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5-09-30 08:43:46 责编:小OO
文档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5.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

2. 科学探索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

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

实验方法:

(1)拉伸橡皮筋

(2)按压橡皮筋

(3)揉搓橡皮筋

(4)弹拨橡皮筋

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

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

当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

生了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

断,橡皮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

实验结论:

拨动橡皮筋,它会震动并发出声音。

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振动停下来,

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科学词汇:

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

我们把这样的运动称为振动。

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

播放视频《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科学实验:

研究橡皮筋是怎

样发出声音的。

这个活动的目的

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

实验方法:

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

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

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

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

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

到声音。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时,它们发出声

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

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

运动有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三种情

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有发

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

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结论:

是从正反两个方

面来验证之前对

物体发出声音方

法的猜测。

先研究物体怎样

能够发出声音,

再研究如果不这

样物体能不能发

出声音,正好客

观地从正反

两个方面验证之

前的猜测,即声

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

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包括耳郭(又名耳廓)、外耳道等。耳郭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等。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

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而听小骨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需要注意的是,听觉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

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郭》;

实验步骤:

(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

(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认识耳朵结构

学习耳朵结构及

其功能。

观看视频

完成实验内容

通过这一部分学

习,了解耳朵的

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实验证明耳

郭有什么作用

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

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

实验分析:

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

听得就更清楚。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

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

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

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

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

锤、碱面等。

实验步骤:

(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

球皮模拟鼓膜)。

(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面。

(3)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

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鼓膜”

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

(4)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

的振动。

做好实验记录

观看视频

准备实验材料,

并按照实验步骤

完成实验内容

利用鼓膜模型研

究鼓膜的作用

在科学观察和实

验活动中,常常

会利用一些方法

来放大我们不易

观察到的现象,

即媒介的思想。

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用小锤敲击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会看到气球皮上的碱面跳起来。音叉距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碱面跳动的高度。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物体发声产生的振动传播到“鼓膜”时,会使“鼓膜”产生振动,当声音的大小和远近不同时,“鼓膜”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从而推测出人耳鼓膜的振动状态。

实验结论: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观看视频

做好实验记录

如在本实验中,

利用细沙或碎纸

屑或碱面等的跳

动来放大气球皮

的振动就是典型

的例子。气球皮

的振动幅度很

小,难以直接观

察到,但是在气

球皮上放一些细

沙或碎纸屑或碱

面,通过它的跳

动就可以间接地

观察到气球皮的

振动。因此,在

科学观察和实验

活动中,我们要

开动脑筋,用类

似的方法解决实

验活动中遇到的

困难。

3. 科学研讨研讨一:对人耳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1.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点拨:

(1)耳郭能收集声音。

(2)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一层膜,鼓膜能将声通过本节课的讲

解以及实验,总

结人耳的结构和

功能,能够复述

人耳是如何让我

人耳的结构分为

外耳、中耳和内

耳。这里主要掌

握外耳的耳郭起

到收集声波的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