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酸碱滴定法试题库(问答题)
2025-09-30 08:42:31 责编:小OO
文档
酸碱滴定法试题库(问答题)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

H2O的共轭碱为OH-;;

H2C2O4的共轭碱为HC2O4-;

H2PO4-的共轭碱为HPO42-。

2.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CO3-,C6H5OH,C6H5NH3+

HCO3-的共轭碱为CO32-;

C6H5OH的共轭碱为C6H5O-;

C6H5NH3+的共轭碱为C6H5NH2。

3.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S-,Fe(H2O)63+,R-NH+CH2COOH

HS-的共轭碱为S2-;

Fe(H2O)63+的共轭碱为Fe(H2O)5(OH)2+;

R-NHCH2COOH的共轭碱为R-NHCH2COO。

4.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

H2O的共轭酸为H+;

NO3-的共轭酸为HNO3;

HSO4-的共轭酸为H2SO4;

5.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S2-,C6H5O-,C u(H2O)2(OH)2

S2-的共轭酸为HS-;

C6H5O-的共轭酸为C2H5OH

Cu(H2O)2(OH)2的共轭酸为Cu(H2O)2(OH)+。

6.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CH2)6N4,R—NHCH2COO-,COO-

C O O-

(CH2)6N4的共轭酸为(CH2)6NH+;R—NHCH2COO-的共轭酸为R—NHCHCOOH,

COO-

C O O-

的共轭酸为COO-

C O O-H

7.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写出(NH4)2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1)。

答:MBE:[NH4+]+[NH3]=2c; [H2CO3]+[HCO3-]+[CO32-]=c

CBE:[NH4+]+[H+]=[OH-]+[HCO3-]+2[CO32-]

PBE:[H+]+[H2CO3] +[HCO3-]=[NH3]+[OH-]

8. 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写出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1)。

MBE:[NH4+]+[NH3]=c; [H2CO3]+[HCO3-]+[CO32-]=c

CBE:[NH4+]+[H+]=[OH-]+[HCO3-]+2[CO32-]

PBE:[H+]+[H2CO3]=[NH3]+[OH-]+[CO32-]

9. 写出KHP的MBE、CEB和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c(mol·L-1)。

MBE:[K+]=c

[H2P]+[HP-]+[P2-]=c

CBE:[K+]+[H+]=2[P2-]+[OH-]+[HP-]

PBE:[H+]+[H2P]=[HP-]+[OH-]

10. 写出NaNH4HPO4的MBE、CEB和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c(mol·L-1)。

MBE:[Na+]=[NH4+]=c

[H2PO4-]+[H3PO4]+[HPO42-]+[PO43-]=c

CBE:[Na+]+[NH4+]+[H+]=[OH-]+2[HPO42-]+[PO43-]

PBE:[H+]+[H2PO4-]+2[H3PO4]=[OH-]+[NH3]+[PO43-]

11. 写出NH4H2PO4的MBE、CEB和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c(mol·L-1)。

MBE:[NH4+]=c

[H3PO4]+[H2PO4-]+[HPO42-]+[PO43-]=c

CBE:[NH4+]+[H+]=[H2PO4]+2[HPO42-]+3[PO43-]+[OH-]

PBE:[H+]+[H3PO4]=[OH-]+[NH3]+[HPO42-]+2[PO43-]

12. 写出NH4CN的MBE、CEB和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c(mol·L-1)。

MBE:[NH4+]=c

[CN-]+[HCN]=c

CBE:[NH4+]+[H+]=[OH-]+[CN-]+[HCN]

PBE:[HCN]+[H+]=[NH3]+[OH-]

13. 讨论两种一元弱酸混合溶液的酸碱平衡问题,推导其H+浓度计算公式。

答:设HB 1和HB 2分别为两种一元弱酸,浓度分别为C HB1和C HB2 mol·L -1。两种酸的混合液的PBE 为 [H +]=[OH -]+[B 1-]+[B 2-]

混合液是酸性,忽略水的电离,即[OH -]项可忽略,并代入有关平衡常数式得如下近似式

1

2

12[][][][][]HB HB HB K HB K H H H +++=+

[]H += (1)

当两种都较弱,可忽略其离解的影响,[HB 1]≈C HB1 ,[HB 2]≈C HB2 。

式(1)简化为

[]H += (2)

若两种酸都不太弱,先由式(2)近似求得[H +],对式(1)进行逐步逼近求解。

14. 若要配制(1)pH=3.0,(2)pH=4.0 的缓冲溶液,现有下列物质,问应该选那种缓冲体系?

(1)COO -

C O O - (2)HCOOH (3)CH 2ClCOOH (4)NH 3+CH 2COOH

答:(1) pK a1=2.95 pK a2=5.41 故pH=(pK a1+pK a2)/2=(2.95+5.41)/2=4.18

(2) pK a =3.74

(3) pK a =2.86

(4)pK a1=2.35 pK a2=9.60 故pH=( pK a1+pK a2)/2=(2.35+9.60)/2=5.98

所以配制pH=3.0的溶液须选(2),(3);配制pH=4.0须选(1),(2)。

15.下列酸碱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L -1,能否采用等浓度的滴定剂直接准确进行滴定?

(1)HF (2)KHP (3)NH 3+CH 2COONa (4)NaHS (5)NaHCO 3

(6)(CH 2)6N 4 (7) (CH 2)6N 4·HCl (8)CH 3NH 2

答:(1) K a =7.2×10-4 ,C sp K a =0.1×7.2×10-4=7.2×10-5>10-8

(2) K a2=3.9×10-6 ,C sp K a2=0.1×3.9×10-6=3.9×10-7>10-8

(3) K a2=2.5×10-10 ,CspKa2=0.1×2.5×10-10=2.5×10-11<10-8

(4) K a1=5.7×10-8 ,K b2=K w /K a1=1.0×10-14/5.7×10-8=1.8×10-7,

C sp K b1=0.1×1.8×10-7=1.8×10-8>10-8

(5) K a2=5.6×10-11 , K b1=K w /K a2=1.0×10-14/5.6×10-11=1.8×10-4,

C sp K b1=0.1×1.8×10-4=1.8×10-5>10-8

(6) K b =1.4×10-9 ,C sp K b =0.1×1.4×10-9=1.4×10-10<10-8

(7) K b =1.4×10-9 , K a =K w /K b =1.0×10-14/1.4×10-9=1.7×10-6,

C sp K a =0.1×1.7×10-6=1.7×10-7>10-8

(8) K b =4.2×10-4 ,C sp K b =0.1×4.2×10-4=4.2×10-5>10-8

根据C sp K a ≥10-8可直接滴定,查表计算只(3)、(6)不能直接准确滴定,其余可直接滴定。

16.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c sp K a (K b )≥10-8就可以直接准确滴定。如果用K t 表示滴定反应的形成常数,那么该反应的c sp K t 应为多少?

解:因为C sp K a ≥10-8,Ka=Kt •Kw ,

故:C sp K t ≥106

17. 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

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

H ++OH -=H 2O

K c =1[][]H OH +-=1W

K =1.0×1014 (25℃) 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18. 下列多元酸(碱)、混合酸(碱)溶液中每种酸(碱)的分析浓度均为0.10 mol·L -1(标明的除外),能否用等浓度的滴定剂准确进行分布滴定或分别滴定?如能直接滴定(包括滴总量),根据计算的pH sp 选择适宜的指示剂。

(1)H 3AsO 4 (2)H 2C 2O 4

(3)0.40 mol·L -1乙二胺 (4) NaOH+(CH 2)6N 4

(5)邻苯二甲酸 (6)联氨

(7)H 2SO 4+H 3PO 4 (8)乙胺+吡啶

答:根据C sp K a (K b )≥10-8,p C sp +pK a (K b )≥8及K a1/ K a2>105,p K a1-pK a2>5可直接计算得知

(1)H3AsO4K a1=6.3×10-3, pK a1=2.20 ; K a2=1.0×10-7, pK a2=7.00; K a3=3.2×10-12, pK a3=11.50.

故可直接滴定一级和二级,三级不能滴定。

pH sp=(pK a1+pK a2)=4.60 溴甲酚绿;

pHsp=(pK a2+pK a3)=9.25 酚酞。

(2)H2C2O4pK a1=1.22 ; pK a2=4.19

pH sp=14-p c K b1/2)=14+(lg0.1/3-14+4.19)=8.36 pK a1-pK a2=2.03

故可直接滴定一、二级氢,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

(3)0.40 mol·L-1乙二胺pK b1=4.07 ; pK b2=7.15

cK b2=0.4×7.1×10-8>10-8

pH sp=p c K a1/2=(lg0.4/3+14-7.15)/2=2.99

故可同时滴定一、二级,甲基黄,由红色变为黄色;

(4)NaOH+(CH2)6N4 pKb=8.85

pH sp=14-p c K b/2=14+(lg0.1/2-8.85)/2=8.92

故可直接滴定NaOH,酚酞,有无色变为红色;

(5)邻苯二甲酸pK a1=2.95 ; pK a2=5.41

pH sp=pK W-p c K b1/2=14+[lg0.05-(14-5.41)]/2=8.90

故可直接滴定一、二级氢,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

(6)联氨pK b1=5.52 ; pK b2=14.12

pH sp=p c K a2/2=(-lg0.1/2+14-5.52)/2=6.22

故可直接滴定一级,甲基红,由黄色变为红色;

(7)H2SO4+H3PO4pH sp=[(p c K a1K a2/(c+K a1)]/2=4.70

甲基红,由黄色变为红色

pH sp=[(p(K a2(cK a3+K aw)/c]/2=9.66

故可直接滴定到磷酸二氢盐、磷酸一氢盐,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

(8)乙胺+吡啶pK b=3.25 pK b=8.77

pH sp= p c K a/2=(-lg0.1/2+14-3.25)/2=6.03

故可直接滴定乙胺,甲基红,由红色变为黄色。

19. 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 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

解:C 1=0.10mol •L -1 , K a2=1.8×10-5 ,所以

(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

(2)因为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

所以 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

pH=pK a +lg A HA

-

4.0=4.74+lg %0.1%

x x - x%=15%

20.今有H 2SO 4和(NH 4)2SO 4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050 mol·L -1,欲用0.1000 mol·L -1NaOH 溶液滴定,试问:

(1)否准确滴定其中的H 2SO 4?为什么?采用什么指示剂?

(2)如何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混合液中(NH 4)2SO 4的含量?指示剂有时什么?

解:(1)能。因为H2SO4的第二步电离常数pKa2=2.00,而NH4+的电离常数pKa=9.26,所以能完全准确滴定其中的H2SO4 ,可以采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2)可以用蒸馏法,即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碱溶液,加热使NH3逸出,并用过量的H3BO3溶液吸收,然后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H3BO3吸收液:

4

32NH OH NH H O ∆+-+−−→↑+ NH 3 + H 3BO 3== NH 4+ H 2BO 3-

H ++ H 2BO 3-== H 3BO 3

终点的产物是H 3BO 3和NH 4+(混合弱酸),pH ≈5 ,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按下式计算含量:

424424

()()()2()HCl NH SO NH SO cV w cV = 21.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并且说明原因。

答: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使测定值偏小,因为少量的邻苯二甲酸会消耗NaOH 的量。

22..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

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并说明原因。

答:使第一计量点测定值不影响,第二计量点偏大。因为吸收了CO2的NaOH标准溶液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含有碳酸钠,因为磷酸是中强酸,第一级是完全释放氢离子,试验第一计量点不影响,但是第二级不会完全释放氢离子,使用第二计量点偏大。

23. 一试液可能是NaOH、NaHCO3、、Na2CO3或它们的固体混合物的溶液。用20.00mL0.1000 mol·L-1HCl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可滴定至终点。问在下列情况下,继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还需加入多少毫升HCl溶液?第三种情况试液的组成如何?

(1)试液中所含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比为3∶1;

(2)原固体试样中所含NaHCO3和NaOH的物质量比为2∶1;

(3)加入甲基橙后滴半滴HCl溶液,试液即成重点颜色。

答:(1)还需加入HCl为;20.00÷4=5.00mL

(2)还需加入HCl为:20.00×2=40.00mL

(3)由NaHCO3组成。

24.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下述物质的含量,被测物质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各是多少?

Na2CO3,Al2(CO3)3,CaCO3。

答:根据反应式:CO32-+2H+=CO2+H2O,再根据正离子与负离子的比例关系,可得出:

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2、1∶6、1∶2。

25.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突跃的范围;.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26.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下述物质的含量,当它们均按指定的方程式进行反应时,被测物质与H+的物质的量之比各是多少?

Na2B4O7·10H2O,B2O3,NaBO2·4H2O。

答:根据反应式:B4O72-+2H++5H2O=4H3BO3,再根据正离子与负离子的比例关系,可得出:

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2、1∶2、1:1。

27..酸滴定碱时,水洗后便装液体进行滴定有什么影响?说明原因。

答:酸滴定碱时,水洗后便装液体进行滴定会造成结果偏大,因为水洗过后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会造成标准溶液的浓度降低,造成滴定体积增大,从而造成结果偏大。

28..酸滴定碱时,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有什么影响?说明原因。

答:.酸滴定碱时,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对结果无影响,因为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并没有造成待测物质的量的减小,所以没有影响。29..酸滴定碱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有什么影响?说明原因。

答:酸滴定碱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会造成结果偏大,因为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会造成待测物质的量增大,会消耗更多滴定体积,从而造成结果偏大。

30..酸滴定碱时,锥形瓶蒸馏水洗涤后误用盐酸润洗有什么影响?说明原因。

答:.酸滴定碱时,锥形瓶蒸馏水洗涤后误用盐酸润洗会造成结果偏小,因为锥形瓶蒸馏水洗涤后误用盐酸润洗后锥形瓶会残余盐酸,会消耗待测溶液的酸,从而造成结果偏低。31.什么是酸碱滴定法?举例说明?

答: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利用酸碱间的反应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根据等物质的量的规则:C b·V b = C a·V a

C HCl·V HCl = C NaOH·V NaOH

32.已标定的NaOH溶液在保存中吸收了二氧化碳,用它来测定HCl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改用甲基橙,又如何?

答:NaOH标准溶液如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会变为Na2CO3, 当用酚酞指示终点时,Na2CO3与强酸只能反应到NaHCO3, 相当于多消耗了NaOH标准溶液,此时,测定强酸的浓度偏高。

如用甲基橙指示终点时,NaOH标准溶液中的Na2CO3可与强酸反应生成CO2和水,此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无影响。

33.测定食用白醋时,为什么用酚酞指示剂?能否用甲基橙或甲基红

答:因为用NaOH滴定HAC的突跃范围约为pH=7.7~9.7, 酚酞的变色范围部分落在突跃范围之内,故可用作指示剂.而用甲基橙和甲基红的变色范围没有落在突跃范围之内,故不能用来指示终点.

34.作为滴定分析化学反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答:①反应要有确切的定量关系,即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并且反应进行的完全;

②反应要迅速完成,对速度慢的反应,有加快的措施;

③主反应不受共存物干扰,或有消除的措施;

④有确定理论终点的方法;35.什么事酸碱指示剂?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

答: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它的酸式与其共轭碱式相比应具有明显不同的色调。应选择灵敏度高,颜色变化明显,变色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范围内的,基本都可用作这一类型滴定的指示剂。

36.指示剂的用量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答:指示剂用量的影响也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指示剂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会使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且指示剂本身也会多消耗一些滴定剂,从而带来误差。这种影响无论是对单色指示剂还是对双色指示剂都是共同的。因此在不影响指示剂变色灵敏度的条件下,一般以用量少一点为佳。

二是指示剂用量的改变,会引起单色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移动。尽量少加,否则终点不敏锐,指示剂本身为弱酸碱,多加增大滴定误差

37.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试简要地进行比较。

答: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用酸碱指示剂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范围广泛;其不足之处是各人的眼睛辨别颜色的能力有差别,不能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对于较弱的酸碱,终点变色不敏锐。用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需要特殊设备,操作过程较麻烦,但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克服了人为的因素,准确度较高。

38.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

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OH-=H2O,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t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39.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99.9%),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速率要快。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于直接滴定法中,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40.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当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41.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常用的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两种。(1)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 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用T被测物/滴定剂表示. 特别适用于对大批试样测定其中同一组分的含量。有时滴定度也可以用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如2IT=0.01468g/mL.这种表示方法应用不广泛。

42.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

答:作为基准物,除了必须满足以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外,最好还应具备较大的摩尔质量,这主要是为了降低称量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43.若将H2C2O4 ·2H2O基准物长期放在硅胶的干燥器中,当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

答:偏低。因为H2C2O4 ·2H2O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用它作基准物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导致测定结果CNaOH偏低。

44.为什么NaOH标准溶液能直接滴定醋酸,而不能直接滴定硼酸?试加以说明。

答:因为醋酸的pKa为4.74,满足cKa≥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硼酸的pKa为9.24,不满足cKa≥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不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45.什么叫缓冲溶液?举例说明缓冲溶液的组成。

答:缓冲溶液是一种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该溶液的酸度不因加入或反应产生少量酸或碱,也不因将溶液稍加稀释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弱酸盐或弱碱及其盐组成。如HAc-NaAc ,NH3-NH4Cl

46.酸碱指示剂为什么能变色?什么叫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答:酸碱指示剂大多是结构复杂的有机弱酸和弱碱,其酸式和碱式结构不同,颜色也不同。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指示剂由酸式结构变为碱式结构,或由碱式结构变为酸式结构,从而引起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HIn±1就是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47.滴定曲线说明什么问题?什么叫pH突跃范围?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滴定中为什么突跃范围不同?

答:①说明在滴定的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的PH值存在突变。

②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形成的滴定曲线中的“突跃”部分的PH变化范围称为PH突跃范围。

③突跃范围的大小是由被滴定的酸或碱的浓度和强弱决定的,被滴定的酸或碱的浓度和强弱不同,突跃范围就不同。

48.什么叫混合指示剂?使用混合指示剂有什么优点?

答:混合指示剂是由一种酸碱指示剂和一种惰性染料或两种酸碱指示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物。其优点是:变色范围窄,终点变化敏锐,这是利用了它们颜色之间的互补作用而使滴定终点更加敏锐的。

49.为什么烧碱中常含有Na2C03 ?怎样才能分别测出Na2C03和NaOH的含量?

答:因为烧碱易和空气中的C02作用,所以烧碱中常含有Na2C03。可用双指示剂法测定。称取一定质量的烧碱,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HCl标准溶液滴至酚酞褪色,记下消耗HCI标准溶液的体积V。;然后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至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V2。根据V l、V2以及HCl的浓度即可计算出Na2C03和NaOH的含量。

50.用基准Na2C03标定HCl溶液时,为什么不选用酚酞指示剂而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为什么要在近终点时加热赶去CO2?

答:Na2C03与HCl的反应分两步进行:C032-+H+=HC03-,HCO3-+H+=C02+H20第一化学计量点时PH为8.3 1可选用酚酞做指示剂,但Ka l/Ka2≈104,又有HCO3-的缓冲作用,突跃不明显,误差较大,所以一般选用第二计量点为终点,第二计量点PH为3.9,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为防止溶液中C02过多,酸度过大,致使终点出现过早,所以,近终点时要加热赶去C02。51.如何配制不含Na2C03的NaOH标准溶液?

答:通常先制成NaOH饱和溶液,取NaOH澄清的饱和溶液,用不含C02的蒸馏水稀释并标定。52.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53.根据推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为几个pH单位?但指示剂的实际变色范围与理论变色范围不一致?为什么?举二例说明之。

答:根据推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为2个pH单位,表4—3所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推算结果不相符,其原因是人眼辨别各种颜色的敏锐程度不同。例如,甲基橙理论变色范围是pH在2.4~4.4,实际为3.1~4.4;中性红理论变色范围是pH在6.4~8.4,实际为6.8~8.0。54.缓冲溶液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缓冲溶液对测量过程应没有干扰;所需控制的pH应在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之内;缓冲溶液应有足够的缓冲容量,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缓冲物质应廉价易得,避免污染。55.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 即可。

56.称取基准物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57.为什么弱酸及其共轭碱所组成的混合溶液具有控制溶液pH的能力?

答:由弱酸及其共轭碱(HA-A-)所组成的混合溶液之所以能够控制溶液的pH,是因为当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时,溶液中的A-将与加入的H+反应生成HA,从而使溶液中[H+]变化很小;相反,当加入少量碱时,溶液中存在的HA将与加入的OH-发生反应,使溶液中[OH-]基本保持恒定。

58.用蒸馏法测定NH3含量,可用过量H2SO4吸收,也可用H3B03吸收,试对这两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答:在用过量H2SO4吸收NH3时,要用H2SO4标准溶液,H2SO4的量要准确计量,需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量H2SO4,用甲基红作指示剂;用H3B03吸收NH3时,H3B03的量无须准确计量,只要过量即可。生成的H2B03-要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而过量的H3B03不会被HCl标准溶液滴定。

59.有人试图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NaAc的含量,先加入一定量过量标准HCl溶液,然后用

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HCl。上述设计是否正确?试述其理由。

答:不正确。因加入过量的HCl后,溶液为HCl和HAc的混合液。应按滴定混合酸方法滴定HCl和HAc,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60.与大气平衡的H2O的pH是等于,大于还是小于7.0?

答:与大气平衡的H2O是指水的蒸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此时水的温度为100℃。由于解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故水的解离度增其[H+]也增大,故pH<7.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