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时训练人民版3教案
2025-09-30 09:00:06 责编:小OO
文档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答案:D

2.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这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文学形式(  )

A.元曲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答案:D

3.有文学评论家认为:“文字上的所谓美,表面上虽若流连风景,其暗中深处,都藏有这一个因素在内。诗词必须有寄托,才觉得有味,真正流连风景的,总觉得浅薄,就是为此。”据此,以下诗句中该评论家认为较为浅薄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三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柳词在宋元时代流传很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同的是材料一中哪一作品?有何特点?

(2)在思想感情方面杜甫的诗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作品相似,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1)《诗经》与杜甫诗的风格相同。都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描写现实生活的悲欢离合,语言朴素、凝练、真挚。

(2)屈原的作品《离骚》与杜甫诗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相似。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3)变化:由以诗为主到以词为主。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数量的增加。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