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
2025-09-30 08:39:27 责编:小OO
文档
中小学教师论文课题研究论文: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实效性的思考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前,要认真解决教师从事教科研,如何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问题。要分析教师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实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实效性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选择教育教学领域有价值且有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有效表达等推广应用成果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以课题研究作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所表现的极大热情,笔者在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感到,引导教师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是当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表述不规范。

例如 “自主学习方式与心理发展应用”这个课题,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其一,心理发展涵盖的面太大,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多个方面,选择这样的课题,研究难以开展;其二,课题名称表述不规范,应改为“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这样就比较准确、清楚地概括了课题研究的对象——中学生和研究的问题——自主学习方式。

2.课题界定不明确。

例如“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与策略的实践研究”、“构建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师生关系研究”等课题,都缺少对“创新性学习”、“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等核心概念明确、清晰的表述,由于概念界定不清,在研究过程中造成了研究目标的偏离和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3.研究目标不适当。

有些课题的研究目标不准确、不具体;有的研究目标不明确;有的研究目标过多,但主攻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例如,一位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制订了这样的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逐步确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课堂;(3)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能够自主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生生互动、互助友爱、合作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实现同步增长。显然,这样的目标不是研究目标,而是工作目标。按照这样的目标,无法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此课题研究目标可拟写为:(1)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2)探索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3)构建体现师生互动的评价机制。这样,课题才能做得有深度、有实效。

4.文献综述不充分。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掌握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不了解他人在自己研究的问题上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不重视或缺乏对他人在本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很容易导致重复研究,也就很难谈得上课题研究的创新。

5.研究方法欠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包括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获取研究资料(数据)、进行资料(数据)分析、总结撰写论文(报告)。其中获取研究资料(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资料(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定性分析(价值分析)、定量分析(统计、数据处理)。现实中,一些教师因为对课题研究方法不熟悉,研究、提出的观点不是来自于对研究资料的分析,而是工作经验的简单堆积,缺乏充分的依据;再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缺少定量分析,缺乏详实的论据材料。由于不能有效运用课题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6.对研究成果缺乏提炼和总结。

很多教师在研究中不善于提炼和总结研究成果。有的研究报告的格式不规范,研究成果与研究目标不能统一;有的课题没有经过实效研究,结论缺乏必要的研究支撑,研究成果显得苍白无力。

二、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态度以及重视和支持的程度,学校整体的科研氛围,必要的资料、设备、经费等。而就教师而言,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欠缺。

据调查,在回答“您读过的教育理论书籍、期刊有哪些”这一问题时,80%以上的教师没有填写教育理论著作,一位教师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在结题论证答辩时,当问及教师教育心理学上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哪些策略时,教师无言以对。上述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上的欠缺。

2.教育科研方法不熟悉。

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重视不够,对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的储备不足,缺乏用科研理论指导课题研究的实践。

3.进行教科研的目的不正确。

部分教师尽管在热情地“做课题”,但并非真正出于研究目的,而是为了评职、评先的需要,课题研究存在着形式化和虚假化现象。

三、课题研究提高实效性的措施

1.树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理念。

所谓教育科研就是在教育实践中探索符合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行为形式。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研究的课题。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就应该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课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当前大力提倡教师人人有课题,就是为了使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研究融合起来,使教师的研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因此,教师要树立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总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2.重视课题选择,选准研究方向。

选择课题就是提出问题,选题实际上是对研究的方向和范围的一种规定和限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根植于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贴近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都是教育教学的问题。因此,课题研究的重心应放在教育教学问题上。通过研究,提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并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把检验的结果科学地表述出来。只有当教师所选择的研究课题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相连时,才会生发研究的渴望与激情。

3.掌握研究方法,深入开展研究。

学习是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要想把研究工作做好,就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教育科研方法及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般讲,选择一项课题进行研究时,首先要弄清五个问题。

(1)本课题研究前人或他人已做过哪些工作?即通过文献检索,掌握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2)我的课题研究要做什么?即研究此课题要解决什么理论或实践问题。

(3)我的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即确立课题研究的目标,并分解目标,使其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研究项目。

(4)我的课题研究计划怎样做?即确定课题研究依据的理论,选定的内容和采取的研究方法。

(5)我的课题研究进度如何安排?即划分课题研究阶段,明确阶段任务,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其表达形式。

一些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读书报告会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它是丰富教师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

4.注重研究过程,提高研究实效。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课题研究的难点是研究过程的行为操控,教师在课题研究的操作上,大致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是选题;二是查阅文献资料;三是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四是撰写开题报告及召开开题会;五是实施研究即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召开各种研讨交流活动,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及召开中期论证会,不断地学习、积累、反思、总结;形成成果;六是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课题研究的步骤,其界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一个步骤做过之后还会有往复。在这里,特别强调三种行为。

(1)开好课题研讨会。课题研讨会是课题组成员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应每两周召开一次,主要是汇报、交流在课题研究中所做的工作,讨论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好下两周的研究工作任务。

(2)上好课题研究课。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研究课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上好课题研究课,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把课题研究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后及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研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探索更优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

(3)做好课后反思。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教师要带着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走进课堂,带着研究的心态进行阶段性、经常性乃至每节课的反思,要经常进行自我检查,检查研究计划的落实情况和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通过课题研究,逐步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