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表现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25-09-29 10:51:49 责编:小OO
文档
六上第三单元回顾拓展课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如何表现人物品质

【设计理念】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引领语文教育由思想封闭走向思想,学生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由知识灌输走向寻求共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兴趣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设计特色】 

   六上第三单元导读语中指出“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本课设计紧扣“如何表现人物品质”这个议题,以一篇带多篇,拓展课外三篇同类题材文章,利用班报的二十多篇文章, 开展主题阅读,把课内引向课外,在个性化阅读与集体建构中,进行阅读理解与练习表达,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执教年级】 

六年级

【阅读文章】

《世上最心酸的秘密》《第一趟班车》《卑微的善良》及班报《向日葵》第32期“人间处处有真情”21篇习作

【教学目标】

1.文学手法: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环境等描写,抒发真情,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

2.阅读策略:浏览、感情朗读、默读

3.学生学习:能看懂提示,并根据提示自主完成阅读与练笔任务。

【研读准备】

1.教师:PPT、文本、题卡纸、推荐的课外书《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及班报《向日葵》

2.学生:温习六上第三单元课文及描写方法

【研读活动】

一、导入激趣

师:生活中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屏示)

二、温习课文,引出研读目标

 1. 温习《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

还记得吗?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来自的穷人桑娜及丈夫,他们——(事情)我们被他们的——(品质)感动了

我们遇到了一位残疾青年——(事情),他的——(品质)打动我们的心。

我们在林子里邂逅了一位谎称自己是聋子的——(事情),老教授的——(品质)让我们敬佩。

我们还结识了来自西班牙的接线员苏珊,她——(事情),苏珊的——既让我们感动又让我们敬佩。

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人间真情中,书中人物的美好品质,熏陶着我们的情操。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2.温习描写方法。

相机板书:如何表现人物品质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

           环境描写

             ……

3.(屏示)归纳。

文章事情人物形象描写方法
《穷人》桑娜及丈夫收养孤儿桑娜及丈夫

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

心理活动、环境描写、对话描写
《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谎称家中养马买马草,让“我”继续看书残疾青年

热心、善良、宽厚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唯一的听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无私帮助“我”练琴老教授

爱护和鼓励青年人成才

心理活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用心灵去倾听》苏珊耐心听“我”打电话苏珊

给他人带去快乐和幸福、有爱心

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4.小结。

通过第三单元的课文学习,我们感受到普通老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到人间真情,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同时,我们进一步领会到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环境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一方面建立一个与本课相关的认知背景,使学生在学习时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明晰阅读的议题,产生阅读期待。

三、课外阅读,自主推荐

1.老师布置同学们在课外同步阅读有关描写真情的文章,下面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思考:(屏示)我来推荐

①在课外,读到最让你感动的有关人间真情的文章是哪篇?

②这篇文章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③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

④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四、浏览习作,观照训练目标

1.这样好的描写方法,同学们在习作中是否学会了呢?

2.请浏览班报《向日葵》第32期“人间处处有真情”刊登的习作。

①你最欣赏哪篇习作?

②说一说,这篇习作在描写方法上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通过多文本,来自书本,来自学生习作,形成一个阅读的空间,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语文能力,把知识与自身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多方面体会文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五、群文阅读,拓展读写训练

归纳:在同学们的笔下,真情在家庭,父母的关爱滋润儿女健康成长;真情在校园,老师同学门卫的关爱陪伴我们快乐每一天;真情在小区、在街道,甚至在异国他乡,每一件小事都折射出爱的光芒温暖人间。这刊登的21篇习作写得具体、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无处不在。可惜,没能刊登的同学选材也不错,但是在描写方法上存在不足。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通过阅读课外几篇文章,继续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环境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吧。

(一)浏览3篇文章,思考:(屏示)

(1)默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有没有被感动?请把感动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设计意图】

将课内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好的文章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经历的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身心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张扬。特别是创造性地补充写话,更让他们极大地产生成就感,吸引他们在语文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重点指导

1.文章:《世上最心酸的秘密》

预设:

(1)默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

(2)读一读,让你感动的句子。

(3)做练习题卡一: 1.《世上最心酸的秘密》

读一读文章,你有没有被感动?请把划横线的部分改写成对话的形式。

1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

公司的人很纳闷,说:                                                        

2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公司的老总哭了,说:                                                                                              

3他们知道感恩。

老白感激地说:                                             

(3)汇报交流。

小结:语言描写具体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品质。

2.文章:《第一趟班车》

预设:

(1)读了这篇文章,你被感动了吗?为什么?

点拨指出:看结尾的写法。建议多看看课外书,积累名言警句,可以作为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时可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2) 做练习题卡二: 

2.《第一趟班车》

①读了这篇文章,你被感动了吗?请你想一想,结尾可以怎么补充完整“我”的心理活动?

忽然间我被感动了:

                                                              

②给划线的句子展开想象,写一写当时的环境描写。

窗户外面                                              。

③交流汇报。小结:环境描写起到烘托的作用。

3.文章:《卑微的善良》

预设:

(1) 默读,你有什么感动的地方?

(2) 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写,一起讨论完成。

练习题卡三:  3.《卑微的善良》

1. “被撞倒的老人走过来,有人关心地问他伤得怎么样?”他会有哪些动作表现?

被撞倒的老人走过来,有人关心地问他伤得怎么样?他          

                。没有什么大碍!他说得坦然。

2.当老人被撞倒后,卖报纸的老大爷、清洁工阿姨、修车的中年人、卖茶叶蛋的老奶奶纷纷七嘴八舌的关心、问候,想一想,他们分别会怎样说?

卖报纸的老大爷                                                  

清洁工阿姨                                                              

修车的中年人                                                        

卖茶叶蛋的老奶奶                                                   

(1)汇报交流。

(2)小结:把人物在事件当中的对话、行动展开描写,能更好的表现人物的品质。

六、总结归纳,延伸课外阅读

1.归纳总结(屏示)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

2.推荐课外阅读:《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整本书

3.赠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培根: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结束语:因为最感动人的人间真情,给生活以温暖;最启发人的智慧读本,给生命以启迪。

附板书设计:如何表现人物品质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

           环境描写

             ……

(2014.11.6南宁市立项课题C类“小学语文单元整组语感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研讨课。2014.11.12青秀区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周展示课)

【教学后记】

     该节课,我一共教了2次。

第一次,是在“小学语文单元整组语感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举行的研讨活动,作为单元的回顾拓展课,《如何表现人物品质》一课设计紧扣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感受真情”,巩固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从文本中获得情感熏陶,进一步习得读书写作的方法。课上完,自己总觉得内容单薄,过于直线型,在学生层面、课外阅读面没有横向拓展。当与听课的黄校长、课题组成员探讨,获得启迪:老师为学生准备了3篇课外文章,每一篇都有侧重点练习片段描写,或语言,或动作,或环境等,没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被动接受”,老师“牵着鼻子走”,来自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课外阅读分享少,缺乏拓展大量阅读。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于是,我修改教学设计,第二次在2014年秋季青秀区学科带头人教学开放展示周执教。这节课,我增加了: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课外读到的有关反映人间真情的文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感动的一篇,说一说这篇文章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再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发言活跃,异彩纷呈,五十多位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丰富,描写的方法各有特色,为学生的单元课文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具有“一篇带多篇”“一组带多元”的开拓性。学生发言独具个性,吸引在座的每一位。这个环节的师生、生生交流充满和谐、情趣,很让我享受。我深深领悟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课毕,得到来自青秀区各校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我心中总是觉得设计有缺憾。碰巧,我的班报《向日葵》32期“人间处处有真情”印刷好了。我眼前一亮:何不把这二十多篇学生的佳作引进课堂交流、评析呢?让学生在“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中,老师“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吗?

我期待,在下一次的青秀区片区教学研讨会上,我第三次执教该课,应该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