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25-09-29 11:05:52 责编:小OO
文档
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0期

        摘 要:全科医学的发展是现阶段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制度尚不完善,存在部分问题。然而,全科医学有着专科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是我国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本文主要就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全科医学; 现状;发展;趋势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全科医生人才缺乏,全科医学的发展停滞不前,这可能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1.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发展过程很不完善

        直到1997年,我国相关文件《、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才提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任务,国家才首次将培养全科医生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但在这之前,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全科医学无论是在全科医生的绝对数量还是制度的完善方面都已经遥遥领先。而相对来说,我国就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2.部分全科医生水平不高

        我国目前全科医生大多数都是以前的赤脚医生或者乡村医生转化而来,他们文凭多数是中专或者更低文凭,其中有部分人甚至是靠拜师学艺成为医生的,并未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虽然中国人依靠经验治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经验也的确有些效果。然而这种大多依靠经验的治疗有时候可能会和疾病谱的转变发生一些冲突。这时候可能经验就“失灵”了,新的经验积攒可能意味着病人会遇到未知的副作用或者伤害。除此,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很匮乏,检验设备也很简陋。甚至有些中医也在不明不白开西药,但他们对西药的药理却知之甚少。更甚者,我们会在乡村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药店老板也和医生一样在行医治病,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行医的资格。但全科医生的缺乏却让他们钻了空子,让老百姓无辜成为他们经验的一部分。在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阶段,由于人才资源的短缺,全科医生的队伍里鱼目混珠。实际上,现在大多数全科医生也会去大医院进修学习,但是起步较晚,成效自然也慢。大多数医学高校学生毕业后都优先选择专科医生,促使全科医生的后备有点不足。这一点来说,在最近发布的对基层医院的种种大力扶持,也使得局势有了不少改善,全科医学的前景也逐渐明了。

        3.全科医生教育培训落后

        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的培训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5+3模式”培育出来的高校大学生,这类大学生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大多是由高校的教师教授,或者是一些专科医生带教,这些老师虽然有坚固的理论知识,但是可能由于教育资源的落后,使得他们会开展死板的应试教育,从而使得培育出来的新一代全科医生忽略了最重要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转岗培训,而转岗培训的带教师资薄弱,一部分由临床专科医生担任,他们往往会着重于疾病本身而忽略人。另外一部分为社区师资,社区师资主要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或公共卫生人员,他们有比较丰富的基层全科诊疗经验,但这类全科医学师资学历普遍偏低,基础医学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带教经验及带教意识相对欠缺。总之,我国全科医学师资数量少,人才匮乏。但是优秀的带教老师才是提升全科医学素质的基础,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建设全科医学的更加完善的师资力量。

        4.投资力度不足,投资力度不够

        许多医学高校毕业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全科医生的低工资和低地位让他们望而却步。而这正是由于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之前国家并未意识到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和全科医学对于改变诊疗模式的关键地位,所以医学生选择就业时对全科医学的关注不高,这种忽视使得全科医学发展迟缓。而的投资占比较少,宣传力度小,群众对于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的了解甚少,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延缓了全科医学的发展。即使现在对全科医学的投资有所侧重,也难以改变医学人才对于选择科室的偏见。面临的不仅只有因薪资待遇吸引不了医学人才选择全科的难题,还有社区医院建设的种种问题。社区医院的服务无法满足患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全科医生即使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无尖端的医疗设备支持,部分病情也无法明确诊断和治疗。

        5.人们对社区医院的认知存在偏差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在全科医学發展的空窗期已经潜移默化形成了“大医院才能看好病”的错误思想。面对新兴的全科医生与社区医院,他们往往怀着审视的态度。甚至部分人会对社区医院不屑一顾,觉得社区医生的水平都很差,社区医生学历低,社区医院设备落后,这种艰难的环境很难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于是他们纷纷涌向大医院。即使面临着等待就医的时间很长,医生看病的时间很短这样困苦的形势,他们也毅然甘之如饴。选择最好的服务已然成为了中国人骨子里潜移默化的特质,然而正是这种特质造成了现在“看病贵,看病难”的严峻形势。诚然,中国的医疗水平并不能做到国外一对一的服务,然而在面临巨大人口基数的情况下,人们对大医院就医的偏执更加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可能仅仅一点小感冒就去三甲医院,而真正需要这些医疗资源的严重病人却只能靠后。相对来说,社区医生和社区医院就只能“门可罗雀”,这些医疗资源就闲置着,让医疗资源更加不平衡。事实上,现在的慢病已然是我国主要的疾病谱,大多数慢病并不能根治,并且需要长期的监督与管理。在对于慢性病患者对监督与管理的需求,专科医生医生时间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全程管理疾病,以至于病人认识不到对疾病预防大于治疗的重要性。大多数慢性病的患者医从性并不高,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得过且过。而在这个方面,全科医生对自己管辖区域的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测,健康教育,就真正可以做到一个全周期和连续性的照顾,实现病人与医生的双赢。

        结 论

        在现在的医疗大局势下,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平衡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分级诊疗制度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全科医生是实行分级诊疗的基石。只有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良好配合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彻底改善如今“看病贵,看病难”的难题。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的重视和一系列对基层医院的扶持的出台,全科医学已然如星星之火,在全国飞速发展。在部分三甲医院也开始设立了全科,这种全科与专科的协调配合似乎已经是必然趋势,所以全科医学的发展不会停滞不前。2018年中国网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力争改善全科医生匮乏的现状。在的号召下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我国的全科医学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迈出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浅谈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4)

        [2] 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现状研究[J]. 卿伟,潘辉英,黄建和,龚爱云.;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01)

        [3] 论中国全科医学的现状与不足[J]. 邓涵尹.; 现代经济信息. 2017(2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