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科学家几乎确定太阳系还存在第九行星,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找到?
2025-01-14 07:55:35 责编:小OO
文档

自从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科学家就想在太阳系找到第九行星。很多人对于太阳系的结构很模糊,太阳系可以分为三层,一部分是内太阳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阳系,有些天体就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绕太阳公园,它们构成了柯伊伯带,其他一些天体距离太阳更远,轨道平面也更为倾斜,它们构成了所谓的离散盘。而在离散盘以外,还存在一大群小天体,构成了奥尔特云,最远可以延伸到大约10万亿公里以外,有将近1光年之遥!1988年邓肯(M.Duncan)证明,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的主要源,而奥尔特云则是长周期彗星的主要源,冥王星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为什么说科学家几乎确定太阳系存在第九行星呢?这就和科学家发现的塞德娜以及2015 TG387两颗天体有关了。2003年11月14日,位于圣地亚哥东北部帕洛马山天文台的塞缪尔·奥斯钦望远镜(Samuel Oschin telescope)首次观测到塞德娜,当时帕洛马山天文台正在搜寻黄道离散天体。在冥王星被列为矮行星之后,科学家以为塞德娜会代替冥王星的位置。然而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在2012年的观测结果显示赛德娜的直径为995±80千米,比冥卫一还要小。科学家在观测赛德娜处在一个难以解释的神秘的偏心轨道中。这表明似乎有大天体扰乱了他们的轨道,而最好的解释就是在离柯伊伯带足够近的地方存在一颗大行星,它可以通过重力吸引影响柯伊伯带中的天体,但它距离内太阳系足够遥远,不会影响近日行星。后来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假设赛德娜确实受到了这样一颗行星的引力影响,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出了这颗所谓的“第九行星”可能所处的轨道,甚至预言了这颗超级地球在天空中可能所处的方位。后来,科学家根据模拟的轨道,在利用超大望远镜巡视天空搜寻太阳系极遥远天体时,发现了2015 TG387,这是一颗属于内奥尔特云的天体,TG387距离我们120亿公里,相当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80倍,也相当于海王星到太阳距离的大约2.5倍!G387的轨道要比地球的公转轨道长出2000多倍。最远的时候,这个天体可以运行到距离太阳3500亿公里以外,最近的时候,它也不会靠近到太阳100亿公里以内,差不多是海王星到太阳距离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它的轨道非常椭长,它需要4万年才会绕太阳一圈,2015 TG387上一次接近太阳的时候,长毛象(mammoth)和洞熊(cave bear)正在欧亚大草原上悠游漫步。TG387的发现、轨道朝向都验证了关于“第九行星”的假设。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Sedna),和2012年发现的2012 VP113,再加上2015 TG387,轨道有某些程度的相似之处,这些轨道的近日点方向具有向某个特定方向聚集的倾向,这些天体距离内太阳系太阳, 根本不可能会受到行星的引力影响。这意味着有一颗大天体,把这些天体都推进了相似类型的公转轨道,这颗理论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20倍,拥有一毁毕个偏心率极高的轨道,在轨道最远处距离太阳可以达到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50倍以上。一些科学家认为,2015 TG387或多或少帮助他们缩小了搜寻范围。他们推测第九行星的位置与2015 TG387的轨道相对,而形成重力共袜拆振,清扫并维持住这些既怪异又扁长的轨道。那为什么过了这么久,人类还是没有发现第九行星呢?因为太阳系实在是太大了,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深入探测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像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按照旅行者1号目前17公里/秒的速度,它还至少还要飞上520年的时间才能抵达奥尔特云。而对于速度为15.4公里/秒的旅行者2号,它将会在580年之后进入奥尔特云。如果想要从奥尔特云的一边进入再从另一边穿出,还需要3万年的时间,而旅行者1号将在2025年与地球彻底失去联系。很多星球的发现,都是先计算,在观测,比如谷神星的发现。1776年,德国的一位数学老师戴维·提丢斯曾推算出了各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例为:0.4,0.7,1,1.6,2.8,5.2,10,19.6……(a=(n+4)/10,其中n = 0, 3, 6, 12, 24, 48...)这一规律后来被称为“提丢斯—彼得定律”。然而研究者们发现,数字“2.8”没有与它对应的行星。难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颗未被发现的天体吗?后来数学家高斯利用“最小二乘法”的运算定律算出了它的运动轨迹。在高斯的预测之下,1801年天文学家观测到了谷神星。目前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巡天项目,除了探测宇宙加速膨胀机理,还有就是寻找第九行星,对那些遥远的星系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分析,搜寻那些非常缓慢移动中的天体。说不定在哪一天,随着天文学家继续搜寻,第九行星就此浮出水面。第九行星将会让人类重新审视太阳系,对于人们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如果能发现它,它很可能会以一位希腊或罗马神祗的名字命名,与太阳系其余天体命名的方式一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