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大卫
2025-09-30 01:38:06 责编:小OO
文档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检测题

一、填空:

  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答案:1、春秋战国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中庸  孟子  大学  2、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二、翻译、背诵与理解:(课本中出现的例句)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

  ★译文: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15、子曰:“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有职位的人本身正直,这样不发命令事情也能办得好;有职位的人本身不正直,即使强发命令下属也不会听从。

17、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译文:教育人不要区分若干等类。

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译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0、子曰:“由,诲女(同“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同“智”。明智,真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2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3、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译文: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2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2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2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译文:君子有三种禁戒:少年的时候,血气还没有稳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当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2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看见贤德的人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而内心自我省察。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文:一个国家的,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译文:天冷以后,才知道松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落的。

  32、君子病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君子只应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译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34、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能雕刻。

3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译文:发愤用功,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即将到来。

  3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译文: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依靠个人勤奋敏捷,不断学习、求索而得来知识的人。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像我一样忠信,但不如我好学啊。

  38、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译文:暮春三月,春服已经换上,约上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歌唱而归。

  39、子曰:“吾十有(同“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三、模拟题: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同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愧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

 

 

 

★答案:1、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⑵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译文:见上25题。

2、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

译文:长沮、桀溺并排耕地,孔子经过那里,派子路问渡河的码头。长沮说:“那个驾车的人是谁啊?”子路说:“是孔丘。”说:“是鲁国的孔丘吗?”说:“是啊。”说:“他知道渡河的地方。”子路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说:“是仲由。”说:“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说:“普天之下都像这滔滔的河流,谁能改变呢?况且你跟从躲避世人的人,何不跟随躲避世道的人呢?”耕着地也不停下来。子路回去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怅然地说:“鸟兽我是不能和他们在一起的,但我不认同这些隐士的观点谁又认同呢?天下如果有道,那我就不会去改变它了。”

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检测题

一、填空题:

1、狄更斯(1812—1870)是享有世界声的誉_____小说家,也是唯一可以与__________比肩的英语作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2、《大卫·科波菲尔》是“_________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的_____。小说中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密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用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做“________主义”。

★答案:1、英国  莎士比亚  大卫·科波菲尔。2、半自传  主线  密考伯 

二、选择题:

1、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人物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B、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C、大卫·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

D、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2、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部小说是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

B、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D、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1、B。应为“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2、A。应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善最终战胜恶的故事。

 

 

 

2、请简述大卫·科波菲尔在半年学校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3、大卫·科波菲尔的吉神和凶神是谁?怎样认识他们对大卫人生的影响?

  

  

  

4、简要分析大卫·科波菲尔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1、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善最终战胜恶的故事:阴险小人希普企图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还企图占有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大卫的姨婆破产也是他捣的鬼。但最后他的阴谋并未得逞,密考伯揭穿了他的罪恶行径。随后密考伯一家移民海外,并在那里大有作为。

2、一次,大卫最喜欢的同学史蒂尔福斯在课堂吵闹,麦尔老师批评他几句,他非但不服管,还污蔑老师是“叫花子”,吵闹声找来了校长,史蒂尔福斯振振有词地揭发麦尔老师的母亲是靠施舍过日子的,校长是势利眼,于是解雇了麦尔老师。大卫为此深深内疚,因为麦尔老师对他很好,而且关于他母亲受施舍的事还是大卫无意间透露的。 

3、大卫生命中的吉神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维克菲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阿格妮丝是一个聪慧、善良的女子,她代替死去的母亲照顾父亲,而且对待大卫也很友善,帮助了大卫确立健全的人格。直到大卫最终意识到:阿格妮丝才是他最理想的伴侣。所以阿格妮丝是大卫的吉神。 

凶神就是上面提到的,仪表堂堂却内心险恶的史蒂尔福斯。他是大卫童年时的好友,但是随着大卫人格的健全和阿格妮丝的提醒,他渐渐意识到史蒂尔福斯是个伪君子。而且史蒂尔福斯诱骗大卫的童年好友——大卫的保姆佩葛蒂的侄女艾米莉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史蒂尔福斯给大卫的亲人以及朋友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幸,所以他是大卫的凶神。

4、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个孤儿。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