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水稻秸秆还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01-14 03:16:44 责编:小OO
文档

1. 选择秸秆还田的方式要因地制宜。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可分为5大类: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过腹还田,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
2. 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这种秸秆还田形式,就是把作物收获后的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压在土壤里。这样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地保留在土壤里,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①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易发生土壤微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甚至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所以,一般每亩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不宜超过300公斤,最多不超过500公斤,否则,会影响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及作物产量。因此在秸秆直接还田时,一般还应适当增施一些氮肥,缺磷的补施磷肥。②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适时灌水,或碾压,使土壤与种子接触紧密,能够正常发芽。或者是加大粉碎细度,最好达到3.5厘米以下。③易发生病虫害。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3. 秸秆覆盖还田这种方式就是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这样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但是这样会给灌溉带来不便,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播种。这种形式适合机械化点播,也比较适宜干旱地区。
4. 堆沤还田堆沤就闷袭是使作物秸秆充分高温腐熟以后,施入土壤,堆沤方式有的是通过家畜圈,有的是加上生物菌、水等进行。这样利于植物体的吸收。但是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氮素有一定量的流失,这种形式费工、费时、占地,现在一般农民利用很少。
5. 焚烧还田秸秆经焚烧,有效成分变成废气排入空中,大量能源被浪费,剩下的钾、钙、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可以被植物利用,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杀死了虫卵、病原体及草子。但是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时影响交通及百姓生活,已成为一大公害。要坚决采取措施禁止焚烧。
6. 过腹还田这种形式就是把秸秆作为饲料,在动物腹中经消化吸收一部分营养,像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外,其余变成粪便,施入土壤,培肥地力。而秸秆被动物吸收的营养部分有效地转化为肉、奶等,被人们食用,提高了利用率,这种方式最科学,最具有生态性,最应该提倡推广。
7. 留高茬还田就是在收割水稻时,把稻茬留高10厘米以上,翻到土壤中同样可以起到稻草还田的作用。高留稻茬田翻耕时要深翻15厘米以上,把稻茬彻底翻压到土壤深处,并要精细耙地,防止稻茬浮出水面,影响水稻移栽作业。如果翻压不彻底,仍有稻茬浮出时,可用轧耙将其摁入田面以下。高留茬的优点除能起到稻草还田的作用外,还有方法简单、省工、省力、减少稻草来回拉运、成本低廉等优点。秸秆还田好处多,但是弊端也有。是否实行秸秆还田,采取哪种方式还田,要根据本地、本户、本地块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一刀切。另外,如果当地畜牧业发展较好,饲草缺乏,则不宜推广和施行秸秆还田措施,因为秸秆是牲畜的良好饲料,利用秸秆饲喂牲畜,可以大大降低饲料成本,使牲畜安全越冬,促进畜牧业发展。且还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控制秸秆直接还田数量:秸秆直接还田数量一般以每亩以100公斤~150公斤的干秸秆或350公斤~500公斤的湿秸秆为宜。化学除草时要适当提高有效剂量:秸秆直接还田相应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实施化学除草时,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适当补充土壤水分: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秸秆还田后因土壤更加疏松,需水量更大,因此要保证稻田有充足的水分,以利于秸秆充分腐熟分解。科学增施氮素化肥:水稻秸秆的碳氮比为75∶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1。表明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补充大量的氮肥。否则,微生物分解秸秆就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不利作物正常生长。因此,秸秆还田后要及早增施氮肥,保证秸秆还田发挥效果。
8. 辽宁省花生生产现状如何?花生是辽宁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位列玉米和水稻之后,是辽宁省第三大作物。辽宁省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中低产田较多,特别是辽西北的风沙地带和辽南的山坡沙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花生是耐旱、耐贫瘠稳产作物,适于在沙土地生长。且秋季温度高阳光好,较少阴雨天气,适于花生晾晒,生产的花生较少有黄曲霉污染。发展花生产业,对促进辽宁省作物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光照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能,增加种植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将发挥重要作用。辽宁省适于花生种植的耕地约为1000万亩,主要分布在阜新、锦州、铁岭、沈阳、葫芦岛、鞍山、大连等地区。2013年辽宁花生种植面积为44.7万公顷,年总产在44.5万吨左右,约有70%的花生出口,占全国的20%左右。2013年阜新市花生播种面积278.76万亩,产量达60.8万吨,居第 1 位,平均亩产为218公斤;铁岭市花生播种面积81.75万亩,产量达20.11万吨,居第 2 位,平均亩产为246公斤;沈阳市花生播种面积60.78万亩,产量达14.00万吨,居第 3 位,平均亩产为230公斤;锦州市花生播种面积58.05万亩,产量达21.22万吨,居第 4 位,平均亩产为193公斤;葫芦岛市花生播种面积33.59万亩,产量达4.80万吨,居第 5 位,平均亩产为143公斤;大连市花生播种面积8.67万亩,产量达1.73万吨,居第 6 位,平均亩产为200公斤;鞍山市花生播种面积8.09万亩,产量达1.54万吨,居第 7 位,平均亩产为191公斤;其余各市花生播种面积总和为9.75万亩,产量达2.33万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