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一章 机械运动重点知识总结
2025-09-30 08:39:28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

  ①进率:             

                 km   103   m   103    mm   103    um   103   nm              

                 m    10   dm   10   cm    10   mm

  即

        

  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

  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          nm                   25um=           m

      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 

      所以25km= 25×1012 nm=2.5×1013 nm

      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 

      所以25um=25×10-6 m=2.5×10-5 m

二、长度测量

  1. 基本工具:刻度尺

  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 用 时——→三会:

    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 (N为数量)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③滚轮法: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周长。

  【注意】

  ① 测量时不可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但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千万不要忘记最后读数时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三、时间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2.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

  3.换算:1h=60min=3600s

  4.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钟、石英钟、日晷、沙漏等。

四、错误和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1.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②改进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第2节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的理解

  1.定义: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包括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不可以是物体本身)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假定不动)。

  说明:

1、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这样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的。

2、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时,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树木、建筑为参照物;研究河流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通常以河岸为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3.判断方法: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平时所说的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

  ②、描述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定参照物,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

二、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③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符号:v

  3.公式:         变形可得:s=vt,t =

   由公式可知,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也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4.单位:m/s(基本单位)、km/h(常用单位)且1m/s=3.6km/h

  5.  1m/s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

  【注意】     ①公式中v、s、t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②单位要统一:m/s、m、s或km/h、km、h

               ③理解符合单位的物理意义。

三、匀速直线运动

  1.特点:

  ①运动路线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②快慢不变,即速度大小不变。

   2.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注意】此处不能说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于路程成正比。因为此时速度v是个定值。

 

  3.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

                                          

                   s-t图                                       v-t图

  

  4.其他图像的理解:

                                 

1                                         ②

  在图① ②中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教你看图:

  

  0~4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8s时间内,物体静止不动

  8~11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在10s时相遇(甲追上乙)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从原点出发,乙从距原点50km处出发,且甲、乙在2h时相遇,(甲追上乙)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均从同一位置出发,乙比甲先走4s,且甲、乙在第8s相遇(甲追上乙)

【注意】s-t图中,倾斜直线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越靠近s轴速度越快);水平线代表原地不动,即静止;交点代表两物体相遇。

四、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1.运动方向不变,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粗略的描述物体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运动情况。

  3.公式:(s为总路程,t为总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注意】  

  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②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③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的比值。

  ④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等时间平均速度公式。

  4.测量平均速度:

  ①原理: 

  ②方法: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行的时间t,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利用公式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注意事项:)

争取做到物体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物体停止运动的同时停止计时。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