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课评价表 | |||||||
参选号 | 主题 | 评委签字 | |||||
时间 | 200 年 月 日 | ||||||
评价指标 | 评 价 要 素 | 得分 | |||||
教育主题(10分) | 主题突出,切入口小、贴近学生实际 | ||||||
教育目标(10分) | 目标明确、具体、清晰、适度,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 ||||||
教育内容(20分) | 内容丰富,材料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时代气息。善于捕捉班会课中生成性教育资源,启发学生,自然地开展相关生命教育 | ||||||
教育过程方法(30分) | 有层次,有坡度,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
| |||||
形式多样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 |||||||
体现主体性原则,老师是主导,关注全体学生;学生是主体,表现自然,参与面广 | |||||||
体现互动性原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合性、互动性强, 关系融洽 | |||||||
体现体验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践体验和内心感悟 | |||||||
教师素养(20分) | 知识面广,举止大方,情绪饱满,有亲和力,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语言言简意赅,富有艺术性,班会课中生成性资源的捕捉和多媒体技术合理使用 | ||||||
教育即时效果 (10分) | 学生积极投入、认识提高、情感共鸣 | ||||||
总体评价得分 | 总体评价等级 | ||||||
评价意见 (备注:评价 突出某一亮点,不面面俱到,并提出不足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