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
2025-09-30 08:53:10 责编:小OO
文档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主备人:熊明芬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设计理念“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重点难点1、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2、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3、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授课时数12课时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时间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信息来源
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全国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调查后的分析: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上网交友危险大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第六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四、课堂小结。

第七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八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九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2)不同点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十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教后反思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