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完整word版)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2025-09-30 08:37:46 责编:小OO
文档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二○一一年 十一月 

课程代码学时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执笔者 
教研室康复教研室课程组 
审核者审批者
一、课程性质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其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对从事康复医学行业作业治疗岗位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是从从作业治疗的角度讨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康复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作业治疗技术和建立科学的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方法,病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作业治疗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作业治疗技术的原则和技术、社区和家庭的作业疗法技术、脑卒中的OT、颅脑损伤的OT、脊髓损伤的OT、脑瘫的OT、周围神经损伤的OT、呼吸系统疾病的的OT、烧伤的OT等,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操作,以掌握各种作业疗法及其临床适应证。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康复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康复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对作业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为接诊患者、作业评定、制定作业治疗计划,作业治疗,再评定。并对作业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

(一)选取教学内容

1.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实际岗位的要求,确定本课程主要的知识模块。

4大作业治疗项目

15项实训内容/工作任务

理论

学时(30)

实训

学时

(22)

备注
作业治疗基础作业治疗概述20
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

22
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22
常规作业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22
体位及转移技术22
治疗性作业活动的训练技术

21
辅助技术的训练技术

21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技术22
颅脑损伤的作业治疗技术22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21
脑瘫的作业治疗技术21
烧伤及疤痕的作业治疗技术21
手外伤的作业治疗技术21
社区作业治疗及职业康复技术常用的社区作业治疗技术22
职业康复技术22
总学时52
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包含核心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对核心内容是必须要讲清楚,配以相应的实训,通过实践强化能力,对于拓展及基础内容,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在实训中做一些必要的强化即可。

2.根据岗位要求和教材(课程)内容列出若干项目

根据实际岗位要求及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考试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实训项目,体现了高职教育培养的要求,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实训过程通过项目要求及任务驱动,达到培养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要求。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形式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多媒体

案例分析

视频

作业情景剧

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等

设计制作

作业

治疗用具

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理论教学引导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中使能力得到提升。根据作业治疗工作岗位需求,依托作业活动项目,确立学习型工作任务

教学采用四步骤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学、做、讲四大步,完成每个章节的所分配的任务,达到“教下去,学进来,做到位,讲明白”的教学要求,旨在学生康复理念的培养。

本课程建议课时:理论学时30,实践课时22。

三、课程学习目标

(一)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基于先期课程,如人体解剖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等基础上,增强对临床各种功能障碍的针对性治疗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岗位技能和对结果的分析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业疗法的同步及后续课程包括运动疗法学、言语治疗学、理疗学、康复工程等

 (二)课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临床作业治疗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素质。

(1)掌握作业治疗的作用及适应症、禁忌症;

(2)熟悉常用的作业治疗器械名称及常用的治疗性活动;

(3)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的基本过程;

(4)掌握作业疗法的原则;

(5)掌握康复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

(6)熟悉职业评估方法及职业康复手段;

(7)掌握社区及家庭环境下作业治疗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应激处置能力;医患的沟通能力;有相应专业技术指导能力;学习、掌握和应用康复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残疾人作业治疗及康复的能力,同时具备获得国家康复治疗(士)师职业资格的能力。

(1)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和训练,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能进行感知觉功能评估和训练。

(3)能进行手功能评估和训练,改善手的精细的、协调的、灵巧的功能性活动能力。

(4)能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手、矫形支具及其他辅助性用品用具等,补偿或扩展活动功能。

(5)能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评估和训练。

(6)能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治疗、文体治疗、职业性的活动练习、家居环境改造。

(7)能对患者进行有关改善日常生活作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宣传教育。

 3.素质目标

(1)养成踏实严谨、勤勉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养成团队协作、沟通理解的工作习惯。

(3)具有自学、探究与创新的工作能力。

(4)具备吃苦耐劳、关爱疾患的工作素养。

(5)热爱康复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

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项目任务工作或学习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学时备注
1项目1:

作业治疗基础

任务1:作业治疗概述主要学习内容:

作业疗法的定义、作业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区别、作业疗法的常用治疗手段、作业疗法的治疗作用、作业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作业疗法不同分类下的治疗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

2.掌握作业疗法的治疗作用;

3.熟悉作业疗法的目的及分类;

4.熟悉作业疗法的临床医用范围;

5.了解成功的作业疗法要素。

6.掌握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

7.掌握作业疗法所包含的作业治疗技术;

8.能熟练根据不同患者的功能障碍表现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技术。

活动设计一:通过理论授课、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掌握作业疗法的含义、治疗作用、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作业疗法不同分类下的治疗技术。

活动二:讨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作业治疗师。

2
任务2:作业活动的分析及评定主要工作内容:

作业分析的目的、作业执行模式包括的基本内容、作业执行模式的特点、作业分析的具体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作业分析的目的;

2.掌握作业执行模式所包括的内容;

3.熟悉作业执行模式的特点;

4.能熟练进行作业活动的分析,并掌握其治疗价值及意义。

1.项目任务:学会作业活动的分析方法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作业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作业分析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作业分析的步骤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3: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主要工作内容:

作业治疗的流程所包括的环节、作业疗法治疗计划的制定原则、作业疗法治疗计划的制定程序

教学要求:

1.掌握作业治疗流程所包括的环节;

2.掌握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原则;

3.掌握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程序;

4.能熟练根据不同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制定合适的作业治疗计划。

1.项目任务:学会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方法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作业疗法计划制定的步骤方法;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作业疗法计划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沟通情况和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4
2项目2:常规作业治疗技术

任务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主要工作内容: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概念、原则、基本方法;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内容及步骤;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1.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概念、原则、基本方法;

2.熟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内容;

3.能熟练指导患者完成床上活动、转移活动、自我照顾的训练技巧;

4.能正确指导患者完成家务活动、社会活动的训练技巧;

5.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项目任务:学会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方法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原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基本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沟通情况和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2:体位及转移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体位及转移技术的概念、目的和注意事项;偏瘫、脑瘫、脊髓损伤、截肢、颈椎病、腰腿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烧伤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及原则;偏瘫患者、四肢瘫患者、截瘫患者及脑瘫患儿的转移技术;搬运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体位及转移技术的概念;

2.能熟练完成偏瘫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3.能熟练完成脑瘫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4.能熟练完成脊髓损伤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5.能熟练完成截肢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6.能基本完成颈椎病、腰腿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烧伤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7.能基本完成偏瘫、四肢瘫与截瘫、脑瘫患者的转移技术;

8.熟悉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9.了解各种搬运技术方法;

1.项目任务:学会常见体位及转移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良肢位的摆放方法、转移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常见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及转移技术;

③给出具体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沟通情况和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3:治疗性作业活动的训练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概念、分类及应用原则;各种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各种作业活动的特点及代表性活动。

教学要求:

1.掌握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概念、分类及应用原则;

2.熟悉各种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各种治疗性作业活动的代表性训练技术;

4.了解各种作业活动的特点及代表性活动。

1.项目任务:学会治疗性作业活动的训练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各种辅助技术的训练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视频讲授治疗性作业活动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各种治疗性作业活动的代表性训练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等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3
任务4:辅助技术主要工作内容:

辅助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应用原则;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常用的辅助器具;节省体能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辅助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

2.熟悉辅助器具的应用原则;

3.掌握辅助器具的应用程序;

4.能熟练指导患者完成辅助器具的应用;

5.掌握节省体能技术的原则;

6.能熟练完成节省体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7.熟悉不同功能障碍患者的节省体能技术。

1.项目任务:学会辅助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常用辅助器具的应用、节省体能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视频讲授辅助技术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常用辅助器具的应用、节省体能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等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3
3项目3: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

任务1: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主要工作内容:

脑卒中功能障碍的特点、脑卒中的作业评估方法、脑卒中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脑卒中恢复各期的作业治疗方法、偏瘫患者辅助具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脑卒中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脑卒中患者的作业评估;

3.掌握脑卒中后各期作业治疗的目标及内容;

4.能正确设计及制作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辅助器具;

5.熟悉脑卒中的病因、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常见并发症。

1.项目任务:学会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脑卒中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视频讲授脑卒中的相关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脑卒中各期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2:颅脑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主要工作内容:

颅脑损伤的病因及分类、颅脑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颅脑损伤认知障碍的表现、颅脑损伤的的作业评估方法、颅脑损伤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颅脑损伤各恢复阶段的作业治疗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颅脑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颅脑损伤的的相关作业评估;

3.掌握颅脑损伤各期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

4.掌握颅脑损伤各恢复阶段的作业治疗方法;

5.能熟练进行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训练。

1.项目任务:学会颅脑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颅脑损伤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颅脑损伤的相关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颅脑损伤恢复各阶段的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3:脊髓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主要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的病因及分类、脊髓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脊髓损伤的作业评估方法、脊髓损伤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脊髓损伤各恢复阶段的作业治疗方法、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办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脊髓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脊髓损伤的作业评估;

3.掌握脊髓损伤各期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

4.掌握述脊髓损伤各恢复阶段的作业治疗方法;

5.能正确设计及制作脊髓患者的日常生活辅助器具;

6.熟悉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办法。

1.项目任务:学会脊髓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脊髓损伤的评估技术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录像讲授脊髓损伤的相关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脊髓损伤恢复各期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等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4:脑瘫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主要工作内容:

脑瘫的病因及分类、脑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脑瘫的作业评估方法、脑瘫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脑瘫的作业治疗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脑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脑瘫的作业评估;

3.掌握脑瘫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

4.掌握脑瘫常用的作业治疗方法;

5.能熟练完成脑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辅助器具的设计及制作;

1.项目任务:学会脑瘫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脑瘫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等讲授脑瘫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脑瘫的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5:手外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主要工作内容:

手外伤的常见原因因及分类,手外伤患者功能障碍的表现,手外伤患者的评估方法,手外伤后的康复分期及目标,屈肌肌腱、伸肌肌腱、手骨折及断指再植的作业治疗方法,手外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手外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手外伤的作业评估;

3.掌握手外伤后的康复分期及目标;

4.能基本完成手外伤并发症的治疗;

5.能熟练进行屈、伸肌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作业治疗;

6.能基本完成骨折及断指再植后的作业治疗;

7.能熟练指导手外伤患者使用作业训练用具。

1.项目任务:学会手外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手外伤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手外伤的基础理论知识;

②教师示范手外伤恢复各阶段的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

2
任务6:

烧伤

的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烧伤的病因及分类、烧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常见的康复问题、疤痕的评估、烧伤患者的压力治疗、压力衣的选择与穿着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1.掌握烧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疤痕的评估;

3.掌握疤痕的治疗方法;、

4.能指导患者进行压力衣的选择与穿戴;

5.熟悉压力治疗的作用机制;

6.能正确指导患者压力衣的保养方法。

1.项目任务:学会烧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烧伤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讲授烧伤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烧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课堂及课后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④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压力衣的制作。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压力衣成品。

2
4项目4:社区作业治疗及职业康复技术

任务1:常用的社区作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我国社区康复的基本宗旨和理念、在社区和家居环境可开展的作业治疗形式、可开发低费用的训练用具、社区康复的范围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有关社区康复的基本宗旨和理念;

2.掌握社区及家庭环境内可开展的作业治疗形式;

3.了解社区康复的范围及实施机构;

4.熟悉社区康复的目标及工作内容;

5.能熟练进行不同患者的低费用训练用具的开发;

6.能基本完成肩吊带及足下垂矫正带的制作。

1.项目任务:学会常用的社区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社区作业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②小组为单位利用生活废旧品制作简单的作业治疗用具。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录像讲授社区作业治疗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社区作业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④布置课后作业:小组为单位利用生活废旧品制作简单的低费用作业治疗用具,并进行展示讲解。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低费用训练用具成品。

4
任务2:职业康复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职业康复的概念、目的、作用、原则和工作内容;职业能力评定;职业训练、职业培训、职业咨询与指导。

教学要求:

1.掌握职业康复的概念、目的、作用、原则;

2.掌握职业康复的内容;

3.熟悉职业康复的任务;

4.熟悉功能性评估方法;

5.掌握职业训练的方法;

6.熟悉职业培训的内容、类别、方法;

7.熟悉职业指导的内容;

8.了解残疾人就业方式和影响因素;

9.熟悉工作分析和工作模拟评估方法。

1.项目任务:学会职业康复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职业评估及职业康复方法;

3.计划实施: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录像讲授职业康复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职业评估及职业训练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4.检查评估: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ppt,书写实训报告,低费用训练用具成品。

4
总学时52
五、教学资源

1.教师任教要求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热爱康复专业,对本专业有着极强的钻研精神。

(2)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3)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有清晰地认识,能够承担2门以上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且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评价较高,并完成年度教学工作任务,年度考核为“合格”。

(4)每3年应有6个月(可累计)以上的临床或专业实践时间,并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作,和谐共事,努力建设成为优秀教学团队。

(6)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参加或主持课题研究。

2.教材选用  

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作业治疗技术》,主编:闵水平,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主要学习资料  

《基础作业学》,主编:陈立嘉,华夏出版社

《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概论》,主编:于兑生、恽小平,华夏出版社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主编:燕铁斌,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业疗法技术学》,主编:、王彤,华夏出版社

4.课程网站:待建

5.实训教学条件

(1)本课程所需的校内实训条件

序号实训室名称主要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完成的实训项目备注
1作业疗法室手工制品材料、胶泥、生活用品社区常用的作业治疗技术
2作业疗法室滚筒、插件板、上肢协调练习器、手功能练习器、套筒等脑损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3作业疗法室轮椅、PT床、支撑器模拟厨房、模拟卫生间等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2)本课程对应的校外实训条件

序号校外实训基地名称完成的实训项目备注
1南京江北人民医院社区作业治疗;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

脑卒中及颅脑损伤的作业治疗;

呼吸系统损伤的作业治疗;

烧伤的康复;

外伤的康复;

2南京明基医院
1徐州市中心医院
2连云港市中医院
3无锡市康复医院
4昆山市康复医院镇医院
5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6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7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8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9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10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1南京同仁医院
12瑞海博康复医院
13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14无锡梓旺康复医院新开设
15高淳县中医院新签约
16江苏省中医院待建
17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待建
18南京紫金康复医院待建
19新设待建
20其他
六、教学评价

1.考核、评价方式

(1)考核方式:《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是理论+实践课,期末考试成绩由理论考试(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和技能考核(占总成绩30%)构成。

考核形式:

①期末考试:期末笔试。

②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完成学习项目任务,点评及回答问题得分。

③技能考核:抽签选取操作考试题目,根据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评分。

(2)对教师及教学评价,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评价方式:

①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网评、反馈意见表、座谈等方式对任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态度等进行评价。

②教师同行评价:通过听课、反馈意见表等进行教师互评,对任课教师的教材、授课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先进性、实训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③校内及行业督导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文件的审查、听课等,综合各方意见对教师教学给予评价。

④用人单位评价: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人单位的毕业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把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作为重要监测指标。

2.考核标准  

考核成绩构成

姓名平时成绩(20%)

技能考核(20%)

期末笔试成绩

(60%)

出勤(3%)

回答问题(3%)

小组点评(4%)

实训操作(6%)

实训报告(4%)

操作考核标准

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
评估患者(翻阅病历、与患者及/或家属交流,了解病情)10了解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情绪及肢体功能情况、耐受程度,有无治疗禁忌证

与患者沟通语言规范,态度和蔼

操作前准备10操作者指甲长度适宜,操作前洗手,寒冷天气操作注意暖手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治疗的项目、治疗的作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操作中安全与舒适3环境整洁,舒适;患者体位舒适,开始操作

操作50

操作方法准确规范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询问患者反应(身体、心理)

不违反操作注意事项

根据医嘱、患者反应及需要及时调整治疗量

操作后10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嘱患者治疗后注意事项

回答问题15思路清晰,回答全面、正确

语言表达流利

总分100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