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古代一更天是几个小时
2025-01-14 03:13:16 责编:小OO
文档

1. 在古代,"一更"大致等同于两个小时的时间段。
2. 这种划分源于汉代的皇宫值班制度,将一夜分为五个更次,以便按时更换守卫班次。
3. 每个更次对应一个时辰,具体如下: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4. "一更天"指的是戌时,时间范围大约是晚上7点到9点。
5. "二更天"指的是亥时,时间范围大约是晚上9点到11点。
6. "三更天"指的是子时,时间范围大约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7. "四更天"指的是丑时,时间范围大约是凌晨1点到3点。
8. "五更天"指的是寅时,时间范围大约是凌晨3点到5点。
9. 古代的时辰划分有多种制度,包括十二时辰制、二十四时辰制、十时辰制、五时辰制以及百刻制等。
10. 十二时辰制最早在西周时期出现,使用夜半、鸡鸣等自然现象来表示时间,并与地支相对应。
11. 二十四时辰制在宋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将每个时辰再分为初、正两部分,与现在的24小时制时间一致。
12. 十时辰制在先秦时期出现,将一天分为五个部分,后来改用五更制来表示。
13. 百刻制是将一天分为一百个刻度,起源于商代,经历了多次改革,直至明末才引入欧洲天文学知识进行改革,清初定为正式制度。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