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并不总是伴随着打雷,而打雷也并非总是导致下雨。通常情况下,雷电出现在下雨的背景下,因为雷电产生于大气不稳定的情况下,当对流云团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特别是暖湿和冷干的云团相遇时,它们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进而形成雷电。如果这些云团不具备下雨的条件,就不会下雨。
四季的变换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另一半处于黑暗中。地球持续自西向东自转,我们看到天体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就是地球自转的体现。地球自转一周,即太阳从东方升起、落下再升起的周期,大约为一天。同时,地球也在不断地绕太阳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接近完美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的黄道面与自转的赤道面之间有一个23度26分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这个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一度地移动,从而形成了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每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到达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这是春分。到了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称为夏至。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9月23日再次直射赤道,为秋分。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这一天是冬至。四季的更替实际上是地球自转倾角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复存在,四季更替就不会发生,地球上的这一切也将随之改变。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