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魏晋墓砖壁画反映的历史信息
2025-01-14 07:46:25 责编:小OO
文档


嘉峪关的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展现了河西地区在魏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这些壁画墓群分布在距离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的大漠中,共有1400多座,是著名的魏晋古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这些古墓群东西邻接酒泉市的果园乡,西北靠近新城乡。这些古墓在大漠中如同海浪中的波涛。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起点,也是九边重镇之一,归肃州卫所管辖。后汉时期,这里是"玉石障",五代称"天门关",是历代的军事必争之地。到了魏晋时期,战争更加频繁,特别是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先是大面积的蝗虫灾害,接着爆发瘟疫和战争。人们饥饿到食用草根树叶以及牛马毛,饿死病死的尸骨填满了河流,遮蔽了田野,景象惨不忍睹。这些墓群就是这个时期(公元220年)到南北朝(公元5年)的三百六十多年中建造的。嘉峪关市文物部门在1972-1979年的七年间先后发掘了13座墓,从墓葬看是家族聚族而葬的墓地。其中8座是彩绘砖壁画墓,共出土壁画砖700余块,现有六号和七号墓室对游人开放。三号墓为单人葬,七号墓为四人合葬,其余的均为二人合葬。魏晋墓分为二室和三室两种,有拱形斜坡式墓道相通,以干砖垒砌而成。六号墓是这十三座墓中画像砖最多,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因此嘉峪关市文物部门把它作为唯一公开开放的墓室。它是采取了先挖墓道,墓室的洞穴,然后再用干砖垒砌墓室的办法建造的。墓道宽2米,长20米,是斜坡形的,地上铺有各式花纹砖。墓门为拱券丛脊门,上端建有砖砌的门楼,门楼上除绘有彩色的青龙、白虎、朱雀、蜚蠊、麒麟外,还镶嵌上各种类型的建筑造型砖,象托梁赤帻力士造型砖,一手持连鼓,一手持槌的雷公画像造型砖,托梁兽造型砖,以及鸡首人身像,牛首人身像等,大大丰富了古墓壁画的民族色彩。六号墓为三室墓,分前室、中室和后室。前、中室为盝顶,墓室平面近似正方形,后室为普通弧券。墓室各壁为表现劳动人民各种生产生活、妇婢仆从的杂役和墓主人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的砖画。前室的四壁,分二层向内挑出半砖作檐,这是模仿了多层楼阁建筑。在墙上部建有一个"阁"和"壁龛",是象征卧室的。下部有三个拱券门的耳室,东壁一个,西壁两个。上写着:"臧内"(库房),"炊内"(厨房),"牛马圈"(牛马厩),在靠近东南角的二层台下,埋有一陶井,一半埋入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古墓室四壁还绘有多种建筑型装饰图案画,有虎头纹,彩绘马,云气纹,连续三角纹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墓室是完全模仿当时世家豪族宅地的构造。六号墓出土最珍贵的是壁画。已发掘的十三座墓出土六百六十幅壁画砖,而六号墓就出土一百三十二幅。占了出土壁画砖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所以人们把六号墓看作是整个魏晋墓群的缩影。墓前室共五十五幅,主要是表现墓主人庄园经济生活的。中室共六十五幅,主要表现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后室共十二幅,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的财富的。壁画砖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面很宽,很广。如放牧、农耕、采桑、养蚕、狩猎、屠宰、出巡、奏乐、博弈、舞蹈、繁殖、进食、宴饮、庖厨、酿造、服饰、梳妆、布帛、丝束等。画面反映最多的是农牧业,农业上,从下种、耕犁、耙耱、收割、打场、采桑、养蚕;牧业上,从配种、放牧、屠宰、狩猎都画得十分详搏郑困细,甚至连每道程序都无一疏漏。这说明农牧业在当时整个经济中的基念作用,同时也为我们研究魏晋时期的农牧业,提供了一批珍贵而形象的资料。在132幅壁画中,表现宴饮的有28幅,而表现烤羊肉串的就有6幅。烤羊肉是龟兹族的习俗食品,这表明当时河西走廊一带是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壁画中还有表现音乐的画面。以115号壁画为例,画的是两个乐师在宴会上的演奏。据《隋书·音乐志》、《旧唐书·音乐志》载,隋唐宫廷乐部《西凉乐》中使用过三种不同的箜篌: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三种不同的琵琶:阮咸琵琶、五弦琵琶、曲项琵琶和魏晋时期中国归乐的吹奏器一尺八长笛。可从前这些乐器的细部都没看到过,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何处,也很少为人所知。而在六号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乐器,还看到了阮咸琵琶、尺八长笛郑梁嫌的重奏,看到了卧箜篌和阮咸琵琶、尺八长笛的合奏(七号墓)。这对研究中国的音乐不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在壁画中,特别是后室,发现了十副"丝束画"、"布帛图",这实际上是与墓中随葬财富、钱币的意义相同。因东汉末年,经济衰败,货币混乱,已出现了绢帛取代货币的势头。画像砖除军事题材外,壁画砖绝大部分都是一砖一画,笔法简练,形象生动,系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内容,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早于莫高窟艺术,故称壁画砖,或画像砖。但也有几砖一画的,如三号墓的《出行图》、《军帐》、《坞》等。是在几块砖上画一幅完整的画面,表现一个主题。有的则是用几个画面表现一个主题,而又能成画。如六号墓中的《出行图》,一共是由五块砖画成,前面三块砖画的是骑马的队列,第四块砖画的是牛车,最后一块画的是步行的官吏,这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尽管仍是一砖一画,但因它表现的是一个内容,又前呼后应,这实际上是一幅小壁画。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正处于我国绘画史上最繁荣的阶段,但由于连年交战,民不聊生,所以遗存下来的很少,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的出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从绘画技巧看,这些壁画砖并不是罗列堆积事物,而是抓住最本质,最有个性的东西加以表现。所以许多画尽管寥寥数笔,画得很简单,却反映得很深刻,很准确。如17号壁画,只画了一个高墙大院,墙上竟建筑了12个碉堡,院门大开着,却没画一个人,尽管如此,却使人感到阴森,恐怖,而又压抑。又如96号壁画,这是一幅出行图,有6各官吏骑马疾驰,一个车夫赶着牛车紧紧相跟,车上看不出装得甚麽东西,但从牛瞪着眼,喘着粗气挣扎向前的神态和车夫紧靠车辕急躁的神情,使人能感到车内装的东西很重,却又走得很急。画工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画法,画人物时多采用多种画法混合使用的技法。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如轻重、明暗、远近等。从六号墓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用粗线条画人物服装的皱褶,增加了衣服的凝重感;用细线条画马的下腹部使人感到马腹部的柔软和弹性,这是民族绘画传统的具体发展的运用,对后代人物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还有反映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画。如狩猎、放牧、揉面、宰猪以及一些动物画,吃树叶的骆驼,守门的猎犬,被追逐的青羊,奔驰的骏马。画工们以简练流畅的线条,把这些动物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十三座墓中,唯一在六号墓中还发现了保存较完好的一块棺盖面。上面画有十分生动的图案,它采用的是先用刀浅刻成图案,然后再涂以黑漆。图案两端为连壁纹,中间为人物图像。棺盖内面绘有伏羲、女娲各手捧一圆物(象征日月)。画得简洁、活泼、气韵生动。在六号墓中还出土了大量随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