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公开课教案(预学单)
2025-09-22 23:13:08 责编:小OO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初步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下发“自主学习单”,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写学习单。

制作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第五组课文中,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是什么呢?先看看关于它的介绍——课件出示:

它是我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被宋徽宗称为“神品”,后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它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抢夺的目标。

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尽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它就是——《清明上河图》(出示整幅画)

2、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清明上河图》,去了解为何称它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初识画卷,整体感知

   (一)

1、揭题,齐读。读好“名扬中外”。

2、题目中有个四字词语——“名扬中外”,社么意思?(名气传遍了中国和外国)

   能给“名扬中外”换个词吗?(举世闻名、世界著名、闻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誉满全球等)

   小结:平时注意积累词语,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3、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7页,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来读书。

4、 请同学们认真对照图画读读课文,读完以后你可以再完善一下你的预学单。

   (二)

    1、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出示预学单词语篇的截图:

张择端     厘米

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官吏    毛驴     悠闲    拽住 

惊扰          形态各异

    2、师:那么这些句子你会读吗?

       出示3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①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②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③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解释“作坊”: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生产的场所;一乘:古代称4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3、师:预学单上还有一张名片,你填好了吗?

出示一位学生填的名片,校对。

提问:这些信息你都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搜集到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看来第一自然段虽然只有几句话,但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大,你最关注的是哪个信息?从这个信息里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

(1)长528厘米,高24.8厘米:这幅画很长。

(2)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告诉了我们这幅画的内容。

(3)八百多年的历史:这幅画的历史很悠久。

(4)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告诉了我们这幅画的现状。

让我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你对哪个信息最感兴趣就突出那个词。齐读。

二、走进画卷,感受热闹

    导语: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这幅图到底特别在哪儿?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请你们再仔细地看这幅画,然后读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根据学生谈到的内容出示相应的段落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人多”

    1、生:画面上的人物很多,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板书:人物众多)出示第二段。

    2、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指名读:“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师: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摊贩、官吏和读书人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想一想,还有哪些人?说得完吗?所以作者用一个标点符号表示(……)

师:画上汇聚了三百六十行的人,看来我们的画家一定是下了很大功夫!有感情的齐读“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出示张择端作这幅画的经历和过程:据我所知,张择端作这幅画时的确下了很大功夫。

       提问: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指名读)

       带着对张择端的敬佩之情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

    4、师:是呀,因为画家下了这么大的功夫,画上的人物众多,所以《清明上河图》称得上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热闹”

    1、过渡:除了人物众多,这幅画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2、生: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还画了许多形态各异的人。(出示第三段前半段)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重点理解“形态各异”:(板书“形态各异”)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都有哪些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

小结:原来冒号后边的句子就在告诉你什么叫“形态各异”,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一个好方法。

  (出示画中热闹的场面)看看这幅图,我们还可以来说:有的……有的……还有的……

    3、是啊,琳琅满目的店铺,来来往往的行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怎么会不热闹呢!齐读这部分内容。

    4、过渡:在这一段中,你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5、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问:这里有几句话?(2句)第一句话它想表达什么?(人小)第二句话:(清楚)

感受“一寸”、“黄豆”的大小:一寸有多大(3.3333厘米),用手指比划一下;黄豆大家见过吧?怎么样?

对比产生冲突:想象一下,在黄豆般大小的地方,我们可能可以看到画中人物的什么?(可能可以看到人物的动作、镜头再拉近可以看到人物的服装、镜头再拉近还可以看到人物的表情、再拉近甚至还可以看到人物脸上的毛孔)

师:在这么小的地方,却能把人物画的如此清楚,你对这位画家有何想法?

预设:这位画家的画技实在太高超了!这位画家实在太厉害太了不起了!(指名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齐读)

    师:是呀,正是画家有如此高超的画技,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三、细品画卷,感悟传神 

1、过渡: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桥北头的情景画得很有趣。(出示第四段,指名读)

2、问:哪里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预设: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追问:这个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马被惊得扬起了头、抬起了前蹄)听到了什么?(马惊慌失措而叫的声音)

     引导:这一幕实在太惊险了!

 3、问:还有哪儿很有意思?

 预设: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追问:此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驴惊慌失措喊叫着)

 引导:这一幕还有几分搞笑呢!

3、你看,张择端把这样一个类似于交通事故的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好像在放电影一样逼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传神(板书“传神”)

     引读“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朗读指导: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读?(敬佩、自豪、骄傲)指名读。

 4、师:正是因为张择端画的如此逼真传神,《清明上河图》才被称为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师:学到这里,我想用一首诗表达我此时此刻对画家、对这幅画的感想,(出示小诗,师读)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卷中。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四、延伸拓展,抒发情感。

    过渡: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瑰宝还有许许多多,请你在音乐声中静静欣赏。

1、出示传统文化的图片,学生欣赏。

2、提问:看了这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中华传统文化实在太博大精深了!

        中国文化太丰富了,作为中国人我太骄傲了!

        作为中国人,我要发扬这些文化,把这些优秀的文化继续传递下去。

3、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努力,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在你们这一代   

       中更加光辉灿烂!   

     

     

五、板书设计:

                      人物众多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街市热闹

                  形态各异                   

                      清楚传神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