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2025-09-29 10:56:26 责编:小OO
文档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一、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2分)(2022•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11:多音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解答】A.tā/tàmí/mǐqiāo/qiǎo;

B.fū/fújū/jūtì/chóu;

C.jué/juémò/móliǎo/liáo;

D.kuàng/guǎngpiāo/biāochóu/zhù.

故选:A.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2分)(2022•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考点】14: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独竖一帜”应写作“独树一帜”;

B.正确;

C.“蒸溜水”应写作“蒸馏水”;

D.“提练”应写作“提炼”.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8分)(2022•河南)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解答】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4.(4分)(2022•河南)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考点】F2:名著情节.

【解答】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和《水浒传》名著情节的掌握程度.

示例:①传说张天师在此地封存了许多妖魔鬼怪,并在井盖上贴封存条,以防妖魔逃脱.洪太尉私自打开封存的井,结果放出众多妖魔到人间,这便有了水浒108个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②师徒四人路过五庄观.八戒怂恿悟空去偷人参果,两个童子将师徒四人锁在屋里又恶语相加,激怒了悟空推倒人参树.五庄观主不放行,捉住四人要他们医好树.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救活人参树,脱离了苦境.

5.(2022•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考点】F2:名著情节.

【解答】《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答案: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6.(4分)(2022•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 为什么能走红呢 ?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 追本溯源 。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考点】75:续写补写改写句子.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通读句子,根据句子前后语境来补写.

【解答】第一空,要注意前半部分阐述民谣走红的现象,“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这三句是阐述走红原因,可知前面填“为什么这些民谣能走红呢?”第二空,要注意所填句子与“归根结底”是并列的关系,所表达的意思属于同义反复,填“追本溯源”.

答案:为什么这些民谣能走红呢?追本溯源

【点评】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7.(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8分)(2022•河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22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用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字以内)

【考点】C7:材料阅读.

【分析】本题围绕“二十四节气”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报道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二,给出《二十四节气》图;材料三,指出“二十四节气”从春秋时出现一直使用至今.

【解答】(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仔细的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再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画面内容简述出来.

从整个画面来看,古人将全年等分为“二十四份”,中间的每一份代表一个节气,画面的四角有四幅小画,上面分别有文字标注,并与节气图中的时间相对应.介绍时可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进行,先介绍图的布局,再分别介绍四个小图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介绍事物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对说明的对象有个整体的了解,再组织语言进行介绍.

从材料一可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认识“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材料三可见,“二十四节气”现在仍在使用,其中每个节气蕴含的精神内涵还可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

答案:

(1)“二十四节气”将全看分成四个部分,立春(2月4日)要播种,立夏(5月5日)百花开,立秋(8月7日)大丰收,立冬(11月7日)万物冬眠.

(2)“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农业生产、生活的准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能激起国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能增强国民的自豪感.

二、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共28分)

8.(16分)(2022•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