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 0451 学年学季:20211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 1、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图为( )。 | ||
| 1. C. O1 X O2 2. X O 3. X O 4. O X | ||
| 2、以时间作为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行为,如行为出现与否、频率及其持续时间等的记录法是( )。 | ||
| 1. 时间取样法 2. 事件取样法 3. 行为取样法 4. 活动取样法 | ||
| 3、能反映实验样本得到的实验结论推广到全体研究对象(目标总体)的有效程度的指标,称为( )。 | ||
| 1. 效标效度 2. 内部效度 3. 一致性信度 4. 外部效度 | ||
| 4、以下表述中,符合定量研究的是( )。 | ||
| 1. 强调通过变量严格而精确的操作,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3. 强调对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已发生或存在的现象的理解、看法,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 4. 强调分析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 ||
| 5、一份问卷,比较适合的问题数量是( )。 | ||
| 1. 120 2. 50 3. 80 4. 30 | ||
| 6、问卷中某一问题是“《红楼梦》是脍炙人口的名著,你同意吗?”该问题设计的不足表现在( )。 | ||
| 1. 语句太冗长 2. 违背社会伦理 3. 违背价值中立原则 4. 语义表述不清楚 | ||
| 7、基础教育教师最适合采用的研究是( ) 。 | ||
| 1. 实验研究 2. 叙事研究 3. 行动研究 4. 田野研究 | ||
| 8、针对两个群体、两个地区、两个时期的情况实施的调查并比较,称为( )。 | ||
| 1. 常模调查 2. 比较调查 3. 发展调查 4. 现状调查 | ||
| 9、下列实验设计类型中,属于二因素实验设计模型的是( )。 | ||
| 1. 2×2×2 设计 2. X O 设计 3. O X O设计 4. 2×2 设计 | ||
| 10、以下不能探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是研究是( )。 | ||
| 1. 实验研究 2. 访谈研究 3. 观察研究 4. 调查研究 | ||
| 11、以下对行动研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
| 1. 行动研究就是指由一线的行动者开展研究 2. 行动研究主要是以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起点的研究 3. 行动研究大部分是理论研究 4. 行动研究强调严密的实验设计和误差分析 | ||
| 12、将总体按照某种特征或指标分成不同类型的子总体或层,然后分别在每一层内随机抽取若干个体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 | ||
| 1. 整群抽样 2. 简单随机抽样 3. 分层抽样 4. 系统抽样 | ||
| 13、通过谈话获取资料从而了解人或事物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 )。 | ||
| 1. 观察研究法 2. 访谈研究法 3. 实验研究法 4. 问卷调查法 | ||
| 14、教育实验中,为了避免噪音和光线的影响,常用有隔音和相同的灯光的房间进行,这种处理控制变量的方法,称为( )。 | ||
| 1. 随机化法 2. 恒定法 3. 匹配法 4. 消除法 | ||
| 15、反映测量的结果与测量目标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即衡量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指标是( )。 | ||
| 1. 难度 2. 信度 3. 区分度 4. 效度 | ||
| 16、以下表述中,符合教育实验研究特点的表述是( )。 | ||
| 1. 通过操纵和控制变量,探讨因果关系 2. 完全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不作任何干涉和控制 3. 强调研究者的参与 4. 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 ||
| 17、一次小学生20分钟的语文字词抄写作业中,分7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指标包括认真书写人数、做小动作人数、说话人数等。这种取样记录技术叫做( )。 | ||
| 1. 事件取样 2. 随机取样 3. 活动取样 4. 时间取样 | ||
| 18、要研究课题“中国‘80后‘后金钱观”,最适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 ||
| 1. 文本分析法 2. 观察法 3. 问卷调查法 4. 实验法 | ||
| 19、调查研究是以问卷或访谈方式研究客观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对象行为本身,说明教育调查具有( )。 | ||
| 1. 间接性 2. 因果性 3. 逻辑性 4. 直接性 | ||
| 20、定性分析中,要求所搜集的资料要与研究课题一致,即资料要“切题”,这是指资料的( )。 | ||
| 1. B. 有效性 2. 完整性 3. 真实性 4. 准确性 | ||
| 21、以课题研究时间为检索起点,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 | ||
| 1. 逆查法 2. 顺查法 3. 综合查找法 4. 引文查找法 | ||
| 22、研究成果表述中,一般用来存放研究中使用的问卷、量表或原始数据的部分,称为( )。 | ||
| 1. 注释 2. 讨论 3. 参考文献 4. 附录 | ||
| 23、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这种观察方法叫作( )。 | ||
| 1. 活动取样法 2. 事件取样法 3. 整群取样法 4. 时间取样法 | ||
| 24、在一段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调查,目的是探明其发展变化规律或者趋势的调查,称为( )。 | ||
| 1. 发展调查 2. 常模调查 3. 比较调查 4. 现状调查 | ||
| 25、反映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研究成果的比较系统的理论著作,称为( )。 | ||
| 1. 专著 2. 教科书 3. 期刊 4. 综述性文章 | ||
| 采用方法是( )。 | ||
| 1. F. 测量法 2. 观察法 3. 实验法 4. 访谈法 | ||
| 27、依据抽样技术,从教育现象所涉及的总体中选择一类代表性样本实施调查,从而获取该总体的一般状况或平均状态,这是( )。 | ||
| 1. 现状调查 2. 发展调查 3. 比较调查 4. 常模调查 | ||
| 28、在一段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调查,目的是探明其前后的变化与差异,这是( )。 | ||
| 1. 发展调查 2. 预策调查 3. 现状调查 4. 个案调查 | ||
| 29、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教育科研,适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 ||
| 1. 教育实验法 2. 现场观察法 3. 电话访谈法 4. 参与观察法 | ||
| 30、最基本、最典型的单因素实验设计是( )。 | ||
| 1. 单组后测设计 2. 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3. 单组前后测设计 4.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 ||
| 31、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称为( )。 | ||
| 1. 比较调查 2. 个案调查 3. 抽样调查 4. 常模调查 | ||
| 32、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代表性的关系是( )。 | ||
| 1. 零相关 2. 低相关 3. 负相关 4. 正相关 | ||
| 33、针对某一现象当前状况、特征等展开的调查研究,称为( )。 | ||
| 1. 比较调查 2. 发展调查 3. 现状调查 4. 常模调查 | ||
| 34、以下数据中,作为检验显著性水平的最常用、最低限度指标是( )。 | ||
| 1. 0.005 2. 0.001 3. 0.05 4. 0.01 | ||
| 35、观察中只记录某些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也可以没有主题的,不受时间条件,也不需要做特别的编码记录。这是( )。 | ||
| 1. 时间记录 2. 日记记录 3. 连续记录 4. 轶事记录 | ||
| 36、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之间关系属于( )。 | ||
| 1. 发展研究 2. 现状研究 3. 预测研究 4. 相关研究 | ||
| 37、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主要目的有( )。 | ||
| 1. 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2. 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 3. 促进学术交流 4.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5. 展示研究价值,获得社会认可 | ||
| 38、量化研究中,对数据的基本要求有( )。 | ||
| 1. 数据的客观性 2. 数据的完整性 3. 数据值大小 4. 数据的有效性 5. 数据多少 | ||
| 39、实验研究中的常用的变量主要有( ) 。 | ||
| 1. 恒变量 2. 渐变量 3. 自变量 4. 无关变量 5. 因变量 | ||
| 40、教育质性研究的特点有( )。 | ||
| 1. 强调自然情境 2. 关注整体的视角 3. 注重描述性的资料搜集方法 4. 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 5. 研究者本人是重要的研究工具 | ||
| 41、关于实验研究表述正确的是( )。 | ||
| 1. 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尽可能多 2. 不用考虑无关变量 3. 强调自变量的操作与控制 4. 强制无关变量 5. 需要按照要求控制一定的条件 | ||
| 42、实验法主要在于探索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 | ||
| 1.A.√ 2.B.× | ||
| 43、研究一日气温变化,其中的自变量是时间。( ) | ||
| 1.A.√ 2.B.× | ||
| 44、选题最重要的标准是有价值、有新意。( ) | ||
| 1.A.√ 2.B.× | ||
| 45、普遍调查是最常用的抽样调查取样方法。( ) | ||
| 1.A.√ 2.B.× | ||
| 46、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是研究设计。( ) | ||
| 1.A.√ 2.B.× | ||
| 47、根据被访谈者的数量划分,访谈可以分为结构化访谈、半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 ) | ||
| 1.A.√ 2.B.× | ||
| 48、基础教育教师适合选择与自己学科教学或者课堂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 | ||
| 1.A.√ 2.B.× | ||
| 49、一组数的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越集中。( ) | ||
| 1.A.√ 2.B.× | ||
| 50、书目、索引属于一次文献。( ) | ||
| 1.A.√ 2.B.× | ||
| 51、一组数的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越整齐。( ) | ||
| 1.A.√ 2.B.× | ||
| 52、研究幼儿的同伴互助意向与行为,宜采用的取样方法是时间取样法。( ) | ||
| 1.A.√ 2.B.× | ||
| 53、“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和特点”课题中,默认的研究的总体是某省市的小学生。( ) | ||
| 1.A.√ 2.B.× | ||
| 54、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只要平均数相同,说明两个班语文水平相当( ) | ||
| 1.A.√ 2.B.× | ||
| 55、对某地方或族群的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描述的研究,称为人种志研究。( ) | ||
| 1.A.√ 2.B.× | ||
| 56、研究小学新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情况,适宜用的取样记录方法是时间取样。( ) | ||
| 1.A.√ 2.B.× | ||
| 57、专著属于一次文献。( ) | ||
| 1.A.√ 2.B.× | ||
| 58、定名测量数据是给事物指派某一类别或特征的符号或称呼,它不表示序列关系和倍数关系,所以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 ||
| 1.A.√ 2.B.× | ||
| 59、分层随机抽样 | ||
| 参: 依照总体已有的特征,将整体分成若干层,然后依据各层在总体所占的比例确定每一层的样本量,最后在每一层中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样本的方法。 | ||
| 60、问卷编制的步骤是什么?举例说明。 | ||
| 参: (1)确定问卷的主题和调查对象。(2)将主题细化为5-7个因子。(3)将每个因子剖析为5-7个问题。(4)修改问题的语句、数量和排序。(5)试测与修订。注意要结合举例分析。 | ||