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汉朝司马大还是司徒大
2025-01-15 12:02:08 责编:小OO
文档


在汉朝时期,司马和司徒均属于三公之列,司马主掌军事,司徒则负责行政管理。汉成帝在位时,对官职进行了调整,将御史大夫提升为大司空,但司徒的地位依旧高于司空。到了东汉时期,大司马成为三公中的首位,掌握着军事上的最高权力。然而,到了东汉末年,三公的实际职权逐渐减少,成为虚职,同时在三公之上增设了大司马,其地位在三公之上。
三国时期,魏国在三公之上单独设置了大司马,作为上公,位列第一品,高于大将军,通常由大将军晋升而来。蜀汉的大司马职位也位于大将军之上。吴国则设有大司马、左大司马和右大司马,这些职位都高于上大将军,通常由大将军或上大将军晋升而来。
晋朝继承了三国时期的官制特点,大司马在武官中的排名最为靠前。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魏和齐都将大司马与大将军视为“二大”,负责军事事务,地位在三公之上。北周根据《周礼》设立了六官,大司马是夏官的长官,由卿担任。隋朝以后,大司马的职位被废除。明清时期,大司马这一称号被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担任全事行政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或国防。
大司徒是掌管地官的长官,主要负责处理人民事务。在汉朝,大司徒的称号曾被改为司徒。北周依照《周礼》设立了六官,司徒是地官的长官,由卿担任。隋朝以后,大司徒的职位被废除。明清时期,大司徒这一称号被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负责全国户籍和赋税的制定。
大司空是冬官的长官,主要负责水土管理事务。汉朝时,御史大夫的称号曾被改为大司空。北周根据《周礼》设立了六官,大司空是冬官的长官,由卿担任。明清时期,大司空这一称号习惯上被用来称呼工部尚书。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