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2025-09-30 08:47:14 责编:小OO
文档
32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32.1 总则

32.1.1 适用范围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各级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的各结构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表面层、中、下面层施工。

32.1.2 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32.2 术语

32.3基本规定

32.4 施工准备

32.4.1 技术准备

(1) 复核水准点,必须全线联测。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准确测出中桩位置,并依据中桩确定各结构层边线位置。

(2) 熟悉图纸和相关规范、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总工程师向班组长进行书面的一级技术和安全交底,施工前由班组长向操作工人进行二级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2.4.2 机具准备

(1) 拌合设备: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2) 运输设备:大吨位自卸汽车。

(3) 摊铺设备:配备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有条件可配备沥青混合料运转车)。

(4) 碾压设备: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吨位宜大)。

(5) 其他设备:装载机、空压机、水车、加油车、发电机、切割机、平板载重车。

32.4.3 材料准备

原材料: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抗剥落剂等由持证材料员和实验员按规定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应标准。

32.4.4 作业条件

32.5 施工工艺

32.5.1 工艺流程

下承层准备验收→测量放样→沥青混合料拌制→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碾压→养护→成品检验、验收→开放交通。

32.5.2 操作工艺

(1) 测量放样

依据设计资料,恢复中桩位置和结构层边线。下面层施工应采用钢丝引导控制高程的方法,10m设置一个控制桩,施工前准确布设。

(2) 沥青混合料拌制

1)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拌制沥青混合料,混合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外掺材料剂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合厂采用拌和机械试拌,各种规格的集料应分隔堆放,不得混杂。集料(尤其是细集料),需设置防雨顶棚储存,矿粉不得受潮。

3)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合,拌和机应有良好的除尘设备,并有自动检测拌合温度的装置和自动打印装置。

4)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以混合料拌合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胶结料为度,外观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或严重的粗细集料分离现象。

5)混合料拌合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5.2.2-2、表5.2.2-3的要求或者符合本标准的表4.2.4,混合料不得在储料仓内过夜、达不到要求的混合料作废弃处理。

(3) 沥青混合料运输

1)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紧急制动、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余5辆后开始摊铺。

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黏结的隔离剂或防黏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前、后、中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3)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泥土等物,否则宜设水池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摊铺。

4)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处停住,空档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运转车经二次拌合后,再向摊铺机连续均匀的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5)SMA及OGFC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沿车厢板滴漏时,应采取措施予以避免。

(4) 沥青混合料摊铺

1)摊铺前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且工作面必须保持干燥。

2)混合料必须采用配备有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进行摊铺,同时必须具有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锤等初步压实装置。摊铺机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摊铺机必须调整到最佳状态,铺面要求均匀一致,严禁出现离析现象。

3)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调节至与供料、压实速度相平衡,保持连续不断的均匀摊铺,中间不得停顿。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5.2.2-2、表5.2.2-3或本标准4.2.4的要求。

表32.5.2-1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种类普通石油沥青改性沥青
沥青加热温度150~170160~170
矿料加热温度170~190180~200
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55~165165~180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160
摊铺温度,不低于130~150160
初压温度,不低于130~145150
终压温度,不低于105~125110
5)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路段确定,摊铺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达不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

6)下面层摊铺必须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控制好路面高程,中、上面层摊铺宜采用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摊铺,以控制路面厚和平整度。

7)沥青面层的摊铺宜采用2台摊铺机梯队作业。

(5) 沥青混合料碾压

1)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必须在摊铺后立即进行,严禁等候,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严禁停机。

2)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3个阶段进行,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宜参照表4.2.5进行均匀的碾压。初压用10t以上的钢轮压路机紧随摊铺机碾压,复压必须在初压完成后紧接着进行,用16~25t轮胎压路机碾压。终压用较宽的钢轮压路机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遍数及组合方式依据试铺段确定。

表32.5.2-2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
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
钢轮式压路机2~342~352~36
轮胎压路机2~342~362~38
振动压路机2~3

(静压或振动)

3

(静压或振动)

2~3

(静压或振动)

5

(振动)

2~3

(静压)

8

(静压)

3)碾压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5.2.2-2、表5.2.2-3或本标准表4.2.4的要求,并不得将集料颗粒压碎。

4)为了防止混合料黏轮,可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最好是喷雾),水中可掺少量的清洗剂或其他隔离材料,严禁掺加柴油、机油等。要防止过量喷水引起混合料温度骤降。胶轮压路机轮胎表面不宜洒水(轮胎温度高时不黏轮),宜涂刷植物油。

5)钢轮压路机静压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5~20cm轮宽,振动时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不得超过15~20cm。轮胎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3~1/2碾压轮宽。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6) 施工接缝的处理

1)纵向施工缝:对于采用2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的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高程基准面,并有5~10cm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2)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用3m直尺沿纵向,在摊铺段端部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接缝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涂上少量黏层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后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桶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3)横向施工缝应远离桥梁毛勒缝20cm以外,不许设在毛勒缝处,以确保毛勒缝两边路面表面的平顺。

(7) 养护

沥青路面必须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到周围地面温度时(最好隔夜),方可开放交通,同时做好沥青路面的保洁工作。

(8) 成品检验、验收

沥青路面自然冷却后,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路面几何尺寸、体积性质等进行检测,并按照报验程序申请验收。

32.6 质量标准

32.6.1 主控项目

32.6.2 一般项目

(1) 施工前应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其各项检测指标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或相关标准要求。原材料主要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沥青、外掺材料等。

(2) 混合料施工温度宜略高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5.2.2-2、表5.2.2-3或本标准表32.5.2中第(4)条沥青混合料摊铺的要求。

(3) 混合料外观要求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摊铺后表面要求没有明显的离析现象。

(4) 检测混合料品质宜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的相关规定或达到表5.0.4的要求。

表32.6.2-1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标准

项目检查频率质量要求或允许差检查方法
施工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

每车料一次同表4.2.4温度计测定
运输到现场温度(℃)

初压温度(℃)

每碾压段2次(每次3点)
复压温度(℃)

碾压终了温度(℃)

矿料级配与生产配合比级配的偏差0..075mm筛孔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次±2%拌合厂取样,用抽取后的矿料筛分
2.36mm筛孔±4%
4.75mm筛孔±5%
沥青含量(油石比)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次-0.1%,+0.2%拌合厂取样,离心法抽提
马歇尔试验稳定度(kN)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次>7.5拌合厂取样,室内成型实验
流值(0.1mm)20~40或20~50
孔隙率(%)3~6
压实度(%)1芯/2000m2不小于98钻机取芯
孔隙率(%)孔隙率3~7
厚度(mm)中下面层1芯/2000m2-4钻孔检查并铺筑时随时插入量取
上面层1芯/500m-4
总厚度-8
平整度(mm)标准偏差σ全线连续检测100m计算上面层不大于1.0连续式平整度仪
中、下面层不大于1.2
宽度(mm)2处/100m不小于设计值尺量
纵断面高程(mm)2处/100m±10水准仪
横坡度(%)2处/100m±0.3水准仪
中线平面偏差(mm)2处/100m±20经纬仪或全站仪
注:试铺段的质量检查频率应增加一倍。

(5) 成品检测

压实度要求:≥98%(马氏密度);≥93%、<97%(最大理论密度)。

其他检测指标要求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相关规定的要求。

32.7 成品保护

(1) 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成型路面进行防污染保护,包括油污染、砂浆污染、泥土污染等。

(2) 沥青路面终压完成自然冷却后,表面温度低于50℃时方可开放交通。

(3) 路面取芯后,孔眼应及时填补。

32.8 安全环保措施

32.8.1 安全措施

(1) 项目部应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并设专职安全员。

(2) 拌合场内沥青罐、油罐等处应设设置“小心烫伤”、 “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同时配备齐全的灭火设施,出料口应设置“小心坠落”的明显标志。拌合场内机械、车辆的运行应由专人指挥。

(3) 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牌,路口处、车辆转弯处标牌正确、醒目。

(4) 现场施工人员应穿戴防治烫伤的皮鞋、手套等。

(5) 施工便道确保平整、畅通。

32.8.2 环保措施

(1)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合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合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 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4) 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5) 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6) 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2.9 质量记录

(1) 测量放样报验单。

(2) 原材料(粗、细集料、沥青、外掺材料等)进厂检验报告。

(3) 分项工程中间交工证书及附件(附件包括混合料质量检验记录表、现场检验记录表等)。

(4) 沥青混合料的各个工序的温度记录(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

执笔:张海宝

                                               审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