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景观设计报告书
2025-09-30 08:35:55 责编:小OO
文档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学      院:         艺术学院                                   

  所属教研室:         环境设计教研室  

  课题名称:轨迹1938 —雕塑生态公园设计            

          轨迹1938 —雕塑生态公园设计报告书                               

  专业(方向):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班      级: 艺术环艺12级-6班 学号:XXXX           

  学      生:              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XXX    

  开题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⑴ 题目名称;⑵ 有关的选题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分析;⑶ 前人在本选题领域中的工作成果简述]

⑴ 题目名称

   设计:《轨迹1938 —雕塑生态公园设计》

   论文:《轨迹1938 —雕塑生态公园设计报告书》

⑵ 有关的选题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分析

选题背景: 

在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都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和调整。社会经济中起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 随之对相关产业的布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变革直接导致了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土地、生产设备、工业建筑等一系列资源。这些资源被 称之为后工业遗产。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空间扩张等影响下,一些工业场地、建筑结构以及机械设备等都成为工业社会时代的历史见证,如何将工业遗址改造成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我国的工业遗址改造是一个新课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才三十多年的历史,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本文主要讨论铁路遗址。一方面随着高铁网络建设的逐渐完善和私人汽车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铁路市场冲击巨大。另一方面虽然人民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火车依旧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首选交通工具,尤其在中国每逢节假日仍然要面对票源紧张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难题很基本上还是要靠火车线路的优化和科技的运用。这无疑意味着对城市规划的重新调整,也将会使部分陈旧的铁路设备和轨道被废弃,彻底沦为时代的烙印和回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城市的布局和结构需要重新规划。但是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建设也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城市内部用地紧张,环境破坏严重。城市人口增加、交通拥挤、用地紧张、环境破坏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平衡之问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废弃铁路用地的再开发也将会成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密切关注城市的问题之一。

选题的发展情况分析

   历史文化意义:

城市废弃铁路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内涵。这些地区曾经见证了城市的一段发展史,因为空间的延续历史的意象产生了时间上的承载。简而言之,现代城市废弃地再利用为人类在历史和文化遗迹上提供了延续的可能性。通过改造利用能够保留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一种积极的永续发展方式。

   对经济的影响:

历史经验表明,当代城市的废弃地的改造利用可以激活城市活力与发展,从而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市的废弃铁路用地开发潜力及环境增值空间巨大,对其改造后,将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对生态的影响:

对城市废弃铁路及其周边环境的改造能够促使城市景观的丰富,也能够在全局上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积极的意义。从生态学的方面进行考虑,因为废弃铁路用地基本属于线性连续的,所以非常容易生成生态通廊,连通城市的绿色斑块。不仅能够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气候环境,同时能够方便生物种群之间的交流,对保持物种生存空间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3 前人在本选题领域中的工作成果简述

从学术研究层面上说,后工业景观公园发端于20世纪60~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成熟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德国。其中,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北认为是后工业景观公园的代表作。1997年,查尔斯·瓦尔德海姆等出版论文集《景观都市主义》,提出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城市之中,强调了工业遗址的景观生态修复意义。

杜伊斯堡公园所在的埃舍姆地区是德国鲁尔工业区最落后的地方。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密集地区,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北莱茵-威斯特州的西部,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在逆工业化的过程中,鲁尔区开始对自身积淀的区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思考,尤其重视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工业旅游已成为鲁尔区的新时尚。在设计手法上彼得•拉茨融合了艺术、建筑和景观的各种创作语言,北杜伊斯堡公园是他运用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设计景观的代表作之一,彼得•拉茨称北杜伊斯堡公园的方案是“句法结构式的设计初衷”(syntaktischen Gestaltungsansatz);已经成为公园标志之一的由废弃铁板铺装而成的“金属广场”(Plazza Metallia)可以看到极简主义(minimalism)艺术风格的影子;而公园中地形的塑造、工厂中的构筑物,甚至是废料等堆积物都可以归纳为大地艺术(land art)作品。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最突出的特色是强调工业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对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和对策上。主要特点有:1.表明了对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的态度。拉兹认为,废弃工业场地上遗留的各种设施(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具有特殊的工业历史文化内涵和技术美学特征,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见证,应加以保留并作为景观公园中的主要构成要素。2.对原工业遗址的整体布局骨架结构(功能分区结构、空间组织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以及其中的空间节点、构成元素等进行全面保护,而不仅仅是有选择地部分保留。拉兹在对各种由炼钢高炉、煤气储罐、车间厂房、矿石料仓等工业设施构成的点要素,铁路、道路、水渠(埃姆舍河道)等构成的线要素以及广场、活动场地、绿地等开放空间构成的面要素等进行结构分析的前提下,使旧厂区的整体空间尺度和景观特征在景观公园构成框架中得以保留和延续。3.通过对场地上各种工业设施的综合利用,使景观公园能容纳参观游览、信息咨询、餐饮、体育运动、集会、表演、体闲、娱乐等多种活动,充分彰显了该设计在具体实施上的技术现实性和经济可行性。

我国的工业遗址改造是一个新课题,从上世纪80开始,也才三十多年的历史,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岐江公园是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引入了一些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公园于2001年10月建成,2002年底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度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和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

本人查阅相关资料后,大概梳理了岐江公园的几个设计特点:一、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参差错落的美。二、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废弃产业用地元素的保留、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三、水位变化滨水地段的栈桥式水际设计,滨河地段采用梯田式台阶,保证了人与水的亲近。四、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防洪采用疏导,而不是采用大修堤坝的方法。用生态的方法之力洪水。

从风格上讲此案例属于后工业遗址景观,在后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注意的几个要点在中山岐江公园都有不同的体现。一、废弃物的再利用设计中保留了很多原场地的物件,如铁轨,厂房,水塔,原有高大的树木等这些都是时间的记忆,有了这些就有了怀念,才能叫工业遗址。二、废弃物的功能置换,如铁路的保留,由原来的运输功能,变为现在游憩的功能,很多人都会在上面练习以下平衡。三、将废弃物艺术化,废弃的水塔,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剥去外壳留下登塔的骨架,在加上玻璃围合,和灯光作用。活脱脱的变成了一个工业艺术品。

二、设计或论文主要内容和重点,预期达到的目标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1、设计主要内容

其中本次设计的目的是如何把废弃的工业遗址通过保留,移动,改造,重组,美化等。改造成不同的雕塑,或景观。再结合生态理念形成设计后的遗址雕塑艺术公园设计方案。

(1)在功能上:运用雕塑元素改造铁路遗址不仅可以体现出工业性质,更具有现代感。使其具有一般公园所具备的休闲游憩、健身活动、科普教育、生态、公园管理等等基本功能。改变空间层次使其变得更有韵律,不再死气沉沉与周围的新建商场建筑能够相得益彰。

(2)循环再生:循环再生指周而复始的使用,这种能源循环再利用既节约成本,又因地制宜。将几何造型与循环再生技术相结合,满足了景观造型元素的整体设计感。这样的技术在工业遗址景观改造是非常好的方法,是理想的景观设计。德国杜伊斯堡公园,就利用铸造区的巨大废弃金属板砌成一块正方形的金属广场,成为景观中的一个亮点。在设计中利用废弃的铁轨,枕木等常见的场地元素。使其变成有价值的艺术品,如做成一系列的铁路发展的雕塑。或利用铁轨与大理石对广场地面进行铺装,也或利用轨道和枕木做出一个景观座椅,指示牌等。

(3)在空间上:整个公园运用几何造型手段来规划,从一个单体的景观元素,如一棵树、一条园路等形成设计的面,从点到线到面,营造出空间的变化。在公园入口广场中规定了一个主入口数个次入口,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入口这个面的大小和位置和功能切忌一样,可以利用几何造型的基本原理,利用几何造型形成不同的景观入口形态表现。同时,利用线的分割作用来区分公园的各个功能区,各个功能区的大小个位置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空间布局要功能分明,层次分明,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空间要求,最大限度的改造空间,满足需求。

(4)在绿化上:植物景观设计是艺术的创造活动,这种绿化艺术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形式美是绿化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艺术手法。在绿化中以点的形式植树对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线的形式植树具有引导作用;以面的形式植绿墙或草坪具有强烈的质感;以体的形式植树具有空间的感觉。本设计方案在公园与外界交接的地方种植树列或树阵,用于区分公园的范围和减少一定的噪音。还有会在工业遗址旁种植一颗大乔木,这样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再根据设计的理念此设计理念重视生态,自然而然,减少不必要的规划,以场地的形态再生,生态再生。在绿化上以尊重自然为原则,体现工业遗产景观的自然之美。

(5)设计理念:运用几何造型手段以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工业景观,把工业的力量美和人文环境,历史意义,生态的自然美,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如何把工业遗产与生态景观利用雕塑元素将遗址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体现出工业艺术与自然生态的完美表现。

2、设计预期达到的目标

工业遗址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后工业景观,可以同时体现出工业人文,自然之美,艺术之美,规划之美。使游客可以在游览美景时体会到工业的美和自然生态的美。

公园布局合理,与周围道路,建筑等相得益彰,公园内部道路,休闲,景观等布局合理,主题突出。

充分利用场地里的废旧设施,使其变成有价值的艺术品,如做成一系列的铁路发展的雕塑。或利用铁轨与大理石对广场地面进行铺装,也或利用轨道和枕木做出一个景观座椅,指示牌等。

3、设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空间造型问题。如何使公园的规划有空间感,形式感,造型明确。在景观规划中我们有不同的选择比如颜色,材料,质感,造型等方式,与植物,地形,道路,建筑等进行综合设计会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会变幻出不同的造型。 如何把场地的铁路和景观设计的既有空间感,又造型各异。如何把长长的竖向空间,切分使竖向空间和横向空间相互切换。使空间造型不那么畸形。相互均衡。

第二,公园定位,表现立意。基地分析可知通过本次的调研和资料查询,力求解决废弃货运火车站,在改造时如何利用现状和当地情况,运用雕塑元素改造出有特色的遗址公园,以雕塑为形式生态为主题,体现遗址文化,雕塑文化,当地文化,符合遗址改造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体现出遗址雕塑艺术公园的特色。设计表现要和设计主题相辅相成,设计主题要和设计理念相得益彰。

第三,景观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设计中体现的。景观设计的四大元素为地形,道路,建筑,植物。他们在设计中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形是景观设计的基地和骨架,此案例基地相对比较平坦,所以道路规划会比较平坦,考察基地后就会知道当地适合种植什么植物,就会知道基地内的建筑什么样的该保留,什么样的该改建,还缺少什么建筑如厕所等。

4、解决问题的思路

(1)掌握设计的要求和对设计基地的基本状况。本设计的对象是一个有70多年的废弃铁路货运站,要改造为城市公园。(2)查阅资料,了解设计对象的地理、气候、植物、文化等基本特点,初步拟定公园的功能分区和总体构思。公园除了有铁路遗址及文化的保护与展示功能外,必须具有一般公园所具备的休闲游憩、健身活动、科普教育、生态、公园管理基本功能等需要注意的事项等。(3)形成设计的基本方案。此基地是一个工业遗址,再加上现在提的比较多的后工业景观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所以把方案方向定在工业遗址生态化,结合设计的要求。就是铁路生态公园改造,既要把遗址变遗产,也要把遗产生态化,还要结合公园的要求供人们休闲,娱乐等。最后要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可行性例如植物的种植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符合各种规范。在计算机或建实体模型计算规划的合理性和施工工程的合理性。结果就是要把现在脏乱差的废弃铁路货运站。经过生态化的景观处理变成有特点,有工业的力量美和自然的生态美和人文遗址美的公园。

三、设计或论文方案:[ ⑴ 技术方案(有关方法、技术路线、技术措施);⑵ 施方案所需的条件(技术条件、试验条件等)]

⑴ 对选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技术措施

文献检索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实地调研法:依据现有的理论和时间的需要来提出设计,利用科学设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以此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⑵ 实施方案所需的条件

在前期调研阶段:前期时,根据项目需求,在图书馆查询有关多米诺建筑结构的书籍。先用手绘画出设计构思,再用SU画出建筑的初步造型。

设计过程中:根据前期的调研分析和自己的的想法,将建筑造型更加细致,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充分考虑。先用CAD画出建筑的平面图和标注出建筑的详细尺寸,再运用SU将建筑模型和周边环境建立完整,并做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方案的后期:将设计完善,运用lumion渲出效果图,再用ps进行细节部分的修饰,最后得出最优秀的设计作品。

四、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俞孔坚.工业的张力[J].百年建筑,2004(20):18-23.

[2]庞伟.中山岐江公园的再认识[J]. 建筑技术及设计,2004(5):46-51.

[3]俞孔坚 庞伟. 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 建筑学报,2002(08):47-53.

[4]俞孔坚.中山岐江公园设计[J]. 新建筑,2001(5):17-20.

[5]俞孔坚,叶正,李迪华,以中山市为例,城市规划,Vol.22(4) :14-17.

[6]Mary G. Padua, ASLA. Industrial Strength——Zhongshan Shipyard Park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3(06).

[7]Small Site,Big Stories—Zhongshan Shipyard Park [J]. journa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ities,2009(23)65-68.

[8]俞孔坚,庞伟.岐江公园案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吴疆.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M].2015(6):150-150.

[10]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5: 216.

[11]朱艳.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途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12]王琼,张颖,郑凯.城市废弃铁路道空间生态重构[J].安徽建筑2009(05):9.

[13]刘福智.城市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及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6:15.

[14]贺玉龙.铁路景观的构成与景观因子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58.

[15]孙媛,青木信夫,张天洁.纽约高线的再生1930—2009[J].装饰,2011(01):103-104.

[16]陈兆俭.滇越铁路线性文化遗址保护研究[D].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80.

[17]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3-392.

[18]刘伯英,李匡.工业遗址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建筑创作,2006(9);11-13.

[19]王向荣,任京燕.景观设计与后工业遗址的更新[J].2003(3);11-18.

[20]刘柏英,李匡.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建筑创作,2006(9);36-51.

[21]潘百红,吴健.国内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现状[J].北方园艺,2009(12):135-139.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5年12月)毕业设计(报告书)前期工作

    在师生双选结束后,根据最终确认的导师分配,跟进毕业设计小组会议工作安排:对选的课题进行进一步的调研,进行初步的方案设计,对设计课题的命名确认,按照所有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做毕业设计(报告书)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应用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做好工作记录。12月24之前,提交开题报告及相应的论证材料(参考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6年1月)完成毕业设计基本方案

 根据开题答辩后的结果,分析自己的不足,并按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要求进行设计,完成指导教师提交所指导的毕业生完整的毕业设计方案给指导小组审核,进一步完成毕设作业要求。

第三阶段(2016年2月至4月)校外毕业设计实习

在校外实习阶段继续构思和完善毕业设计方案,进行深入思考及完善。坚持填写实习工作日志,记录实习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保存实习中的设计素材与成果

第四阶段(2016年5月至6月)完成毕业设计方案(报告书)举办展览及毕业答辩

    提交毕业设计方案册、毕业设计报告书、毕业设计过程材料,在校制作设计模型。完成毕业生答辩工作,提交答辩工作总结。整理毕业生档案资料。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