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3年江西历史中考试卷
2025-09-30 08:55:53 责编:小OO
文档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2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3.“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4.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5.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 .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

6. 1939年1月.江西省党部、省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江西省党部、省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人民渡江作战

7.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

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

  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A. 抗日战争时期

  B.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时期

8.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9. 1973年,他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

  A.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0.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印度

11.右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读、研究       可以了解

A.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

  B.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C.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D.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12.九(l)班同学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

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

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世界市场形成    D.美国内战

13.“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

  A. 启蒙运动的意义     B. 资产阶级的影响

  C.工业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1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A               B               C               D

15“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A.新经济的成就      B. 苏联经济的影响

  C.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D. 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 .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阿尔贝蒂《自画像》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宣言》指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建立新的权利。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人们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三阐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2分)

 (2)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简述思想运动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

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约定的和平】

    材料一  但是,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法国》

    材料二  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德国》

(l)材料一所述“和平”是通过哪次国际会议搭建起来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克里孟梭的评论有何依据。(1分)

(2)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1分)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1分)

  【打出的和平】

    材料三  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党史出版社《中国党历史》第二卷(上)

(3)材料三所述“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1分)概述这场战争结束后的4、5年内,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

  【持久的和平】

(4)“持久和平”是“世界梦”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试运用所学知识论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实现。(3分)

                  历史部分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B    2 .D    3.A    4.A    5 .B   6.C    7. D    8. C    9. D    lO. B

11.A  12. B  l3.C   14.A  15.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1)说明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2分)

        辛亥的鼓舞(答到“中华临时的推动”或“民众与社会的支持”亦可);(1分)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掠夺。(1分)

17.(1)由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意思相近即可,2分)天赋、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每点1分,满分2分)

    (2)若结合材料二: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做了精神上的准备)。(2分)

    若结合材料三: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和改革做了思想准备。(2分)

    评分说明:没有结合材料,只谈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给1分。

18.(1)巴黎和会。(1分)会议建立起的凡尔赛体系掩藏着复杂的矛盾。(意思相近即可,1分)

   (2)慕尼黑会议。(1分)“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实际上纵容了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

   (3)抗美援朝战争。(1分)“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1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

  (4)所运用的历史知识或史实能说明论点,1分;理由充分,表述清晰,2分。

    例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爱好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壮大了。(2分)

    又如: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构建世界持久和平;(1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