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集散控制系统考试复习资料
2025-09-30 08:46:50 责编:小OO
文档
1.什么是集散控制系统: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实行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集散控制系统DCS系统的基本组成: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监控计算机,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

3.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分散性和集中性、自治性和协调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先进性和继承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友好性和新颖性。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实时数据采集:对测量变送装置输出的信号经A/D转换后进行处理。(2)实时控制决策:对被控变量的测量值进行分析、运算和处理,并按预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3)实时控制输出:实时地输出运算后的控制信号,经D/A转换后驱动执行机构,完成控制任务。

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生产过程,工业计算机

6.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软件是指能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

系统软件:是专门用来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程序.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用户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各种程序。

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类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全数字化,彻底分散化。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设定值随实时工艺数据不断优化

分级控制系统:控制功能分散,集中管理。集散型控制系统.DCS

数据采集系统DAS:只采集不控制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既采集又控制(闭环控制)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全数字化,彻底分散化。

8.数字量输入信号的组成:整形电路,电平转换电路,信号变换电路,信号接口电路。

9.数字滤波:中位值法滤波,将某个被测变量在轮到它采样的时刻,连续采3次或多次从中选择大小居中的那个值作为有效测量信号。

程序判断递推滤波,通过比较相邻的两个采样值,如果它们的差值过大,超出了变量可能的变化范围,则认为后一次采样值是虚假的,应予以废除,而用前一次采样值送入计算机。

递推平均滤波第n次采样的N项递推平均值是n,(n-1),…,(n-N+1) 次采样值的算术平均。加权递推平均滤波,为增加当前采样值在结果中所占的比重,提高系统对本次采样的灵敏度。一阶滞后滤波,对周期性干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波动频繁的变量滤波。

10.模拟量输出信号的组成:由输出接口电路、D/A转换器、V/I变换等组成。

11.通信网络的传输方式:(1)单工通信,信息只能沿单方向传输。(2)半双工通信,信息可以双向传递,但不能同时进行。(3)全双工通信,信息可以同时沿着两个方向传输。

12.串行传输:把构成数据的各个二进制位依次在信道上进行传输的方式。串行通信是利用串行端口在两台设备间进行通信,一次可以传输1位数据,即,使用1条数据线按照次序一位一位传送,每传送完8位为一个字节。

并行传输:把构成数据的各个二进制位同时在信道上进行传输的方式。并行通信是利用并行端口在两台设备间进行通信,一次使用数据线传送8位数据,1次传送一个字节。13.数据通信的工作方式:线路交换方式,在需要通信的两节点间事先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报文分组交换方式,不需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虚电路法先建立逻辑信道;数据报法直接选择路径发送。报文交换方式,不需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经中间节点存储转发。

14.线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1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星形结构,局域网最常用的拓扑结构之一2环型结构3树形结构4总线型结构,最常用的拓扑结构之一5网状结构:容错能力最强的(6)菊花链型结构16.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特征:纵向分层,横向分散,设备分级,网络分层

按功能设备分为四级:现场控制级,过程控制级,过程管理级,经营管理级

与四级设备对应的四层网络:现场网络,控制网络,监控网络,管理网络

17.传输介质:双绞线将各导线绞在一起的目的主要是使绞线间的电磁干扰最小.

18..DCS系统的硬件系统:控制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操作站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

19.现场控制站:主要设备:现场控制单元。主要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及处理,对被控对象实施闭环反馈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

20.DCS主要设备:内置冷却风扇,导轨,电源单元,控制器,I/O卡件,现场总线接口卡件

21.冗余方式:简易的手动备用和多重化自动备用。其中多重化自动备用包括以下三种,

同步运转,让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或部件同步运行,进行相同的处理,并将其输出进行核对。

待机运转,同时配备两台设备,使一台设备处于待机备用状态。

后退运转,使用多台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各自分担各种功能运行。

22.冗余措施:操作站的冗余采用工作冗余的方式。现场控制站的冗余:有的采用1:1 冗余,也有的采用N:1 冗余。采用无中断自动切换方式。电源的冗余:除了220V 交流供电外,还采用了镍镉电池、铅钙电池以及干电池等多级掉电保护措施。输入输出模块的冗余:部分

重要卡件采用1:1冗余。DCS系统软件的冗余:采用信息冗余技术。

通信网络的冗余:采用一备一用的配置。

23.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工具软件。应用软件:通信管理软件,组态生成软件,诊断软件

24.DCS操作系统的用途:用来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用户程序的执行顺序。为用户程序与系统硬件提供接口软件。允许这些程序( 包括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之间交换信息。

25.DCS组态(或组态设计):根据实际生产过程控制的需要,预先将DCS所提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功能模块组织起来,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26.控制站的基本功能:反馈控制(反馈控制的五大部分输入处理,报警处理,控制运算,回路组态,输出处理);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批量控制;辅助功能

27.DCS的信号处理:输入信号处理:①模拟量近零死区处理②模拟量超量程检查③工程单位变换④模拟量变化率超差检查⑤开关量数据预处理。输出信号处理:输出开路检验,输出上下限检验,输出变化率限幅,模拟输出,开关输出,脉冲宽度输出。

28.顺序控制:按预定的动作顺序或逻辑,依次执行各阶段动作程序。顺序控制中可以兼用反馈控制、逻辑控制和输入/ 输出监视等功能。实现顺序控制的常用方法:顺序表法,程序语言方式,梯形图法逻辑控制:根据输入变量的状态,按逻辑关系进行的控制。在DCS 中,由逻辑功能模块实现逻辑控制功能。

29.辅助功能的测量值跟踪:在手动方式时,使本回路的设定值不再保持原来的值,

而跟踪测量值。输出值跟踪:在手动方式时,使内存单元中PID 输出值跟踪手操输出值。在自动方式时,手操器的输出值是始终跟踪控制器的自动输出值的。

从手动切换到自动时,内存单元中的自动输出数值与手操输出值相等,切换是无扰动的。从自动切换到手动时,手操器的输出值与PID的输出值相等,切换是无扰动的。

30.TPS系统:TPS系统构成:工厂信息网(PIN)TPS过程控制网络(TPN)万能控制网(UCN) TPS系统特点:真正实现了系统的开放,人机接口功能更加完善,数据采集和控制的范围广泛,系统总体实现数字化,工厂综合管理控制一体化,系统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系统的兼容性好TPS控制站组成:逻辑管理器LM,故障安全控制管理器FSC,过程管理器PM,先进过程管理器APM,高性能过程管理器HPM。

31.I/A S系统:I/A S系统是怎样的系统:是一种使用开放网络的工业系统,可以使用位工作站和全冗余配置的高标准集散控制系统。

I/A S系统的通信网(通信系统包括):1.节点总线:2、工厂信息网3、载带局域网(LAN)4、现场总线组件I/A S 系统硬件结构:操作站处理器WP,应用处理器AP,应用工作站处理器

A WP,通信处理器COMP,控制处理器CP,现场总线摸件FBM。

32.先进过程管理器构成:先进过程管理模件,由先进通信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器、先进I/O 链路接口处理器和先进控制处理器三部分组成。I/O子系统:由冗余的I/O 链和最多40 个I/O 处理器组成。

33.逻辑管理器构成:逻辑管理模件LMM、控制处理器和I/O链路处理器及I/O模件。

34.故障安全控制管理器FSC:FSC是一种具有高级自诊断的生产过程保护系统,其容错安全停车系统用于保护生产装置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可能会考

36.TDC-3000:TDC-3000系统的组成:局域控制网络LCN及其模件,万能控制网络UCN 及其管理器,数据高速通道DHW及其设备TDC-3000系统的特点:1.开放式系统2.递增的分级控制3.范围广泛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4.面向过程的单一窗口5.工厂综合管理、控制一体化6.系统规模配置灵活、扩展方便7.系统安全可靠,便于维修8.真正的分散9.新老系统兼容42.MACS集散控制系统:MACS系统的组成:网络、工程师站、系统服务器、通信控制站、高级计算站等部分组成MACS系统的网络:系统网络,监控网络(M-NET),控制网络(CNET) 43.J X-300X系统:JX-300X系统主要设备:控制站(CS),操作站(OS),工程师站(ES),通信接口单元(CIU),多功能站(MFS),过程控制网(SCnet Ⅱ)

JX-300X系统软件:SCKey(系统组态—工程师站),SCDraw(流程图绘制),SCControl(图形化组态),SCDiagnose(系统诊断),AdvanTrol/AdvanTrol-Pro(实时监控软件—操作站)44.JX-300X系统通信网络及其特性:信息管理网(商用以太网):拓扑结构:总线形或星形结构;传输方式:曼彻斯特编码方式;通信控制:符合IEEE802.3标准协议和TCP/IP标准协议;通信速率:10Mbps、100Mbps、1Gbps等;通信介质:双绞线、50Ω细同轴电缆、光纤等;通信距离:最大10km;网上站数:最大1024个.

SCnet Ⅱ(工业以太网):其余和信息管理网一样,网上站数:最多15个控制站、32个操作站或工程师站或多功能站.

SBUS总线是控制站内部各卡件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道。主控制卡就是通过SBUS总线来管理分散于各个机笼的I/O卡件的。第一层为双重化总线SBUS-S2,位于控制站所管辖

的I/O机笼之间,连接主控制卡和数据转发卡。第二层为SBUS-S1网络,位于各I/O机笼内,连接数据转发卡和各块I/O卡件。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