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2025-09-29 10:51:53 责编:小OO
文档
                   冲击波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体外物理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起效快速、精准,治疗周期较短、费用相对节省等特点,近几年已在骨肌疾病等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并得到使用者(康复科、骨科、疼痛科等)和接受治疗者的好评。中国医用冲击波学会于2012.12月在北京成立,中国总院邢更彦教授担任主委,进年来冲击波学会组织了30多家医院的冲击波领域专家学者讨论修定两次,形成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

ESWT适应症:

   主要适应症骨组织疾病: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距骨骨软骨损伤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肌筋膜炎(尤其是条索、硬结);颈腰椎疾病无椎管狭窄、神经卡压、脊髓损伤者;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足底筋膜炎;止点性跟腱炎等。 

   相对适应症:骨性关节炎;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肩峰下滑囊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髌前滑囊炎;胫骨结节骨骺骨软骨炎;股骨大转子滑囊炎;半月板损伤;膝周韧带损伤、肩周炎及肩部肌腱韧带损伤;软组织破溃无严重感染;肌腱挛缩;疤痕硬结;弹响髋;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和肌痉挛等。

   我科临床开展放射式冲击波治疗3年来,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硬结、条索、纤维化)、肌筋膜炎、腱鞘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膝关节骨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及肌腱末端病、创伤致肌腱、韧带短缩、疤痕挛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的治疗。

ESWT与其他物理因子治疗的关系

   可单独应用对于病程较短、损伤部位较为局限、冲击波疗法优势病种如肌筋膜炎、止点性腱病(炎)、皮肤软组织破损(压疮、糖尿病足等)单独应用一般多能收到良好疗效。接受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无效,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

可联合应用对于病程较长、损伤部位较为广泛、冲击波相对优势病种如骨与软骨损伤、滑囊炎、肌腱韧带挛缩、关节功能受限明显、颈腰疼痛伴有神经卡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骨性关节炎、半月板及韧带损伤、骨不连(延迟愈合)等应联合应用物理因子、运动疗法等以及药物配合。

ESWT临床应用技巧

   冲击波能量选择进行冲击波治疗时,关键是将适宜的能量作用于准确的部位。采用适宜的能量和选择准确的部位直接决定疾病治疗效果。能量过低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能量过高可能产生副作用、损伤。按照ESWT能量划分低能量和中能量主要用于治疗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软骨损伤性疾病及位置浅表性骨不连;

高能量主要用于治疗位置较深的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成骨障碍性疾病。按照ESWT波源传递方式划分放射式冲击波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浅表的骨及软骨损伤疾病;聚焦式冲击波、水平聚焦式冲击波主要用于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成骨障碍性疾病和位置较深的骨软骨损伤性疾病;平波式冲击波主要用于治疗位置表浅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伤口溃疡和瘢痕等。如storz-MP200放散式冲击波的能量选择:bar:高能量3.4~5.0;中能量2.6~3.2;低能量1.6 ~2.4。Hz:高频率15 ~21,作用深度表浅;中频率9 ~14,作用深度中等;低频率4 ~8,作用深度较深。

   治疗头选择: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疼痛较为剧烈的、软组织较为丰厚的、粘连比较严重的多选用D20-S/D35-S/DI15;疼痛程度中等、软组织表浅的多选用R15/F15;疼痛范围较广的选用D35-S/放松头;头部颌面选用C15/R15;穴位刺激选用A6。

  手持冲击波手柄时的手法选择:(1) 加压平移(2) 轻触平移(3) 加压回旋(4) 定点加压(5) 放松梳理(6) 放松梳理。

  治疗部位(点)选择: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痛点定位,激痛点(肌筋膜、骨膜、韧带以及原发与继发/主要与附属)及中医的经络穴位等。

   疗程:治疗次数2000-12000不等,视病情轻重、发病时间、部位大小。治疗间隔1-7天不等,一般3天1次。

   ESWT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室温适宜,光线充足,体位舒适;情志障碍,高血压、心律不齐者慎用;注意患者的感受和反馈,适时调整剂量;回避大血管、心肺、神经出孔;神经、血管、肌腱韧带术后3月内禁用或慎用。

   冲击波为何能具备神奇的疗效(作用机理):近年来有国内外专家认为,可能与冲击波特有的生物学效应、物理学效应有关。  

   1、生物学效应高密度组织裂解作用:冲击波通过机械效应及空化效应,在组织中产生拉应力及压应力,引起组织裂解。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冲击波可以使组织内一氧化氮含量改变,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内cGMP水平,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冲击波还可增强与血管再生有关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诱导产生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血管的再生和骨肌疾病损伤修复。

   2、组织损伤再修复作用:冲击波作为一种细胞外物理信号,可在细胞表面产生拉应力及压应力,进而介导一系列细胞内外¡°力-化学¡±信号转导,从而相关基因表达,产生或减少有关活性蛋白,发挥组织损伤修复作用。

   炎症及感染控制作用:冲击波可以活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从而使组织细胞内一氧化氮含量增高,始发抗炎反应。冲击波能够有效的下调NF-Kβ活性和NF-Kβ相关基因的表达(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降低局部炎症反应。 

   3、物理学效应机械效应:即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所产生的效应;

   4、空化效应:即存在于组织间液体中的微气空化泡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振动,当冲击波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的所产生的效应;

   5、热效应:冲击波在生物体系内传播过程中,其振动能量不断地被组织吸收所产生的效应。

   经过国内外冲击波领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冲击波疗法的内涵及外延正得到不断的探究和拓展,新型的设备陆续问世,如聚焦+放射一体机、心脏冲击波、肿瘤冲击波等,涉及骨肌疾病、泌尿系结石、ED、前列腺增生、肿瘤、美容、慢病(脏器)调理等系统。而且基于冲击波疗法这一新型体外物理治疗技术,目前正有国内外学者不断进行相关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问世。

                                                   康复科   张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