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2高三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版)
2025-09-22 23:02:28 责编:小OO
文档
2012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

姓     名                      班      级                     时     间

一、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2)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                                                                

(2)                                                                

(3)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                                                                  

(2)                                                                  

  【解析】

  (1)夫子: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在对话中,译成第二人称。易错点是“豫”,我们记住的是“犹豫”,其实“快乐”是它的第一个义项。参考译文:您似乎不快乐。

  (2)易错点是“平治”。平:平定,治理。治:治理。“平治”同义。参考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三、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①,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三国志》)

  [注]①太祖:曹操。②从妹:堂妹。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

  (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

(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解析

(1)天下没有谁不怨恨(或:天下没有谁不斜着眼睛看),但没有首先发难的。

(2)曹操非常高兴,上表让任峻担任骑都尉,(并)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

(3)救济(他们的)急事,接济(他们)缺少的东西,信用和道义被称颂。

四、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炯辞以疾。……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南史·列传第五十九》)

  (1)使召炯,方委以,炯辞以疾。

  (2)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3)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解析

(1)派人召唤沈炯,将要把的职位(负责文书的工作)委任给他,沈炯以有病来推辞。

(2)陈武帝曾经赞许沈炯,(说他)应居辅佐大臣的职位,、国家的大事,(应该)多多参预筹划(谋划)。

(3)陈文帝也很看重他的才干,想使他受到宠幸,使他显贵。

五、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战国策·燕一》)

  [注释]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2)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解析:

(1)我自己没有一点功劳,但您到郊外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显赫。

(2)一定是有人说我不讲信用,在大王面前伤害我。

六、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注]辟:偏颇,偏向,偏爱。

  (1)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解析:

(1)所以,能喜欢某人又能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的人,天下少有啊。

   (2)“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于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管不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七.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解析  (1)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2分)

      (2)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3分)

      (3)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3分)

【文段参考译文】颜渊、季路两人陪侍着孔子。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八.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周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解析(1)京城里的人没有人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来表示心中的怨恨)。(2分)

       (2)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3分)

       (3)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3分)

【文段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京城里的人指责厉王。邵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不能忍受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人,叫他监视批评的人。只要把批评的人告发,就杀掉他们。京城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路上碰到,互相使个眼色。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消除批评了,京城里的人竟不敢说话了。”邵公说:“这是堵塞住它啊!封闭人的嘴,比阻挡洪水更危险。河水堵塞而使河堤决口,伤害百姓一定很多,人们的嘴被封闭也象这样。因此,治理河水的挖开河道使它畅通,治理人民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说话。……老百姓在心里考虑而在嘴里说出来,考虑成熟了而自然地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它呢?如果堵塞他们的嘴,那帮助你的人能有多少呢?”周厉王不听从。于是京城里的人不敢说话了。三年以后,就把厉王驱逐到彘地去了。

九.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3.(1)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4分)

  (2)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4分)

【文段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

十.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 

 4.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3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2分)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3分)

【文段参考译文】庞葱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庞葱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怀疑这说法了。”“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相信它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魏王说:“我自己能够识别的。”于是辞别而去。而毁谤庞葱的话早就到了。后来太子不再作人质回国,庞葱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

十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

(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5.(1)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3分)

  (2)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2分)

  (3)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3分)

【文段参考译文】要使国家小而且人民少。使百姓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都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人们以他们所吃的食物为甘美,以他们所穿的衣服为美好,以他们所住的房子为安适,以他们的风俗为快乐。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十二.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

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译文: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译文:

 

(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文:

6.(1)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2分)

      (2)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

      (3)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3分)

【文段参考译文】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象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象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十三.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咻:喧哗打扰。②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

(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译文: 

(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译文:

(3)王谁与为善?

译文:

7.(1)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3分)

      (2)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3分)

      (3)(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2分)

【文段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十四.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杂篇》)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译文:

(2)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

(3)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文:

8.(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2分)

      (2)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3分)

      (3)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3分)

【文段参考译文】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河监侯借粮。河监侯答应说:“行。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我问他说:‘鲋鱼,来吧!你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我是东海波浪里的鱼。您能有一斗一升的水使我活吗?’我说:‘行。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你竟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早到卖干鱼的市场里去找我。’”

十五.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译文:

(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译文:

(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9.(1)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2分)

   (2)妻子阻拦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3分)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孩子)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3分)

【文段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她去。孩子的母亲说:“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想要捉猪杀猪。妻子阻拦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不是好跟她开玩笑的。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父母学的人,听取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孩子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于是就杀掉而且烧熟了那只猪。

十六.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①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②盗粮者也。

                                             (《史记·李斯列传》)

注:①黔首:秦称百姓为黔首。②赍(jī):送东西给别人。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译文: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译文: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译文:

 10.(1)因此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广。(3分)

   (2)现在(大王)却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3分)

   (3)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2分)

【文段参考译文】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多,国家大的人口众,强盛的士卒勇敢。因此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拣择细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广;统一天下的君王不抛弃小民,才能显扬盛德。因此地方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分本国的外国的,一年四季都充满着美好,鬼神就会赐福给你: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大王却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十七、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翻译题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尔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上曰:“然汝曹无心,其如汝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不可得也。”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怜,指示以可生之途。”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骨肉也。”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所以慰抚赐责之甚厚,与结婚姻。      (司马迁《涑水纪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译文:

2、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

译文:

3、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译文:

4、惟陛下哀怜,指示以可生之途。

译文:

11、宋太祖夺得天下后,杀了李筠、李重进。召见赵普,询问说:“天下从唐朝末年以来,几十年之间,帝王更换共有十姓之多,战乱不停,百姓死亡遍地,原因在哪里呢?我想平息天下的战争,为国家找一条长治久安的计策,有什么办法可行呢?”赵普说:“您的话说到这里,这是天地神人的福份了。从唐朝末年以来,战乱不停,国家不得安宁,没有别的缘故,只是藩镇权力太大,君主弱而臣子强罢了。现在用来治理天下的,没有其他妙法,只有慢慢地削夺他们的兵权,他们的银钱和粮食,收回他们的精良兵器,天下自然就安稳了。”话没说完,太祖就说:“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我已经明白了。”过了不久,太趁着晚朝与旧臣僚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兴正浓,太祖屏退旁边的人,对石守信等人说:“我没有你们的力量,不能够到这个地位,想到你们的功德,无穷无尽。然而做天子也非常艰难,确实没有做郡节度快乐。我现在不曾有一个夜晚安眠。”石守信等人都说:“是什么缘故?”太祖说:“这个不难知道,谁不想居处在这个位置上呢?”石守信等人叩头说:“您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上天的意志已经确定,谁敢存有异心?”太祖说:“不过你们虽然没有这样的想法,能把你们部下那些想要富贵的人怎么样呢?有一天黄袍加到了你们身上,你们即使想不做,也不可能了。”石守信等人都叩头,流着眼泪说:“我们愚鲁而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希望您怜悯我们指示一条可以生存的道路。”太祖说:“人的一生像一匹快马越过缝隙一样,所以那些喜欢富贵的人不过多积攒金银,自己多多快乐,使自己的子孙不不至于贫穷困乏罢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放弃兵权,选择方便上好的土地与房宅 ,买下来,作为后代子孙的永久基业;再多购置乐伎舞女,每天喝酒作乐,终养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忌,上下全都安妥,不是也很好吗?”石守信等人都拜谢说:“陛下替我们考虑到这种地步,这种恩德正是所谓的让死人复活,让骨头长肉啊!”第二天,都假称有病,请求解去兵权。太祖答应他们的请求,让他们以闲散的官职回府,为安抚而赐给他们的财物很多,并和他们缔结姻亲。

1、我想平息天下的战争,为国家找一条长治久安的计策,有什么办法可行呢?

2、然而做天子也非常艰难,确实没有做郡节度快乐。

3、这个不难知道,谁不想居处在这个位置上呢?

4、希望您怜悯我们指示一条可以生存的道路。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