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
2025-09-22 22:36:40 责编:小OO
文档
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间万物的哲学,以人为中心,"理"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也是人类所憧憬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理。毕生执着于教育的朱熹,师从一个"理"字。在他的心目中,"理"是万物开始的主宰,是自然界的一切,所有的世间万物,生成于"理",遵从于"理",归结于"理"。这种先天存在的 精神的"理"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又是随处可见,时时主宰着人们的生活。他说万物有一"理",而一物也有一"理"。为了讲得更清楚一些,他采用了古代先贤们在哲学问题上最常用的推理方式,研究出一套以"理"为中心的运行模式来,即理--气--物(现世)--气--理。

天理论与性说思想朱熹继承了二程的理本论思想,以理为其最高范畴,通过对理与气关系的研究和展开,建立起自身庞大而成熟的哲学体系。他的天理论,则是这一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首先说明理与天下万物的关系,提出了理在事上、理在事中的观点。他说: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一,认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皆为形而下之器。同时, 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二,在他看来,理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并且理具有 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三,的超意志特征,和 无所适而不在。四,的超时空特征;普遍之理又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天下没有理外之物,如他举例说,阶砖有阶砖之理,竹椅有竹椅之理。

  形而上的理,何以在事物之上之先?朱熹从理为本体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理已,未尝实有是物也。五,这即是说,在世界本原的理那里,其本然状态便内含了物之理,它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先,而万物则是理之后由理所派生形成。他进而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六,他强调在万物生成之前,理已存在,而且不依具体事物的转化灭亡为转移,理具有永恒的普遍性质。朱熹从他的理气关系理论出发,提出理决定气,理气结合构成天下万物。何谓理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先,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七,这就是说,理与气两大因素,是道器对置关系,任何器物都离不开二者。理是产生万物的本质根据,气是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观念性本体的理与物质材料的气彼此结合,便形成了天地万物。

  这里,朱熹把张载视作世界本原的气,作为第二性的亚层次,与二程视作宇宙总则的理,联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理气统一体内,理是第一性的,是道是本;气是第二性的,是器是用。他以此克服张载重气轻理、二程重理轻气的各执一偏的片面性,形成自己的理气说。

朱熹天理论,是天人合一于一理的学说。理,既指万物的所以然规律,又指孝亲事兄所当然的道德原则。他说: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朱熹无意构造自然哲学的纯理论,他所主张的是以天理的所以然规律,论证说明其所当然的道德律令。他说: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不容己,所谓理也。

    由上可见,朱熹的历史观,是以道德天理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和变化状态,因而一部中国史,只是个顺天理与逆天理的历史。就历史发展趋势看,他勾画了一个曲线发展的模式:顺天理的三代,逆天理的秦汉至唐末五代,顺天理的中兴之宋。尽管他有许多针贬时弊之论,但在这里,则表达了他受命道统,以中兴为务,护佑宋王朝的效忠愿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