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英文缩写概要
2025-09-29 10:41:19 责编:小OO
文档
一、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记数RBC: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2、血红蛋白HGB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110-160g/L 

3、红细胞比积HCT 

临床意义:同上 

正常参考值:0.37-0.49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参考值:82-92fl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27-31pg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 

正常参考值:320-360g/L 

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 

正常参考值:11.6-14.8 

8、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 

正常参考值:4-10G/L 

9、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 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OS50-300G/L(G=106) 

淋巴细胞 LYM 20-40% 

单核细胞 MID 3-8% 

10、血小板记数 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 

正常参考值:100-300G/L 

11、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正常参考值:6.8-13.5fl

12、血小板压积 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13、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 

正常参考值:15.5-18.0% 

14、网织红细胞记数 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 

正常参考值:0.5-1.5% 

15、血沉 ESR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 

正常参考值:男 0-15mm/h 

女 0-20mm/h 

尿常规:

16、尿比重 SG 

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 

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 

正常参考值:1.010-1.030 

17、尿酸碱度 PH 

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 

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 

正常参考值:5-8 

18、尿沉渣镜检 

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 

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 

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 

管型:各类肾炎肾病 

正常参考值:OBL:neg 0-5(±) 2-6(+) 8-15(++) 20-30(+++) >40(++++)

LEU:neg 0-5(-) 5-10(+) 10-15(++) 20-40(+++) >50(++++)

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 

管型:偶见透明管型 

19、本周氏蛋白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正常参考值:阴性 

20、尿胆红素 U-BiL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 

正常参考值:阴性 1(SCHWACH) 3(MAESSIG) 6(STARK) 

21、尿胆原 URO(UBG)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 

正常参考值:0.2 2(+) 4(++) 8(+++) 12(++++) 

22、尿酮体 U-Ket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 

正常参考值:neg 5(±) 15(+) 50(++) 150(+++) 

23、尿糖 U-Glu 

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 

正常参考值:阴性 

24、尿蛋白 U-Pro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 

正常参考值:neg 25(+) 75(++) 150(+++) 500(++++) 

25、尿亚盐 NIT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 

正常参考值:阴性 

粪便检测:

26、便潜血 OB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等 

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免疫

乙 肝 两 对 半 简 明 临 床 意 义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简明临床意义 

+ - - - - 急性HBV感染潜伏期后期,病毒携带者 

+ - + - - 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 

+ - + - + 急、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 - - - + 急、慢性乙肝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 

- - - - + HBV隐性携带者,窗口期,有既往感染史 

- - - + + 急性HBV感染恢复期或有既往感染史 

- + - - - 接种乙肝疫苗后或HBV感染后康复,已有免疫力 

- + - + + 乙肝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抗核抗体

(AN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症、RA、慢活肝等 

ENA多肽抗体谱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等 

抗双链DNA抗体

(ds-DNA抗体)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诊断SLE较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抗平滑肌抗体

(SM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自身免疫性(狼疮样)肝炎、慢活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AM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抗胃壁细胞抗体

(PC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伴萎缩性胃炎病变的恶贫,胃溃疡、胃癌、单纯性萎缩性胃炎、甲亢、甲低、IDA等 

抗肾上腺抗体

(AA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阿狄森氏病) 

抗角质蛋白抗体

(AK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AKA是RA高价值诊断指标与早期诊断指标 

抗心肌抗体

(HR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急性风湿热(肌纤维膜下型)、心肌梗塞、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提示原发性小血管性疾病 

抗蛋白酶3抗体

(C-ANC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可做为韦格氏肉芽肿(WG)处于活动期的标志之一 

抗髓性过氧化物酶

(P-ANCA)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显微型多动脉炎等 

抗DNP抗体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SLE尤其是活动性SLE 

D-栓溶二聚休

(D-Ⅱ聚体) 2ml

不抗凝全 血 阴性 阳性:DIC、体内深静脉栓塞、心梗、肺梗塞、冠心病等

抗血小板抗体

(PA-Ig) 2ml

不抗凝全 血 IgG:0-108

IgA:0-22

IgM:0-40

ng/102PA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疾病 

k轻链(KAPP) 2.00-4.40g/l 

λ轻链(Lamb) 1.10-2.40g/l 

尿肾功 尿IgG 2ml任意尿标本 0.00-10.0mg/l IgG增高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表示病情R

TRF增高为选择性蛋白尿,病情不太严重白蛋白尿是糖尿病性肾病的最早期临床表现,a1MU增多为肾小管性蛋白尿,轻链异常见于浆细胞恶性增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血症,肾淀粉样变,慢性肾盂肾炎,恶性淋巴瘤 

一、甲状腺功能

T3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临床意义:血清总T3量一般与T4量的变化一致,是诊断甲状腺功能的灵敏指标,尤其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它是T3型甲亢的特异诊断,但对甲状腺功能诊断价值不大,对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宜与

TT4联合测定,必要时需同时测定TSH,方能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判断。

参考值:0.6~1.81 ng/ml

T4 (甲状腺素)

临床意义:血清总T4测定是甲状腺功能基本筛选试验,在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浓度正常情况下,对健康人、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疗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诊断符合可在96%以上。TBG浓度及其结合力改变(如妊娠、哺乳、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等)可使T T4发生有意义的变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过程中不宜以单一血清T T4测定作其功能判断指标。

参考值:4.5~10.9 ug/ml

TSH (促甲状腺素)

临床意义:TS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调节甲状腺的活动。测定血清(浆)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是诊断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及研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鉴别诊断原发性和继发(下丘脑性或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甲亢和甲低治疗时,其TSH可作为疗效的判断指标。此外还可用于观察垂体TSH的储备功能,并可进一步区别下丘脑和垂体的病变。血清TSH升高常见于分泌TSH的垂体和垂体性甲亢,原发性甲亢,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血清TSH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临床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参考值:0.35~5.5 uIU/ml

FT3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临床意义:FT3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灵敏指标,早期或发先兆Graves病,F T3升高早于F T4,有助于Graves病确诊。自主性甲状腺结节T3分泌较高,此等病例F T4可以正常,但常伴有FT3升高,甲状腺结节患者测定FT3可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判断。对甲状腺功能低诊断价值不及FT4。

参考值:2.5~6.5 pmol/L

FT4 (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

临床意义:血清FT4是甲状腺功能体外试验的灵敏指标,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引起TBG结合力和浓度改变时,能较准确反映甲状腺的功能,对甲状腺功能低下诊断优于FT3。在甲亢早期及随访,或某些疾病引起的低T3综合征等情况,与FT3及TSH测定配合,可提高诊断的符命率。

参考值:10.5~23.2 pmol/L

α-TPO(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临床意义:

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包括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及特发性粘液水肿等,2. 它们均和自身免疫有关。这类患者体内可存在多种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3. AITD患者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时α-TPO阴性者,4. 停药后复5. 发率高于α-TPO阳性者。

6. 产后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7. α-TPO可为阳性。

8. 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α-TPO可为阳性。

注意事项:溶血或高血脂样品不能用。正常人α-TPO可有6.4%的阳性率。

参考值: 0~100 U/ml

α-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

1.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阳性率约为80%。

2. Graves病:阳性率约60%,3. 滴度一般较低,4. 经治疗后滴度下降提示治疗有效。如果滴度持续较高,5. 易发展成粘液性水肿。

6. 疑有甲减的病人,7. 测到α-TG阳性有助于诊断。

8. 甲亢病人若测得α-TG阳性且滴度较高,9. 提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不10. 佳,11. 且停药后易复发。若用手术或I131治疗,日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可能性大。

14. 某些非甲状腺疾病:α-TG有一定的阳性率, 如类风湿疾病,红斑狼疮等。正常人特别是女性和老年人,α-TG约有2%~10%的阳性率。

注意事项:未经分离的血清标本在4°C以上抗体效价可下降,故应尽早分离血清,4°C可保存一周,否则应置-20°C保存。

参考值:<30%

二、激素系列

E2-6(雌二醇)

临床意义:雌二醇分泌增加见于妇女妊娠期、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瘤、性早熟、男子乳房发育症等。减少见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性幼稚、垂体性矮小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和绝经期综合症等。

注意事项:标本用空腹血清。

参考值:男性:128.5~239 pmol/L(35~65 pg/ml)。

女性:卵泡期: 147~209 pmol/L(40~57 pg/ml)

排卵前夕:1.29~2.63 nmol/L(305~715 pg/ml); 黄体期: 0.55~1.4 nmol/L(150~310 pg/ml) Prolact(泌乳素):

临床意义:泌乳素瘤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也是垂体肿瘤的常见病因之一。下丘脑肿瘤、神经胶质瘤和颅咽管瘤可使泌乳素抑制因子分泌减少,使得泌乳素分泌增加。

注意事项:血清标本要避免溶血和脂浊,于2~8 °C保存最多能稳定48小时,长期保存需-20°C冷冻,且不得超过6个月,可加0.1%又叠氮钠(W/V)作为防腐剂。

参考值:男性:0~20 ng/ml

女性:2~25 ng/ml

PRGE(孕酮)

临床意义:测定血中孕酮含量主要是了解卵巢有无排卵,在卵泡期孕酮含量很低,排卵后增加,如排卵后孕酮持续升高。则可能为妊娠。对于某些由于黄体功能不全而致的习惯性流产患者,测定其中孕酮,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值:男性:0.48~1.53 nmol/L(0.15~0.48 ng/ml)

女性:卵泡前期(月经周期的1~9 天)0.48~3.50 nmol/L(0.15~1.10ng/ml);

卵泡后期(月经周期的7~16 天)0.48~13.36 nmol/L(0.15~4.2 ng/ml);

黄体前期(月经周期的16~24 天)25.12~65.51 nmol/L(7.9~20.6 ng/ml);

黄体后期(月经周期的22~30 天)3.18~56.92 nmol/L(1.0~17.9 ng/ml)

TSTO(睾酮)

临床意义:含量增高可见于睾丸的良性间质细胞瘤、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及部分女性多毛症等。含量降低可见于原发性睾丸发育不全性幼稚、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性矮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皮质增多症及部分男性郛房发育患者。

注意事项:空腹血清或用EDTA抗凝血浆,采血后1小时内分离血清,-20°C保存12个月。

参考值:成年男性:19.6 + 5.2 nmol/L(570 + 150 ng/dl);

成年女性:1.7 + 0.75 nmol/L(20 + 22 ng/dl)

LH(促黄体生成素)、FSH(促卵泡激素) 

临床意义: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升高见于:1.多发性骨质纤维性发育异常;2.不对称性身材矮小发育异常综合征;3.少年期甲状腺功能低下;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二者降低见于:1.单纯性黄体生成素缺乏综合征;2.单纯性促卵泡激素缺乏综合征;3.闭经,原因有:(1)垂体肿瘤;(2)席汉综合征;(3)空泡蝶鞍综合片;(4)多囊卵巢综合征;(5)其它:垂体先天性发育不全、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生活环境的改变,精神创伤,如过度恐惧、忧虑、紧张等)可以引起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分泌障碍,造成排卵障碍,继而出现闭经。(6)某些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如重症心脏病、结核病、贫血等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造成闭经。4.无排卵;5.黄体期缺陷。

注意事项:血清样品必须采用静脉血,避免溶血和脂血,血清样本2~8 °C保存不能超过48小时,若要保存较长时间,须在-20°C冷冻贮藏,且不得超过6个月。

三、肿瘤系列

CA19-9 (糖链抗原19-9)

临床意义:消化道癌肿患者血清CA19-9明显增高;血清CA19-9可用于癌性黄疸和其他阻塞性黄疸的鉴别,后者的CA19-9一般小于200 kU/L;还有助于鉴别胰腺癌和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的慢性胰腺炎,前者血清CA19-9浓度显著升高,后者则正常。胃癌的阳性率为25~60%,结肠癌为18~58%,与CEA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手术切除肿瘤后,CA19-9在2~4 周不能降到临界值,提示有可能复发,可考虑第二次手术;若CA19-9在术后2~4 周下降到临界值,提示手术成功,以后可姑息治疗。术后1~2 个月检测CA19-9对肿瘤复发的判断比影像检查早3~9 个月。

注意事项:标本以血清、血浆以及胸腹水均可,标本应及时测定,否则应-20°C或-70°C保存,4°C可保存24小时,保存时间过长可使结果升高。

参考值:0~37 kU/ml

CA125(糖链抗原-125)

临床意义: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浆液性腺癌患者血清CA125显著增高,粘液性卵巢囊腺癌患者CA125也升高,但其程度不如浆液性腺癌。卵巢癌术后CA125下降,并持续<35 kU/ml,说明手术成功,病人的存活率长;若术后CA125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到残存肿瘤的可能性;若术后下降后又升高,表明肿瘤复发和转移,CA125水平与癌体大小密切相关。

CA125抗原不是卵巢癌特有抗原,在肺癌、子宫颈癌、输卵管癌、子宫癌以及消化系统和其它系统的肿瘤CA125也可以增高。

注意事项:采用血清标本。-20°C或-70°C保存待测。

参考值:0~35 kU/ml

CEA(症胚抗原)

临床意义:恶性肿瘤,特别是胃肠道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等患者血清CEA含量可明显增高。血清CEA含量增高程度与肿肿瘤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后肿瘤若复发,血清CEA值降低后可再次升高,如结肠癌、直肠癌,CEA值降低后逐渐提示局部复发,若快速升高(通常>20 ug/L)表明有肝或骨转移。直肠癌、结肠癌患者CEA升高常在临床复发前1~14 个月出现,另在化疗过程中,因肿瘤组织坏死,可释放出大量的CEA致血清含量暂时性明显升高,不可认为疗效不佳,就予注意。CEA升高也见于肠梗阻、胆道梗阻、尿毒症、胰腺炎、肝硬化、结肠或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局部性肠炎和溃疡病。这些患者中25%的人血清CEA可暂时升高。

注意事项:可用血清或血浆,推荐用EDTA抗凝血浆。血浆应置-20°C或-70°C保存待测。溶血和脂血标本不能用,且标本不能反复冻融。胸腹水以及其它体液可直接测定。

参考值:0~5 ng/ml

AFP(甲胎蛋白)

临床意义:AFP是诊断HCC或PLC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国内的大多医院采用AFP>400μg/L,持续8周作为HCC的诊断标准,AFP的含量与肿瘤的大小、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恶性畸胎瘤病人AFP和HCG同时增高,血清AFP降低是卵巢肿瘤完全切除的指征,如AFP再度升高,则是复发的标志。

13~14周的羊水AFP为17.8~32.8μg/L;羊水AFP的检测研究发现,90%以上的胎儿神经管缺损和100%的无脑儿羊水AFP测定明显高于正常值。羊水中AFP升高还可见于肾病综合片、脐彭出、先天食管或十二指肠闭锁等。15周的孕妇血液中AFP为10~53 μg/L,如孕妇血液中AFP升高为正常的3~20 倍,提示胎盘早期剥离、先兆流产和胎死宫内。

注意事项:标本无特殊要求,空腹血清即可。

参 考 值:0~10 ng/ml

PSA(前列腺特异蛋白)

临床意义:

用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

对45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一次血清PSA测定,来对前列腺癌进行早期筛选诊断。用于前列腺癌的分期和预后监测。

注意事项:血清PSA的半衰期为2.2~3.5天,正常成年男性血清PSA浓度<4 ug/L,昼夜的变化极小,雄激素、前列腺体积、年龄及射精等因素可影响PSA浓度。

参考值:0~4 ug/L

CPSA(复合前列腺特异蛋白)

临床意义:

当PSA升高时同时测定cPSA可以鉴别恶性和良性肿瘤,在前列腺癌患者中PSA增高以cPSA为主要存在形式。

参考值:0~4 ug/L 

四、肝炎系列

甲肝(抗HAV)

机体感染HAV后,粪便和血清中可分别出现HAV,抗HAV-IgM和抗HAV-IgG。酶免疫法检测抗HAV-IgM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可靠指标。

丙肝(抗-HCV)

酶免疫法检测抗HAV-是诊断丙型肝炎的可靠指标。

戊肝(抗-HEV)

用酶免疫法检测急性期抗HEV-IgM和恢复期抗HEV总抗体是目前检测HEV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

庚肝(抗-HGV)

酶免疫法检测抗HGV-是诊断丙型肝炎的可靠指标。

五、优生优育系列

风疹病毒

风疹又称德国麻疹,多发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80%以上人群为此病毒抗体阳性。感染病毒后2~3 周抗体滴度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至一定水平,并维持很长时期,甚至终生。风疹临床表现较轻,一般不产生严重后果,但孕妇感染后病毒随血流传给胎儿,可使胎儿发育不良或宫内死亡。分娩后约有20%新生儿于1年内死亡,幸存者也有失明、聋哑或智力障碍等可能后果,故检测抗体对优生有积极意义。

抗巨细胞病毒:(CMV)

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十分普遍,但多呈亚临床隐性和潜伏感染,当被感染者免疫力低下或妊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器官移植、患肿瘤时,可激活病毒导致临床症状。据报道60%~90%成人可检出IgG类CMV抗体,而血清中抗CMV IgM和IgA是病毒复制和早期感染的标志。

单纯疱疹病毒(HSV)

人群中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约占20%~40%。该病毒分两个亚型,HSV1主要感染生殖道,HSV2以非生殖道感染为主。初次感染后4~8天体内可检出抗体。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临床意义:链球菌所致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人致病者90%属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简称A链)。急性A链感染主要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咽炎或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更重要的是,A链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可致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注意事项:IgM类ASO多见于链球菌感染的急性期,IgG类ASO多见于恢复期。

参考值:ASO>500单位/ml

类风湿因子(Rf)

临床意义: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与抗原结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RF有IgG、IgM、IgA、IgD、IgE五类。IgM类RF含量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IgG类RF病人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IgA类RF临床见于RA、硬皮病、Felty’s综合征和SLE,是RA临床活动的一个指标。IgD类RF研究甚少;IgE类RF除RA病人外也见于Felty’s综合征和青年型RA。

参考值:RF-IgG < 186 IU/ml

RF-IgA < 260 IU/ml

RF-IgM < 226 IU/ml

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临床意义:

1. 高Ig血症 1) 多细胞株蛋白血症 各种感染,2) 特别是慢性细菌性感染,3) 胶原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4) 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湿风性关节炎;前者以IgG增高为主,5) 后者以IgM增高明显。肝实质性病变伴有多种Ig增高,6) 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Ig的变化程度与肝实质破坏严重相一致。此外,7) 某些淋巴瘤、转移性癌症等患者血清Ig也见增高。8) 单细胞株蛋白血症 主要见于浆细胞恶性变,9) 包括各类Ig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浆细胞瘤。

2. 低Ig血症

1) 先天性低Ig血症 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种是Ig全缺,2) 如Bruton型无Ig血症,3) 血中IgG<1g/L,4) IgA和IgM值仅为参考值的1%。另一情况是三种Ig中缺一或缺二(减少或无功能),5) 其中以IgA缺乏为多见,6) 患者呼吸道易反复7) 感染;缺乏IgG者易患化脓性感染;缺乏IgM者易患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8) 获得性低Ig血症 原发性患者血清中往往IgG小于5g/L,而9) 继发性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10) 严重胃肠道疾患、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骨转移、重症传染病如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梅毒感染以及一些原发性肿瘤,11) 如霍12) 奇金病、淋巴肉瘤、白血病、胸腺肿瘤和巨细胞型淋巴瘤等。

参考值:IgG:7.6~16.6 g/L

IgA:0.7~3.5 g/L

IgM: 0.4~2.2 g/L

补体C3

临床意义:在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时补体C3增高;在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肝脏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时则会降低。

参考值:0.88~2.01 g/L

补体C4

临床意义:很多疾病血清C4含量可因合成增加而升高,如风湿热的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肤炎、心肌梗塞、伤风、Reiter’s综合征和各种类型的多关节炎等,可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

C4含量降低与C4的遗传缺陷,合成减少,消耗增加有关。遗传性C4低下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慢活肝、SLE、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良性复发性血尿、IgA肾病、Henoch-schonlein紫癜、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IgA遗传性缺乏症、麻风病等多种疾病。SLE、慢肝等自身免疫病活动期时,补体经两条途径激活,C4水平常显著降低。尤其是SLE,C4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回升则晚于其他成分。另外C4还可鉴别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前者C4降低,而后者多数正常。脑脊液中C4含量测定有助于神经系统狼疮的诊断和观察。

参考值:0.16~0.47 g/L

肥达氏试验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的菌体和鞭毛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抗体。这是肥达氏试验的依据。

参考值:O > 1 : 80

H > 1 : 160

螺旋体病的血清学检验: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梅毒螺旋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可引起先天性梅毒。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除产生特异性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外,受损的宿主细胞可释放出一种具抗原性的类脂质,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类脂质的抗体即反应素,属IgG、IgM。梅毒的血清学检查分两类:一类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另一类为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主要为:

不加热(灭能)血清反应素试验(USR)

临床意义:该试验敏感性很高,而特异性较差,可作为梅毒的辅助诊断,分析结果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已知病史或有梅毒体征者,本试验阳性即可证实为梅毒患者。如为阴性,可于2~4 周后复查。病史不详或无体征者,初试效价>4,2~4 周后复试,效价上升>=4倍,或初试、复试均为高效价,可作为梅毒的诊断依据。感染后30年未治疗的晚期梅毒患者,约50%本试验阴性。

由于该方法检测的实属于心磷脂抗原诱生的抗体。而心磷脂是组织被螺旋体损伤时释放的一种物质。故该法可出现生物学假阳性(BFP),分为两组:

(1) 急性BFP 抗体效价一般不(2) 超过1:8,(3) 在数周至6个月内转阴性。此种发生率极低,(4) 多见于急性感染,(5) 如肺炎、亚急性心内膜炎、风疹、水痘、传单等。

(6) 慢性BFP 血清反应素阳性能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终身。如麻风和药物成瘾者阳性可达20%。有报告称慢性BFP见于多种自身抗体存在的胶原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SLE、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麻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毒症、干燥综合征、慢性肾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等。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主要为:

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

该试验特异性强,可用作证实试验。但本试验仍难将梅毒螺旋体与其他致病螺旋体相区别。故作梅毒诊断尚需结合临床症状。还有麻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某些结缔组织病变也可能导致BFP。甚至健康人群也可能有小于1%的BFP。原因不祥,可能与潜伏的疾病有关。

USR与TPHA结果关联解释:

(1) USR(-)TPHA(-):非梅毒或刚感染梅毒,数周内复查。

(2) USR(+)TPHA(+):梅毒或BFP。

(3) USR(-)TPHA(+):梅毒治疗后或感染后历时甚久或BFP。

(4) USR(+)TPHA(-):梅毒感染初期或BFP。

三、生化

1、检验项目 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5-45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 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5-50I/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 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5-85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 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36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 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LDH

正常参考值 109-245U/L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6、检验项目 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0-23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检验项目 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 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4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 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60-83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 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11、检验项目 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20-3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 ,如化脓性感染 、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12、检验项目 白/球比值

英文缩写 A/G

正常参考值 1.00-2.50。

临床意义 减低: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A/G比值接近正常 ,表示肝功能有改善。故检测血清白蛋白 、球蛋白及其比值,可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

13、检验项目 血糖

英文缩写 GLU

正常参考值 3.-6.11 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某些生理因素(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梗,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瘤,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14、检验项目 前白蛋白 

英文缩写 PAB

正常参考值 170-420mg/L

临床意义 可作为肝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和检测机体营养不良的指标。

增高: 甲状腺机能亢进,各种胶原病、肾变病等。

降低: 急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蛋白吸收不足等。

15、检验项目 羟丁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 HBDH

正常参考值 90-250IU/L

临床意义 增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的一个指标,与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梗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2周左右。

16、检验项目 肌酸激酶

英文缩写 CK

正常参考值 0-232IU/L

临床意义 增高:心梗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17、检验项目 肌酸激酶同工酶

英文缩写 CK-MB

正常参考值 0-44IU/L

临床意义 常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监视

18、检验项目 尿素氮

英文缩写 BUN

正常参考值 1.79-7.14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无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19、检验项目 肌酐

英文缩写 CRE

正常参考值 35-115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20、检验项目 尿酸

英文缩写 URIC

正常参考值 155-428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21、检验项目 磷

英文缩写 P

正常参考值 0.8-1.5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降低:见于甲亢,代谢性酸中毒佝楼病,软骨病,肾功能衰竭,长期腹泻及吸收不良。

22、检验项目 甘油三酯

英文缩写 TG 

正常参考值 0-1.7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可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23、检验项目 胆固醇

英文缩写 TC

正常参考值 0-5.2mmol/L

临床意义 意义: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3.TC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

24、检验项目 高密度脂蛋白

英文缩写 HDL-C

正常参考值 >1.04mmol/L

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TG血症,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吸烟,缺少运动等。

25、检验项目 低密度脂蛋白

英文缩写 LDL-C

正常参考值 0-3.12 mmol/L

临床意义 同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当LDL-C值在3.36-4.14mmol/L时,为危险边缘;>4.14mmol/L为危险水平。 

26、检验项目 脂蛋白(a)

英文缩写 Lp(a)

正常参考值 0-0.3mg/L

临床意义 冠心病危险遗传因子,增高:冠心病率和死亡率比正常为增加,改变饮食结不会下降,应以药物治疗

27、检验项目 钾

英文缩写 K+

正常参考值 3.5-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1.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2.钾流入细胞外液;如严重溶血,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3.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4.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5.毛地黄素大量服用。 降低:1.经口摄入减少。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IRI分泌增加。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4.尿钾丢失;肾小管性酸中毒。

28、检验项目 钠

英文缩写 Na+

正常参考值 135-1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病。 降低:1.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2.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3.抗利尿激素过多。

29、检验项目 氯

英文缩写 Cl-

正常参考值 95-11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钠血症,呼吸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及尿道梗塞。 降低: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胆汁液大量丢失,肾功能减退及阿狄森氏病等。 

30、检验项目 钙

英文缩写 Ca

正常参考值 2.23-2.8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骨肿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脂功能减退及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 降低: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佝楼病,软骨病,小儿手足抽搐症,老年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

31、检验项目 二氧化碳结合力

英文缩写 CO2Cp

正常参考值 19-29 mmol/L

临床意义 O2Cp是静脉血标本血浆后,与正常人肺泡气(PCO2=5.33kPa, PO2=13.3kPa)平衡后测得血浆中HCO3-所含CO2量,它主要是指血浆中呈结合状态的CO2,反映体内的碱储备量,其意义与SB基本相当,在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时,它能较及时地反映体内碱储备量的增减变化。

32、检验项目 胆汁酸

英文缩写 TBA

正常参考值 <17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药物引起肝损害时。

33、检验项目 α-L-岩藻糖苷酶

英文缩写 AFU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 显著增高:见于原发性肝肝癌(PHC)。对PHC诊断的阳性率为%--84%。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恶性间皮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肝硬化等也可增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AFU增加,阳性率分别为3.8%和5.6%。显著降低见于恶性卵巢瘤。

34、检验项目 淀粉酶

英文缩写 AMY 

正常参考值 0-115IU/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肠梗阻,腮腺炎,唾液腺炎等。 降低: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

35、检验项目 胆碱酯酶

英文缩写 CHE

正常参考值 7000-19000U/L

临床意义 CHE活性降低时有临床意义。 在病情严重的肝炎患者中,约有4/5病人血清CHE活性降低至正常60%,危重病人可降至正常的10%以内甚至完全缺如。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均可致CHE活性降低。饥饿,营养不良CHE也降低。 可作为有机磷中毒诊断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手段

36、检验项目 糖化血清蛋白

英文缩写 GSP

正常参考值 1.07-2.5 mmol/L

临床意义 1、反映2-3周以来病人的平均血糖水平 2、用于评价糖尿病短期控制程度 3、常用于药物疗效评价

检验项目 酮体

英文缩写 D3HB

正常参考值 0.01-0.3 mmol/L

临床意义 1、糖尿病患者酮症或应急状态的监测,酮症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控 2、指导糖尿病更酮治疗及疗效观察 3、糖尿病人应急状态时,如患急重病、紧张、妊娠和血糖水平持续超过13.4 mmol/L用于监测酮症的发生。4、严重损伤、急重疾病、败血症、营养支持的病人,通过测定早晨空腹血酮体的水平,可了解体内脂肪蛋白质动员的情况。

37、检验项目 补体3

英文缩写 C3

正常参考值 1.2-2.29g/L

临床意义 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炎症反映时其值升高。低值见于肾小球肾炎和免疫复合物疾病。

38、检验项目 补体4

英文缩写 C4

正常参考值 0.2-0.4 g/L

临床意义 比C3敏感,炎症时C4增高,低值表明补体激活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39、检验项目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 M 免疫球蛋白A

英文缩写 IgG IgM IgA

正常参考值 7.00-15.00g/L 0.4-2.6g/L 0.7-4.0g/L

临床意义 升高:单种高浓度:M蛋白症,多种高浓度:SLE、感染慢性期。

慢性肝炎:IgG明显增加、IgA IgM轻度增加。

酒精性肝硬化:IgA明显增加,G、M轻度增加。

感染初期、病毒性肝炎、原发胆汁性肝硬化:IgM明显增加,G、A轻度增加。

类风关、硬皮病、肝硬化:IgG、A轻度增高或正常。

降低:原发或继发免疫低下。

40、检验项目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正常参考值 成人<200IU/Ml

临床意义 链球菌感染后1-4周ASO明显上升,6周可下降,但活动性风湿红热、肾小球肾炎、扁桃体炎、皮肤炎有重要意义。

41、检验项目 C反应性蛋白(CRP)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血清中CRP升高是细菌性感染和组织损伤的最灵敏的指标,对指示炎症、风湿、组织损伤、肿瘤及其愈后有重要意义。

42、检验项目 类风湿因子(RF)

正常参考值 〈20IU/L

临床意义 用于类风湿因子相关疾病的诊断。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