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T梁首件工程总结
2025-09-22 22:20:47 责编:小OO
文档
后张法预应力T梁预制施工总结

西沟大桥上部结构右幅4-2后张法预应力T梁是我标段施工的第一片T梁,2012年4月25日混凝土浇注完成,该T梁为30m后张法预应力边跨中板,钢筋加工及安装、模板安装及拆除、混凝土浇注及养护等工序比较顺利,现将此T梁施工工艺总结如下: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本合同段YSTJ-07为全线控制性工程,起讫里程为K37+800~K45+000,路线全长7.2km。主线有标湖1号大桥、标湖2号大桥、张家沟大桥、罗沟1号大桥、罗沟2号大桥、西沟大桥、邓家湾大桥7座大桥,共计2343.8m,上部结构均采用先简支后连续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本次施工西沟大桥右幅4-2T梁为30米T梁。其他数量统计如下表:

表1 预制T梁数量一览表

工程名称30米(片)

40米(片)

备注
标湖1号大桥

60
标湖2号大桥

170
张家沟大桥80
罗沟1号大桥

100
罗沟2号大桥

60
西沟大桥40
邓家湾大桥85
合计100495
2 施工准备及安排

2.1原材料准备

砂、石、水泥及钢筋原材料取样后报试验监理工程师检验,钢筋接头报试验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可用于本项工程。

2.2技术准备

1、项目部经理部组织全体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对现场技术人员、工班长及施工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2、项目部对T梁台座底模进行标高测量,符合要求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测量,经复核合格后方可进行T梁施工。

3、所有施工所用材料的试验工作已全部完成,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已完成;

施工配合比为:  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

                  1:1.40:2.48:0.30:0.012

每方混凝土(kg/m3): 483:674:1198:145:5.796

按以上配合比施工的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良好,坍落度控制在140±20mm,混凝土试件7天强度及28天强度均满足要求。以上试验均经试验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及试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投入使用。

2.3人员安排

主要人员由项目部领导统一安排,具体如下:

表2 施工管理人员一览表

姓名职务工作职责备注
毕岳项目经理负责全面
邓跃华项目总工技术负责
曹海涛生产副经理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杨超项目副总工负责施工方案编制、及技术把关
叶 敏

技术主管负责施工方案实施、及技术把关
汪  勇

桥梁工程师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及相关培训
秦念福测量队队长负责现场测量
魏金明试验室主任负责现场材料检验、试件留置工作
徐怀云拌合站站长负责混凝土拌制、运输
吴活水施工队队长负责现场协调管理
2.4机械设备安排

根据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要求,确保T梁预制施工正常进行,我项目部配备了相应的机械设备:

表3 机械设备一览表

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套)

备注
钢筋调直机2台

性能良好
钢筋切断机2台

性能良好
钢筋弯曲机2台

性能良好
钢筋弯箍机2台

性能良好
数控钢筋弯曲机1台

性能良好
龙门吊80t2台

性能良好
龙门吊5t1台

性能良好
混凝土罐车9m3

4台

性能良好
全站仪SET210K1台

性能良好
水准仪1台

性能良好
电焊机2台

性能良好
拌合站40m3/小时

1套

性能良好
附着式振捣器50台

性能良好
插入式振捣器4台

性能良好
发电机30kw1台

性能良好
3 施工过程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前的准备 备备bei备

 

台座清理

钢筋准备

绑扎梁体钢筋

安装梁体模板

模板制作

绑扎翼板钢筋

监理检验

      不合格分析原因进行处理

   

配合比设计

浇筑混凝土

                                   合格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T梁预制

3.2.1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建设制梁台座→铺设钢板→安装钢筋骨架→安装波纹管→预应力束制作→清理孔道→安装钢绞线→模板整理与涂刷脱模剂→安装模板→浇注混凝土→构件养护→拆除模板→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封端养护→运往梁场存梁。

3.2.2钢筋加工及绑扎

①钢筋拉直、切断、弯曲加工,必须保证设计的几何尺寸。下料时,应特别注意波纹管锚固部位钢筋情况。

②梁内钢筋与预应力束布置环节较多,梁体钢筋与预应力孔道常有冲突情况,钢筋应避开波纹管,加工时应注意在冲突位置打圆弧绕开预应力管道。   

③绑扎钢筋必须准确按设计图标注的位置布置,并要绑扎得十分牢固,不得因浇注混凝土或其它作业荷载而产生变形或移位。

④钢筋绑扎采用扎丝或点焊两种,采用绑扎时扎丝直径应不少于0.9mm。

⑤受拉钢筋和蹬筋,原则上不得进行点焊;在已经铺设好的预应力波纹管上不得进行点焊。

⑥为了保证钢筋保护层的规定厚度,使用砂浆垫块定位铺设于钢筋和模板之间,按梅花型布置,间距标准,每平方米不少于四个。

3.2.3波纹管铺设,锚垫板安装

①波纹管要逐根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砂眼,咬口必须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现场简便的检验方法是用手将波纹管提起,上下晃动,不松动也无咔咔的响声,说明咬口牢固。

②波纹管的接口、切口应成直口,且接口处对接要严,周边不要产生毛刺,用长为25cm左右直径大一级的波纹管为套管,并用塑料胶布将接口缠裹严密,防止接口松动拉脱或漏浆,为确保管道畅通,在波纹管内插入外径小于波纹管内径的通长塑料管。

③铺设波纹管时,应严格按设计管道坐标位置固定,并设固定管道的钢筋支架,其间距为50cm,支架与梁体钢筋绑扎牢固,管道也与每个支架绑扎结实,防止上下左右位移。

④为确保管道内无杂物,管道蔽口处可用泡沫塑料或胶布封堵,严防杂物进入孔道。

⑤施工中要注重保护波纹管,施工人员不得踩踏或用工具敲击波纹管,不得用振动捧碰撞、别撬,若发现有局部砸扁,要及时进行更换处理,用砂轮锯将该处割掉;换大一级波纹管进行套接,并用塑料胶布缠包严密、不漏浆。

⑥锚垫板安装前,要检查其几何尺寸是否正确,注意灌浆管不得伸入喇叭管内,压浆管制作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修理方可使用。

⑦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定位孔的螺栓要拧紧,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  

⑧锚垫板上的灌浆孔要采取封堵措施,用同直径管丝封堵。在锚垫板与模板之间加一层橡胶或泡沫塑料垫,喇叭口与波纹管相接处,要用塑料胶布缠裹紧密,防止漏浆堵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同时清除孔道内可能渗入的水泥浆,在梁两端设专人适时地往复拉动内置塑料管,防止漏入水泥浆形成块体而堵孔。 

3.2.4模板安装

用龙门吊将涂以脱模剂的钢模板吊装就位,分节拼装紧固,用花兰螺栓支撑固定,力求接缝紧密,防止漏浆、移位。后紧跟安装拉杆调整模板,调模时,用吊线通过调整模板底脚的调整丝,逐块将模板调正。底部模板与侧模结合部位采用橡胶管挤密止浆措施。

 横隔板底模必须设置有力支撑,以保证拆除侧模后,横隔板底模仍能起支撑作用,避免横隔板与翼缘,腹板交界处出现因横隔板过早悬空而引起裂纹。

3.2.5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对模板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波纹管,铺垫板,喇叭管,螺旋筋等位置准确,定位牢固。同时检查伸缩缝、护栏、吊装孔,支座等预埋件及预留排水孔的位置和数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注。

浇注顺序:马蹄部位——马蹄至最上层波纹管范围——腹板——翼缘板。

上面四部混凝土浇注均采用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浇注,其浇注方法如下:

①浇注方向是从梁的一端循序进展至另一端。在将近另一端时,为避免梁端混凝土产生蜂窝等不密实现象,应改从一端向相反方向投料,而在距该端4-5m处合拢。

②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期30cm,上下层浇注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上层混凝土必需在下层振捣密实后方能浇注,以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密实性。

③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马蹄部分钢筋较密,为保证质量,可先浇完马蹄部分,后浇腹板。其横隔板的混凝土与腹板同时浇注,浇注时应分层,平行作业。

④为避免腹、翼板交界处因混凝土沉降而造成纵向裂纹,可在腹板混凝土浇注完以后略停一段时间,使腹板混凝土能充分的沉落,然后再浇注翼缘板。

但必须保证在腹板混凝土初凝前将翼板混凝土浇注完毕,并及时整平、收浆。

4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1、原材料控制:把好钢材、波纹管、锚具、水泥、碎石、砂等的材料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不能收,并且要保证施工所需材料数量。

2、钢筋施工中严格控制好钢筋下料的长度、加工精度、安装位置精度及牢靠性。并且根据与质量不同长度及类型计算好钢筋数量及长度,并调整和波纹管及预埋件冲突的钢筋。

3、混凝土配料采用拌合站自动计量,能够确保计量准确,施工配比根据材料含水量进行调整,做好混凝土质量的控制,炎热夏季应根据路程及浇筑时间来控制出站混凝土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入模坍落度符合设计规范及实际要求。

4、混凝土振捣方式为附着式振捣为主,插入式振捣配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定人定岗负责振捣,插入式振动棒在施工中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使上下层良好结合。振捣时间一般控制为混凝土无大气泡上升,确保整体振捣密实。

5、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防止出现脱水现象和干缩裂缝,T梁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喷淋养生。

5首件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1、变截面位置肋板钢筋和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过程中精度不高,后期调整工作量较大。

2、为使模板拆除不破坏梁体混凝土,横隔板模板尺寸加大,横隔板钢筋保护层随之增大。

3、翼板钢筋N2、N4绑扎完成后施工人员在上面操作会踩脱绑。

4、部分翼板钢筋N4与模板支架冲突。

5、模板梳形板外侧三角支撑影响止浆条安装。

6、浇筑混凝土使用的一个料斗开口小,不容易下料。

6下步施工注意事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钢筋下料及制作尺寸精度进行严格控制,精度不足的钢筋坚决不使用,钢筋在绑扎过程中进行多人多次反复检查,保证钢筋保护层符合规范要求,变截面处对钢筋下料及加工尺寸进行调整,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一次合格。

  2、对横隔板钢筋进行调整,使箍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3、翼板钢筋连接方式采用焊接和绑扎配合,保证钢筋连接牢固。

4、将后续模板加工支架位置调整,使钢筋也支架错开。

5、梳形板外侧三角支撑去掉,方便止浆条的安装。

7总结

通过后张法预应力T梁首件施工过程看,我标段所确定的T梁施工工艺满足施工要求,可以用于后期全标段的墩身施工。通过首件墩身施工,使全体施工队伍加深了对墩身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质量认识。同时我们发现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后续T梁施工过程中,针对首件工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继续改进或优化施工工艺,杜绝首件工程中的问题再次发生,保证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的所有T梁施工任务。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YSTJ-07项目经理部

                                            2012年4月25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