不能完成,留着课后,敷衍了事,用几句简单的概括的话,就办事件写完了。而选择(1)的同学,首先他的写作内容有了依托,那就是课文,课文当中的相关语句,给他的写作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其次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由图而想,这时小学生的拿手好戏,根据图,又根据文本进行想象创新。于是写出来的小练笔虽然小,但是很实,且有新意。而这种写话又起到让孩子们再次走进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摇桂花的乐趣。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