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1]
2025-09-29 11:05:05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4、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7、植物的(根)能吸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13、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4、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复习题(一)

1、蚕是一生要经过多次变化的(昆虫)。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宝宝爱吃(桑叶),它一出卵,我们就要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4、养蚕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

 5、在养蚕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并记录蚕的每个阶段的生长变化。记录可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6、蚁蚕吃的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7、要让蚕宝宝吃饱吃好,喂养的桑叶一定要(新鲜)并保持(干燥)。

8、要把蚕宝宝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9、发现病蚕,应及时(拿走),以防互相传染。

10、蚕生长到一定得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1、蚕从蚕卵里出来后,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六次)蜕皮,其中在蚕蚁时(四次)蜕皮,在茧里(两次)蜕皮。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蚕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12、蚕蛾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繁殖后代后死亡。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3、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4、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5、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16、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有生命周期。人和动物寿命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17、变态的动物有(蜻蜓、蝴蝶、蚕、蝗虫、苍蝇、蚊子)等昆虫,还有(青蛙、蟾蜍、娃娃鱼)等两栖动物。不变态的动物有(人、牛、羊、鸡、壁虎、鱼、大象)等。

18、动物按繁殖方式可分为两类:

卵生的有:(鸡、孔雀、鸭子、壁虎、鱼、蝴蝶、苍蝇)等;胎生的有:(人、牛、狮子、老虎、老鼠、猫、狗)等。

19、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

20、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

蚕 的 一 生

外形特征行动食物时间(天)
圆形,黑紫色,像小米粒大小。不会动不吃食物得到蚕卵的第2天~第5天就孵出蚁蚕
圆筒形、身体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成白色,从约1毫米长到8厘米左右。

爬行

吃桑叶,随着身体不断长大,食量也逐渐增大。

33天~35天

椭圆形、酱色一般不动,受到刺激会动。不吃食物10天~13天
蚕蛾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长出翅。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不吃食物6天~8天
共计多少天49天~56天
鸟类、昆虫、哺乳动物、鱼类,它们的生命周期和寿命如下表所示

动物名称生命周期(流程图)生命周期的时间
卵→雏鸡→成鸡约14年
蝴蝶卵→幼虫→蛹→成虫约20年
蜻蜓卵→幼虫→成虫约1年
山羊小羊→成羊约15年
熊猫幼仔→成年熊猫约20年
鱼(鲤鱼)卵→幼鱼→成年鱼约50年
各年龄段人的身体变化特点

年龄段身体变化的特点
儿童从出生开始,身高、体重不断增加,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断增强,各种能力不断发展。
青年生长速度变慢,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完善、成熟;可以结婚、生子了。
中年生长已经停止,器官的功能开始减退。
老年各器官开始衰老,功能逐渐衰竭,直到死亡。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
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下降(0℃以上)
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下降(0℃以上)
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下降(0℃以上)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题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

度(℃)来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对低于(20℃)的水温就会感觉凉或冷。

5、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很冷,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柔软、是液体,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加热能加快蒸发。

7、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8、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9、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玻璃杯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10、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

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有的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水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循环流动的。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复习题

1、根据磁铁的形状不同,可分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2、在家庭物品中( 电冰箱的门上)、(柜子门上 )、(包上)都用到了磁铁。

3、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能吸铁、能吸金属、会粘在铁片上。有时会推开另一个磁铁、可以做指南针)。

4、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

磁铁能吸引大头针、铁钉、弹簧、回形针、、圆珠笔尖上的小圆珠、一元硬币等,

磁铁不能吸铜、铝、塑料、橡胶、木头、纸、衣服等。

5、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6、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7、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

8、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9、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0、钢针经过磨擦可以变成(磁铁)。

11、指南针的构造:(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

12、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了。

13、司南为什么要放在光滑的铜盘上?

为了能让司南自由转动。

14、一块磁铁会改变另一块磁铁的磁力,用(相吸)的方式会使(磁力变大),(相斥)的方式会使(磁力变小)。

15、你是怎样制作指南针的?

研究的问题:怎样制作指南针?

准备材料:钢针、磁铁、塑料碗、水、吹塑纸、笔

制作过程:1、用手拿着磁铁的一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2、如果钢针能吸起大头针,说明钢针有了磁性。

          3、把磁化的钢针插在吹塑纸上,放在水中,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在吹塑纸上写上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我们的指南针就能指示方向了。

16、指南针的制作原理:

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我们把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17、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相同磁极相互排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