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芋老人传原文及翻译
2025-02-08 19:19:29 责编:小OO
文档

芋老人传



原文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相府清严,旁人不得妄入。老人至,不见丞相,先见长史,长史素贵,了不屈,傲然箕踞,徐徐而言曰:“而翁长须白面,修美而长身,今奄然一老奴也!何久淹于污渠水涧之间乎?”老人颔之,长史命奴仆扶之去。



老人不肯,曰:“丞相若果必欲见之,则善为我辞焉;且进知芋美,何不出一相见?”长史无奈,姑出见焉。老人抬头曰:“尚书忆芋乎?”相国遽呼余日:“是尝啖我以芋者乎?”老人应声答:“诺。”于是,相国遽谢客,急命人追之,已亡。



召来竟日亦不来,意已怠。长史白:“尚书何自苦?啖已受赐,不见可也,何欲复召之?”相国不语,命驾往寻之。直南十里,至芋家里,对坐榻上,为其炊芋,既熟,进啖之。相国以手按芋,不释。老人语笑自若。向相国谢日:“犹记老人芋否?”相国颔之日:“然。”老人日:“天下之理一也,岂独芋哉?老人犹记其言,然今非复十余年前之比矣。四封之内,天子治而百官和。顺乎道理,自然丰衣足食,不用受冻挨饿。且今之啖芋者,亦不减于老人之香而甘也。吾老矣,听说当今尚书最重视人才,老人不可以再见尚书一面吗?”相国抚慰道:“然,啖芋不能忘记你的恩德,更何况那些优于芋的人呢?我一定会记住你的话再上报皇上。”于是厚赏芋老人。



翻译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了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的芋头是那样香甜,那样可口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都到这相国府拜见老夫妇。老夫妇没有见过大官,心里不免有点惊惶,那老人回顾老妻,深吸一口气,说道:“你要记住,那时候,相国尚为卑贱之人,希望当个进士,不管他怎样大的官,对待咱俩,也和当时一样,不会有所改变哪!”



因为他所讲的很对,相国也了解老夫妇不是贪图荣华富贵的人。老夫妇到了京城,送进相府,相国吩咐备马,前呼后拥着他亲自来迎接他们。国相府十分威严,一般闲杂人等以及守卫官吏不能随便进去。老人到了,不见相国就传话进去,相国马上接见,相国一见面就说:“你老人家还记得从前请我芋头的往事吗?”芋老人详细地说明了那天的情形。相国很高兴地点头说:“老人家老矣,还记得从前请我吃东西!我今天得志,幸而没忘记老人家!”老人说:“我今天给你送芋头,不求厚禄,只希望你能记住那一点情谊,这就足够了。”老人所言乍听没有什么意义,细玩味他们的故事,都是事实。



我结尾说:当老人失势时,千万不可以丢掉尊严,如果丢掉必将令人沮丧;得意时,千万不能忘记恩情,如果忘了就是丧尽天良。破衣厨里,确确实实储藏着商王朝的宝鼎和周王朝的宝玉啊!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